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准则实施后的EVA与企业业绩评价
2009-08-26黄亦楠张魁冬
黄亦楠 张魁冬
2006年末,国资委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提出,从2007年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使用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指标且经济增加值比上一年有改善和提高的,给予奖励”。
2008年1月,在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国资委领导指出EVA是业绩考核的主攻方向,到2010年第三任期,中央企业要全面开展EVA考核。这是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考核从重表面到重内在、从重短期效益到重长期效益的一次重大转变,为此,各中央企业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做好EVA考核的准备工作。但是,新准则作为06年会计改革的一次大事记,对企业业绩评价也提出新要求、新重心,尤其新准则中部分准则的变化,更对EVA计算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EVA的会计调整。
EVA业绩评价的思想渊源与概念公式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是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不断发展的结果,现代经济学理论是建立EVA理论的基础,从理论上讲,EVA源于早期所开发出来的剩余收益思想,其本质是剩余收入的计量。一个公司之所以能为其所有者(股东)创造财富,公司投入的资金收入必须超过其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剩余收益衡量的是扣除负债和权益资金成本后的差额,剩余收益正是EVA的思想渊源。EVA相对于剩余收益指标的改进体现在它对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数据进行的多项调整,它还原了因财务报告的需要而被公认会计准则(GAAP)曲解的信息,简单地说,EVA是经过调整后的剩余收益。
EVA与传统利润指标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考虑企业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促使企业关注长期的价值创造,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从算术计算角度说,EVA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减去债务和权益资本成本,是扣除所有投资资本的成本后的剩余收益:
EVA=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NOPAT-TC×KWACC
上述基本等式右边提出TC(资本投入额):
EVA=(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资本投入额
=(RONA—KWACC)×TC
其中:
KWACC=债务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权益资本成本
投资资本回报率(RONA)=税后净经营利润(NOPAT)÷资本投入额
从公式本身及其所揭示的经济含义看,EVA并不复杂。但EVA具有丰富内涵,是一种集业绩评价、激励补偿、管理理念于一体的管理评价体系,EVA考虑了有关企业价值创造的所有因素和利益关系平衡,其真正意义在于扩大资金成本范围来改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要求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对资金的使用持慎重态度和对投资回报给予高度重现。SternStewart&Co,公司提出的“4M”的概念可以最好地定性阐释EVA管理系统,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理念体系(Mindset)。
在国企业绩评价中应用EVA的必要性
在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1993、1995、1999年出现过三次变革,国内学者、机构也对业绩评价体系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包括2002年修订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在内的我国业绩评价体系,其研究仍是一个以财务评价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其一,权益资本成本存在考核盲点。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对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未揭示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使得对外报告的净利润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其二,净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评价基本指标存在部分失真和偏差。因其在会计收益计算中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将净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会使企业业绩产生偏差。并且以净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根本指标,容易导致企业操作利润。其三,评价体系缺乏多方面的结合性。评价体系为评价而评价,无法与改进公司治理相结合,无法与改进管理相结合,股东利益与经营者业绩无法紧密联系一起,资本管理与资产管理无法结合。
当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已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时,就必须寻求一种新的评价指标来衡量管理层的经营业绩,满足投资者的监管需要。EVA从股东利益出发,既是一个对企业业绩表现的测量器,又是一个能将股东利益与企业业绩表现相结合的度量器,其能够促使企业管理者树立资本成本的观念,剔除会计失真的远期影响,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将企业的业绩评价与企业决策真正联系起来。
新准则变化对EVA业绩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
EVA作为一种管理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业绩评价、薪酬激励与并购估值等领域,衡量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多少与效率。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并在新准则中首次引入资产负债表观、公允价值计量理念,新增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针对新准则的变化,在EVA业绩考核中,我们需要而且必须引入其它财务指标完成对企业全面的业绩评价,笔者认为引入的财务指标可以分为:资产类财务指标与现金流量类财务指标,同时考虑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
(一)资产负债表观引入的影响分析
新准则实施的核心理念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EVA管理体系中应体现这一核心理念。
资产负债表观直接关注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通过揭示拥有的资产规模、质量和结构,反映潜在的创利能力,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资产负债表观,更强调披露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资产负债表应是资产负债表观下最为核心的财务报表,各项财务报表的变化均源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和记录方法的改变。
资产负债表观下,业绩评价将由单纯注重利润考核指标转向净资产相关指标的变化,业绩评价关键看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与否,即要求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营效益增长并最大限度减少不良资产。资产负债表观的确立要求企业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资产、负债的变化,及时提出改进资产负债结构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管理效率,监控企业的资产质量与资产管理效益,促使企业着眼于长期战略,改善资产负债管理。
在EVA中体现资产负债表观,引入资产类财务指标,在揭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更好地衡量了企业资产质量情况,保证企业更好、更多地创造价值,
对EVA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的影响分析
