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如何培育学校文化
2009-08-26孙洪莲
孙洪莲
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
学校文化能够自然形成,但优秀而且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必须精心构建,长期发展。因此校长有责任不断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而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是学校文化的精髓所在。校长的办学理念应贯彻到学校文化的各个层次当中,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必须是先进的。我们经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当这位校长离开这所学校的时候,能不能给学校留下一个永恒的理念,这应该是检验一个校长是不是一位好校长的标准之一。实践证明,用科学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学校文化,这个学校文化就可以提高学校的品位和质量。校长要认真系统地思考:你校是否有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什么,它是否科学,应该如何提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其实就是在扎扎实实地培育学校文化。
传承原有的学校传统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积淀,它的产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传承才能形成一种传统,一种文化。校长要立足于学校地域文化特点,在原有文化积淀基础上,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质量。正如国家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所言:“学校文化是一条流淌的长河,学校文化是一项持续的工程,需要坚持理念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任何一所学校文化建设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是在继承原有学校文化基础上的创新。作为校长要发掘和珍视原有的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的资源,不断整合、提升,培育并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用制度文化作保障
要从关注“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好学校制度文化。因为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规范总和,是构成现代学校的重要元素,是学校管理的杠杆。特别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制度,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连接着学校师生共同的情感与价值认同,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能充分保障学校管理的有序高效。制度与制度文化是有区别的。制度是有形的规章,要靠强制手段去实现,而学校制度文化则指“有形的”各种规章制度与“无形的”规章制度的结合与统一。“无形的”规章制度指的是广大师生思想观念、道德认识水平、价值观念上的共同行为准则。这种无形的行为准则是广大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自觉的规范要求,是通过舆论导向来约束、规范、引导师生行为的。因此制度文化具有规范、导向和人文关怀的功能。
践行学校行为文化
学校的文化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从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行为习惯。因为学校文化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之中的。它包括学校校长的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
校长管理文化——校长培育学校文化,重要的就是要创建一种有效的办学文化,根本工作是充当文化的领导者和实践推动者。从校长管理学校的角度,校长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等,构成一个校长独特的管理文化。另外,校长的精神状态和领导水平、能力及个性,也会外化成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校长在进行学校文化管理方面,要办学重目标,管理重章法,工作重艺术。做到观念更新,实践创新。
教师文化——新课程改革要求重建教师文化,特别是要构建学校学习型团队,鼓励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教师文化应体现在:一是共同的教育理念;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展示文化的载体和平台。因为学校教育的优化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必须更多地扩大和提高教育附加值来体现其独特的个性魅力。
学生文化——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素质外显为学生的文化。现代社会更加重视人的个性的发展,因此现代学校学生的文化是多元的。具体来说,无论是对民族、社会,还是家庭,都应培养学生本民族所具有的传统美德,要让学生从小崇尚“爱家人懂感恩,爱老师勤学习,爱同学善交往,爱学校增校荣,爱生命重价值,爱生活扬情趣,爱祖国遵德法,爱自然护环境。”
培育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办学理念融入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之中,使学校校舍、教学建筑、教学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如在校园的设计上,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面向整天生活在其中的全体师生,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学校文化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培育学校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通过选择确定办学理念、制定规范、开展活动、环境建设等来体现学校的理念、精神,从而使学校师生由于有价值的认同而产生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