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作和孩子走得更近些

2009-08-27曹海永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接龙写日记日记

曹海永

许多孩子提起习作,心中总有一个难解的情结:习作,想说爱你不容易!无奈的现实背后,暴露的是自觉的表达愿望、广泛的表达资源与和谐的表达氛围的缺失,其根本症结在于当下的作文教学已经远离了孩子。怎样让习作和孩子走得更近些,让习作成为孩子本意的需要,成为孩子真意的表达,成为孩子快意的游戏,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实与理想的冲撞中,我尝试着通过“日记接龙”活动,打破习作举笔维艰的尴尬,摆脱习作行文枯涩的窘境,使习作真正成为孩子运用知识、调动储备、记录生活、自由表达的一种精神诉求。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笔触倾诉……一篇篇张扬着个性、流淌着真情、洋溢着才思的习作从孩子们的笔端涌现出来,记录了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几许兴奋与激动之余,我重新以审视的目光回眸这段历程——

一、运作:在既定与变通的融合中探索

日记是生命旋律的流转,接龙是自由探索的实践,日记接龙经历了启动、改进、提升和延伸四个阶段。其实日记接龙的运作之初,我并没有想过会有今天的概括,因为有许多举措都是我随着日记接龙活动的开展而即时作出的应对。日记接龙的运作本身,就是我践行作文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过程,它是在既定与变通的融合中不断探索前进的。

(一)出书——日记接龙的“朴素之梦”

开学第一天,我让曹曜写第一篇日记。她不愧是班长兼语文科代表,以一篇《咱班的“日记接龙”开始啦》为题拉开了活动序幕。起初,学生听说日记接龙,都颇感新鲜;但冷静下来之后,一些学生不乐意了,有的叹息,有的埋怨。于是,我动情地做工作:“孩子们,曹老师从心底里深爱着你们,看着你们一天天长大,我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啊!可是岁月无痕,记忆也有老去的时候,我多想让我们的故事永远地定格,那就用日记接龙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吧!”学生们听得很专注,我继续煽情:“我们的日记接龙最后要汇编成书,全校发行,人手一本。这在我校百年历史中,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这下同学们兴奋不已,纷纷迫不及待地问我日记接龙的主题。

我把日记接龙的主题定位于记录每天“曹老师和我们在一起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心情、想法和愿望等。按照座位顺序,每周从周一至周五由5位同学依次续写日记。我还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成立了由曹曜、丁一、王思琦、王鹏、施熠等五位写作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组成首批“日记接龙后援团”,负责修改日记。轮到写日记的同学白天留心观察,晚上构思完成,第二天早上交给后援团,利用上午的课间一起讨论、修改、完善。下午利用20分钟时间,由写日记的同学当众朗读,全班集体评议,教师面批指导、打印,然后张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展览。

【理念支撑】让学生写“现在进行时”的生活事件和感情活动,就是想每天能真真切切地指导学生写作。通过学生自助、同学互助、教师协助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在写作上有所启发,有所顿悟,有所获益。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把整个写作实践活动设置成是为了实现“生活中的某种需要”,即记录生活,留下回忆;汇编成书,实现首创。因此,学生在日记接龙过程中是认真的、执著的和富有使命感的,当然也是快乐的。

(二)交流——日记接龙的“精神聚餐”

实施一周之后,我发现棘手的问题来了。学生的热情不再那么高涨,写日记的同学把希望寄托于“后援团”,而“后援团”也只是象征性地在原稿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至于集体评议则往往由于学生事先对日记内容的不了解而泛泛而谈,不能深入文本,切中要害。于是,日记接龙似乎成了我一个人的事情,打印、分发、修改、展览……我扛大梁、挑重担,成了最忙、最累、最苦的人。我想:再也不能这样做,如此下去无疑是在告诉学生写作是老师的事情,极易养成学生对于写日记、改日记的惰性。

为了真正发挥学生日记接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把后援团成员由原来的5名扩大为50名,即全班每一位学生都是后援团成员,都有义务为写日记的同学出谋划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写日记的同学可以向每位同学请教,第二天早上,一到校就交日记。我负责影印给每一位学生(不作任何修改),让同学们阅读、修改,然后集体评议,待定稿后打印、展览。我还特别设立了“金点子”奖和“啄木鸟”奖,每天一评,获得奖励的同学可以在当天减少部分家庭作业,或者在第二天为同学们朗读名家名篇。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无从下手,而改别人的习作却头头是道。每天交流班级日记的时间成了学生最企盼的时间,也是孩子们最激动、最投入的时刻。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习作水平、修改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日记交流,俨然成了师生每天下午必不可少的“精神聚餐”。

【理念支撑】习作是什么?习作就是交流,是以文字为符号的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至少有两种思想。”学生习作中的交流,就是这种促使精神财富高速、高效增值的分享,从而促进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交流,理应成为日记接龙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冲浪——日记接龙的“激情飞越”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说:“儿童写作不光是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别人沟通。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日记接龙要在变化中求发展,不断地撩拨学生的情感之弦,叩击学生的兴趣之门,从而让学生对写作涌动起一种美丽的希冀,升腾起一种澎湃的激情。

在日记接龙进行到第15天的时候,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让我们的日记接龙走向更为广阔的天空呢?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走进当代人们的生活,并开始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网络环境便于“即时交互”的功能,拓展学生日记接龙的交流面——我想到了自己挚爱的“教育在线”网站,迅速在“学生习作专栏”中建立日记接龙专辑。接着我指导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注册、登陆,确定自己富有个性的网名,上传修改后的日记。当我带着孩子们上网阅读已经完成的15篇日记时,他们都显得无比激动和兴奋。特别是看到自己的网上日记的同学更是笑逐颜开,那些还没写日记的同学也巴望着早点轮到自己,日记接龙的被动局面得以彻底打开。

