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的阅读教学
2009-08-27马建华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组合,个性差异的学生具有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展示阅读材料,努力开发和利用多种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展示方式的多元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语文学习心得、经验、体会和感悟。智能有多少种类,展示就有多少方式。
1、以声情并茂的语言打动学生。声情并茂的语言,字字有情,句句含情,令学生如临其境,情不自禁。使学生能够迅速走进文本。
2、以简笔勾勒的绘画展示文本。形象的绘画,可以自然地架设起学生与课本之间情感的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及内省智能。
3、以悦耳动听的音乐感染学生。歌曲可以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至高潮,学生在音乐中,借助画面,深切领略形象特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任何分析、说教都无法涉及的。
4、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智能。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文本,结合单元训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展示和发展。
二.构建阅读教学大课堂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此构建阅读教学大课堂势在必行。
1、补充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语文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即课本,并且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为我们教学服务。文本材料总是时代、社会和生活的真实反映,与其相关的丰富的背景材料是文本的有力补充。在研读中,如果教师能重视背景材料的运用,对于促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丰富学生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如《五月端阳》一文,学生在阅读端午节来历时,作以下的补充: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人(湖北秭归县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一生都和他的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在内政方面,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改革时弊,限制贵族权利;在外交方面主张联齐抗秦,由于他在内政外交上的努力,楚国曾出现“国富强而法立”的政治局面。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对中国诗体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1852年起,他的诗歌就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1953年他又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通过这样的介绍,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用教材教”。
2、由课内引向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儿童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促进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养成一种长期阅读的好习惯,我经常布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业,比如看了《三国演义》,让学生写《我心中的关羽》、《给曹操的一封信》;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后,让学生写《我向往巴学园》。同时在班级经常开展一些阅读知识竞赛活动,比如有关四大名著的人物特点、成语、歇后语等,并且对阅读篇目多、竞赛成绩优异的同学大力表彰。这样使学生感到阅读课外书和学习课本一样重要。
马建华,男,教师,现居甘肃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