提高作业讲评有效性的探索
2009-08-28傅玲燕
傅玲燕
作业讲评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但长期以来,作业讲评是许多教师的困惑,教师辛苦费劲,而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枯燥乏味,讲评效果甚微。
[案例]
题目:桃树有5棵,梨树比桃树多7棵,梨树有多少棵?
错解:5×7=35(棵)。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上《7的乘法口诀》一课的作业。当时,我认为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于是在作业讲评时我轻描淡写地让学生讲了讲解题思路,同时要求他们以后做题时一定要认真。然而,在单元测试中有一道类似的题目:
第一题全班全对,然而第二题错误率比较高。批完试卷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其实平时练习中也多次出现过类似的错误,教师也反复强调过,为什么还会有学生一错再错?
[反思]
我不由得回顾起那一堂堂平常随意的作业评讲课,发现自己总在重复相同的模式: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学生则洗耳恭听;讲评中教师往往就事论事,更多地关注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忽略追问学生的思维起点及剖析相关知识:学生的疑难困惑之处,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看法及体验,通过反复讲解强行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学生错误发生的原因和思维的过程疏导,有些学生可能当时囫囵吞枣记住了,但不理解,课后遇到新题型便又无所适从,以致错误再犯。
因此,提高作业讲评的有效性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掌握更牢固,运用更灵活,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作业讲评的效果,让学生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从本质上理解其中的算理,并由此衍生出相关知识,不仅学会一道题,同时学会一种思想方法,体验到解题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呢?我想教师在作业讲评的过程中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讲评前我们该做些什么?
教师讲评作业前必须先作充分的准备。所谓准备,包括教师精心布置的作业、批改记录、错题分析、讲评计划等。
(一)深入挖掘习题的思维含量
教师布置作业时,绝不能在课本上任选几题,或者不加选择地随意补充习题,应该考虑作业的层次性、系统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等,要充分挖掘习题背后蕴藏着的特定意图。作业中的一些习题,表面看只是单一的陈述性要求,如果就事论事,为做题而做题,这样的机械性解题也就没多大价值。此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开发教材习题资源的发展性价值。
如:一年级下册有这么一道习题:
大部分学生解答这道题时都是用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把所缺的长方形一行一行地补齐,再数出所补的块数即所缺的长方形数。如果教师只追求结果的正确性,让学生弄懂缺少10块就罢手的话,思维层次显然太低了。教师不妨将此题的目标定位为: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正确解答。教师应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1、3、5排的砖是对齐的,2、4、6排也是对齐的,每层都能摆5块砖,只要用5减去每层知道的砖块数,就是缺了几块。
因此,教师在讲评前如能充分挖掘习题的思维含量,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激励学生想出更优化、更快捷的办法,将直观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做好错题的统计分析
学生的错题、错解最容易暴露思维的缺陷与不足。讲评前应做好习题的统计与分析工作,这是讲评的主要依据。教师不妨建立班级的“错题集”,记录错误率高的题目,认真分析错误的根源究竟是知识缺陷、概念混淆,还是能力薄弱,努力去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分,分清其错误的性质,对于多种解法的出现,应分析不同解法的思路差异。同时教师应确定讲评的先后、详略及如何评价作业的优缺点,做到胸有成竹,为课堂讲评提供充足的证据。如有这样一题:“水果商店运来一批水果,运来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5:4,已知梨有3.6吨,苹果有多少吨?”学生往往会做成3.6×5/(5+4)。分析原因主要是受“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影响,很多学生习惯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此题,从而出现了错误,而其实这道题目与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有明显的区别,按比例分配是已知两个量的和与两个量的比,而这道题目是已知两个量的比与其中一个量,正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了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在讲评前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那么讲评中就能有所侧重地让学生理解这两类题的联系与区别。
二、讲评时我们该做些什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根据自己的认识,一厢情愿地讲解,而学生却并不领情,致使讲解费时低效。因此,教师如能注意倾听学生解题中的困惑,甚至错误的想法,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在思维的障碍处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思维,甚至让学生参与讲评,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这将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
有些题目学生错误虽然不多,但题目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不妨顺应学生的思维,小题大做、精讲精评,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促使学生思维更趋深入、全面。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练习本中有一道习题:画两个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画出。然而当问他们是怎么画时,学生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见,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很不完善,还不能把新概念和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进行融会贯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与精力,对这道题进行“专题式”的放大处理,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画出周长是12厘米的长方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然后再将问题抛回学生:“这么多方法你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呢?并且仔细观察这些方法,你还能发现什么?”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这种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自主探究,不但不会让差生觉得无事可做,而且优生也能深层次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不但理解了画的方法,而且还初步发现周长一样时,长和宽相差越大,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小;长和宽相差越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整个环节学生的思维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初步感知到深刻认识,充分经历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从而领悟了内隐于周长计算方法中的鲜活的数学思想,对周长这一知识系统有了整体的把握,为周长计算的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讲评
讲评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一种对话。教师必须调整作业讲评的教学策略,变教师一人讲为学生共同议,变单向的信息传递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讲评,把他们推到第一线,使其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首先不妨教会学生适当地做一些对题目分析的记录,如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到讲评的过程中来。如让学生自愿讲解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