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膜保鲜能力的测试
2009-08-28韩直明
韩直明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中设置了一个“家庭小实验”——保鲜膜保鲜能力的测试。其具体要求是:向3只相同的玻璃杯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第一只玻璃杯用塑料保鲜膜包住杯口,第二只玻璃杯用报纸包住杯口,第三只玻璃杯敞口。一个星期后,观察3只玻璃杯中水的多少,并分析原因。
实际上,按照教材要求来做,一个星期后观察3个玻璃杯中水量变化其实验效果并不明显。我鼓励同学对教材中的这一实验进行改进。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中常见的水果保鲜问题展开了探究。材料——水果(自备),食品保鲜膜(自备)。“柑橘”是我们宜昌的特产,学生实验时自选水果以“柑橘”为多。现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具体介绍如下:
将一个柑橘“纵、横各切一刀”成四片。
A——用食品保鲜膜紧贴水果片表面完全包住,放在盘中:
B——用报纸紧贴水果片表面完全包住,放人盘中:
C——放于盘中,再用一干燥的碗(或玻璃杯)扣住:
D——敞开放入盘中。将ABCD四片均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同一地方,一个星期后观察。
现将学生观察抄录如下:
A无明显变化,果皮的颜色、果肉的香味依旧报纸被果汁浸透,一撕就破,可以看到果皮、果
B肉因失水萎缩、起皱的现象,果肉上沾有报纸上的黑色油墨点点
C碗内壁上附有水珠,盘底有黄色果汁,柑橘香味尚可果皮、果肉失水萎缩现象明显,盘底汁液痕迹
D多,果皮有些地方产生了绿色的霉菌(绿色斑点)溃烂现象。果肉产生异味
还有一组是用香蕉作实验:将香蕉剥皮后切成三段。A——用食品保鲜膜包住;B——用报纸包住;C——敞口放置。同时放在同一外部环境中。三天后就发现:
A——香蕉的颜色、气味、软硬程度无明显变化。
B——报纸上有浸湿及湿后又干的痕迹,香蕉的特征气味不浓,香蕉肉的颜色由类白色变深,局部软化程度变大。
C——无香蕉的香味,颜色变为深褐色,整个变软。汁液散发出异味。
同学们在交流后达成共识:食品保鲜膜不仅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食物的水份不会流失,而且能保持食品的颜色、味道不变,还能使食物不受外界细菌、微生物的侵害,从而很好地达到“食品保鲜”的目的。
老师在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上,再说明,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塑料薄膜都可用作食物保鲜和食品包装的道理,以求进一步提醒同学们关注家中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塑料袋(塑料薄膜)使用的“误区”和不科学、不健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