资产负债表观下,相关利益人对业绩评价关注的视角集中在了资产负债表的动态结果上,这一理念必然要求财务报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会计反映从静止观点向运动观点转变的开始,其运用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新企业会计38项具体准则中,17个准则都有涉及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实质是客观价值,本质是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的应用带来了会计科目和编报程序的变化,这必将推动业绩评价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企业需要及时适应内外环境变化,重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指标的有效性和激励性。
引入公允价值后,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要计入当期损益:但该变动损益缺乏实质性现金流支撑,账面利润的增加会使得公司承受来自股东更多股利分配的要求,影响公司后续发展与运营。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一个新动向就是现金流量分析,业绩评价指标与现金流量分析结合使用才更有价值。
(三)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分析
新准则在引入资产负债表观后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列报,这是新准则全面收益观在报表列报上的反映。
新准则取消了利润分配表,企业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列示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将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直接列示,使之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一目了然,提高了会计信息相关性。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将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内全部的(已实现和未实现)收益披露出来,业绩评价更加清晰明了,新准则将绕过利润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集中起来并适当分类单独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有用的业绩信息,有效遏制利润操纵。
新准则变化对EVA计算的影响
新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不仅架构保持了一致,而且大多项目做到了相互对应,做到了实质性趋同,同时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国情,保留了一些差异。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而需要进行的会计调整。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新旧准则在以下五方面对EVA会计调整有所差别。
(一)存货
旧准则规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LIFO)和移动平均法,新准则第1号——存货准则取消这两种方法。这一方面是为了使存货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相一致,如一些采用后进先出法发出存货的企业为避免先购入的存货储存时间过长而变质,将先入库的货物发出,造成存货的实物流转于成本流转脱节;另一方面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按EVA会计调整原则的要求,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公司应对期末存货价值进行调整,升值时加回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贬值时冲减税后净营业利润。现在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上述会计调整也就不再需要。
(二)研究与开发费用
按照GAAP要求,公司的研发支出作为费用从当期利润扣除。而EVA计算方法却并非如此,其处理方式是将研发费用在一个合适的期间里摊销,从而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传统处理方法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密集型的高技术公司来说,会由此而低估公司的账面价值。
旧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所发生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新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进行了修订,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但进入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按EVA会计调整要求,应对所有研发费用资本化,并在一定期间摊销。新准则中因开发费用已经资本化,所以只需对研究费用资本化即可。
(三)会计准备
按照权责发生制,企业应为将来发生的费用提取准备金,一方面,消化不良资产的泡沫,提高资产质量(针对资产减值);另一方面,减少企业当期应纳税款,增加自身积累,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再则,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通过确认会计准备,使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资产已达到最优化。EVA倡导者认为,准备金的提取扩大了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距。而且提取准备金往往是企业管理者操纵会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之一。会计准备计提时将并未发生、今后或偶然发生的一部分费用提前计入损益,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营业状况。
新准则规定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如价值回升,不允许转回减值准备(主要指长期资产减值),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利用减值准备转回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发生。在调整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时,原来是把当期提取的准备加回税前营业利润,或扣除当期转回的准备。现在,只需考虑当期提取的准备即可,不需考虑转回的准备金。同时,在调整资本投入时,也只需要考虑当期提取的准备金。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规定,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在加回到税前营业利润的准备中又多了一项。
(四)商誉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如果进行商誉的摊销,就从资产负债表上减去了收购方对目标项目的一部分投资,因此也就相应的减轻了管理者的负担。换句话说,任何商誉的减少都会低估成本,如果不对其进行调整,就会高估EVA。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现金流量,而不仅仅是账面价值,而且许多商誉资产的寿命都是无限的,如品牌、声誉等,因此,将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本长期存在不予摊销,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EVA对商誉的处理方法是任何当期及前期摊销的商誉都应加到投资资本上,而当期摊销商誉所产生的费用则加到营业利润中。
旧准则规定商誉等无形资产按直线进行摊销;新准则取消了直线摊销法,改用公允价值法,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并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在EVA会计调整时,商誉要以它的入账价值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
(五)油气勘探支出
新准则新增了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对油气勘探支出这一项目进行了调整。对油气勘探支出的会计处理,国际上有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目前国际上大石油公司主要采用成果法,中小石油公司一般采用完全成本法。我国旧准则对油气勘探支出的会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考虑至0国外主要石油公司和我国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实际情况(大都采用成果法),新准则规定“钻井勘探支出在完井后,确定该井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当将钻探该井的支出结转为井及相关设施成本。确定该井未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备量的,应当将钻探该井的支出扣除净残值后计入当期损益。”EVA会计调整要求,石油天然气行业不成功的油气勘探支出全部予以资本化,即EVA认为油气勘探支出应该用完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