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2009-08-27董宁
董 宁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开放体系,且具有层次性。化学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优势,如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一些不易做的实验,有时也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实验。下面我来谈谈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化学课程整合过程中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事实性知识的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强化记忆。学生在学习事实性知识时,往往感到易学难记,难以形成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结构,这与事实性知识点多面广、条理性差的特点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实物模型、实验和多媒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明确感知化学事实,加深对事实性知识的印象,便于理解记忆。例如在电影里、舞台上常见的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七仙女在云端婀娜多姿的身影,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问题提出后,学生想:是啊,到底怎样制作出这样的镜头呢?教师先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接着告诉他们:这是干冰的“功劳”。然后提出问题:(1)什么是干冰?(2)为什么叫干冰?(3)干冰为什么能“造”出云雾?随后让学生观看用三维动画模拟做的云雾,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一些微观现象的模拟实验,如氯化钠溶于水的电离与蔗糖溶于水不发生电离的实验,都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这方面如果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二、理论性知识的教学
理论性知识在中学化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包括的教学内容如:元素符号、化学(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等。如何讲述该部分的内容呢?如讲初中化学绪言部分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及教学手段,借助于动画、录像及多媒体软件等手段制作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地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感性知识,特别是在学生对化学过程微观结构和现象的解释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例如,在讲到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时,制作氧的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的三维动画,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将观察到的宏观现象与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进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技能性知识的教学
化学技能性知识,从对学生要求必须掌握的角度看,一般包括这样三类:化学用语(符号)的使用、化学计算技能以及化学实验技能。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训练科学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初三化学课演示氧气的制取实验中,经常会遇到兴趣浓厚、思维敏捷的学生,对一些操作的要求进行反问。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都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演示。如点燃氢气与氧气混合气体的演示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微观的模拟实验,等等。只要课下老师挖掘出教材的深刻内涵,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可以制作出有使用价值的课件,在课堂上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策略性知识是指有关如何学好化学的策略的知识,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将使其受益终生。现谈谈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迁移的策略。化学学习的迁移策略主要是一类以新的化学现象、合成方法、物质性质和实验数据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从而使化学问题朝着复杂化、新颖性和开放式的方向演变。无论是现在的高考还是中招考试,这类题型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中考中还有一些高科技成果出现在试卷中,如有关C60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解答,考查的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这方面的知识要求教师平时在教学中要收集有关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提炼出高科技成果中含有的最基本的化学原理与科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模拟出来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但是当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软件的开发并不适合教学,有的软件几乎是教材的翻版,且教学方法又相当陈旧;单一的题库软件,把书本搬进计算机;有的软件开发得比较粗糙,甚至出现基本的错误;有的软件缺乏多媒体功能,表现形式单一、呆板,等等。今后,缺乏现代科学素养的教师将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甚至会失去在教坛的立足之地。教师应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学科教学,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责 编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