班级网页把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与无限童趣的学生习作,通过浩淼的网络世界传播到各地。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心与心可以通过文字在网络天地里互相碰撞。日记接龙上网不久,便得到了许多网友的鼓励和支持,图文并茂的评价语言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学生们写日记更加认真了,改日记也更加顶真了,常常为了一个字、一个标点、一句话而争得面红耳赤。可以说,日记接龙自此进入了“动真格”的境界。

【理念支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和信息源,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和优越性。其超强的“在线评改”的交互功能的应用,将拓展学生习作交流的时空,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学生可以在网页上便捷地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地与他人交换修改的心得,极大地增强了习作评改的时效性。自信在键盘流淌,灵感在指尖激荡,文采在网络飞扬……激动的情绪抒写在每一位孩子的脸上,追求的理想激荡在每一位孩子的心底。

(四)宣传——日记接龙的“美丽代言”

日记接龙活动的后期,我又萌生了利用日记接龙,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运用的意识与能力的念头。于是,我发了一句宣传词:“精彩锁定——我们的日记接龙!”邀请同学们跟帖,一起为我们的日记接龙摇旗呐喊。我的倡议很快得到了许多同学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加入宣传行列,下面择要摘录:

日记接龙好,日记接龙妙。如果想知晓,看看便知道。——李威露

日记接龙真正好,各地人儿快来瞧。你看看,我瞧瞧,人气指数不得了。——曹 诚

日记接龙:风景这边独好!——黄钰纯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想你的感觉像春天。

——张轶男

日记接龙: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张雨婷

日记接龙,让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更多一份幸福,更多一份充实,更多一份童真,更多一份诗意!——朱天哲

此外,在编辑出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为我们的日记接龙写几句话作为序言,为我们的日记接龙专辑设计宣传海报,要求学生向家长、亲戚、朋友介绍我们的班级日记。同时开展了《日记接龙故事多》《酸甜苦辣看接龙》《日记接龙,我想对你说……》等一系列写作活动。接连几天,我接到许多学生家长的电话,都是询问如何登陆“教育在线”,浏览“日记接龙”。原来是学生的宣传产生了效应,说实在的,我真的非常感动。我和孩子们的努力得到了许多家长、老师的支持和认可,他们加入了网上的交流、评改行列。我想:学生在多元的评价中,获得的效益绝对是教师一元评价所无法企及的。正是这些丰富的信息刺激着学生勤写、乐作、善改,引领着学生在无垠的网络空间淋漓尽致地表达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

【理念支撑】“言语运用”是日记接龙延伸阶段的最初目标。其实,在为日记接龙的宣传过程中,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习作自豪感,更加坚定了学生完成日记接龙的信心和决心,并激励着后面的同学再接再厉,写出更为精彩的日记来。尤其重要的是孩子们习作的热情更高了,因为他们在宣传自我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注,这种关注迅速转化为他们日记接龙的巨大动力,这是我的“强制命令”无与伦比的。

二、感悟:在过程与结果的体察中审思

帕斯卡尔说:“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所以,“反思”成了改革语境中掷地有声的一个词汇,它让我们真实、客观、辩证,它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实,追索的目光更加长远。在日记接龙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我且行且思,不知不觉也萌生了几点顿悟,记录下来,且作继续前行的借鉴吧!

(一)精彩,得益于有心的作为

日记接龙的本意在于反映生活本色,记录原汁原味的班级生活。然而班上也不是每天都会发生新鲜事的。有时一天下来,就是上课、评讲作业,实在没有什么“抢眼”的新闻,日记接龙因而让学生感到为难,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为了让学生写出更多精彩的日记,我故意“制造事端”,没事找事。像《“踩”铃的故事》《愚人节风波》等日记,其实就是我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写,而故意“作秀”,效果还真不错。

(二)精彩,植根于活动的息壤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没有生活,作文就是一条枯竭的河流;没有体验,作文就是一株枯败的花。活动,就是作文教学理应架起的一座通往学生生活、引发学生体验的桥梁。我坚持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本剧表演、绕口令闯关、唇枪舌战辩论会、古诗词诵读擂台赛、小记者新闻发布会,主题手抄报评比等。尤其是每学期的保留节目——“嘿嘿,我当主编”的自编习作选活动,更是让学生情绪高涨,劲头十足。他们自己筛选习作、修改、打印、校对、设计封面、取名、写序、编目录、画插图等,忙得不亦乐乎。

(三)精彩,缘自于简单的追求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更多的是关注习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大道至简”。简单的追求,消除的是压抑、限制、束缚和局囿,带来的是精神的自由,人格的挺立。简单的追求,让习作和孩子走得更近,让每一个孩子都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善于动笔。

三、写在后面的话……

日记接龙带给了孩子别样的感觉、别样的心情,在愉悦的习作心境中满足着孩子的表现欲、成就感和上进心。在一个学期的实践中,我和孩子们都品尝和体味了习作的乐趣,日记接龙真正成了我们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一个张扬个性、充满快乐和智慧的发展空间形成了。我想:如果我的努力可以使孩子们抓起笔便能直抒胸臆,用文字来展示一个真实、丰厚、自由的自我,这将为我的作文教学带来一生的慰藉。■

猜你喜欢

接龙写日记日记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成语接龙
写日记
机器狗可以说话、写日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