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资源在品社课教学中的运用

2009-08-28陈先兵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3期
关键词:品社事例残疾人

陈先兵

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影视、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程资源,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品社教学有机结合,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易被小学生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实效性教学。从而提高品社课的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资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品社课的新课导入至关重要。“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只有这样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深深的吸引住,学生才能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以后的课教师上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电教媒体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兴奋状态。以较高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会以饱满的学习情绪,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想想他们的难处》一课的教学,导人时,教师让学生首先观看了《千手观音》的录象,让学生边欣赏边听里面有关《千手观音》编排和演出时的介绍。那些演员虽然是聋哑人听不到声音,但她们动作统一协调,她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老师手语的指挥下)跳出优美的舞蹈感染观众。那优美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兴致被调动了,教师水到渠成的引入下一个环节,想想他们在排练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交流时很激烈,参与性高。想象着排练时每一个环节,可能会碰到的难处;让他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着那些聋哑人在生活中的难处,为后面“身残志不残”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运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获得知识领悟道理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本图文并茂。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浏览这些图文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课本的表达的内容和主题。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远离他们生活的图文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难事!怎么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领会品社课本的内容?笔者尝试用多媒体资源让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活起来,让课堂变成有形、有声、有色的活动,这样就更能吸引学生,既让他们获得知识,又让他们领悟道理。例如:《想想他们的难处》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残疾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之外,更要让学生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并主动积极帮助他们。书上只写了“特殊的大学生——刘涛”和“与霍金大师面对面”两个事例。为了让学生了解此类事例。先让学生上网查阅了书上只出现图片没有介绍事例的“张海迪”、“桑兰”、“周舟”三位人物的真实事例,然后通过上网学习交流,学生知道了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身残志不残”的人物,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感受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从而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又如在《我们的民风民俗》教学中,“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这一环节,老师不用在那里讲解。书上只呈现了三幅画面,但学生可以通过“国家文化网”、“中国民俗网”交流讨论自己所了解的民族习俗。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运用多媒体资源渲染气氛增强学生道德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切入,拓展到社会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这既符合教材的教学要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人民当家做主人》这课对小学生来讲难度非常大。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人大的组成和职权。以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职能等许多政治制度方面的常识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的部分音像资料,渲染气氛,让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仿照,开展班级民主大会,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班级管理,从而体味人大代表参政时的心情,对“人民当家做主人”这一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了热爱班集体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猜你喜欢

品社事例残疾人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