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孙子兵法”巧用教材
2009-08-26胡小萍
胡小萍
品德教科书有限的容量决定了它只能呈现精选的、基础的、典型的信息,而生活本身是丰富的、无限的。那么,如何结合现实生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呢?笔者认为,《孙子兵法》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一、园地制宜,巧借地利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这是《孙子兵法》“地形篇”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地形是用兵的凭借”。在军事上,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优势,只有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地理优势才能取胜。
在教学中也是如此。教材虽然提供了教学内容,但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高挂在空中,辐射面广,与学生的距离却可能很远。教师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就应因地制宜,巧借地利,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寻访大师的童年》(浙教版,下同)一课,教材中一开始就出现了许多大师的头像:李时珍、居里夫人、钱学森……说实在的,如果不查找资料,连教师也很难一下子说出这些大师的名字。紧接着教材安排的内容是寻访爱迪生的童年,召开“大师的童年”故事会并讨论“大师生来就是天才吗?”对于这样的大师,学生是以仰视的目光来看待的,留在他们心中的是一张张标签:“科学家”“发明大王”……如何让大师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气息呢?笔者认为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当地的一位大师,作为重点让学生去感知。一位青年教师在绍兴上这一课时,便以鲁迅为范例,让孩子们摇着乌篷船走进大师鲁迅的童年:“一摇”摇到外婆桥,通过听和看的形式了解小鲁迅在外婆家发生的故事,深切体会到童年的鲁迅和自己一样调皮爱玩,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二摇”摇到百草园,通过采访了解小鲁迅在百草园发生的趣事,发现一个好奇、爱观察的小鲁迅,寻找到他身上的优点;“三摇”摇到三味书屋,通过看视频、听故事,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小鲁迅的勤奋好学,认识到正是因为如此,这小小的乌篷船也开始摇向中国,摇向世界……在这样的教学中,大师就成为了身边触手可及、有血有肉的人,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对大师特具的人格魅力产生了倾慕之情。
二、明察秋毫,顺时利导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这是《孙子兵法》“行军篇”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众多树木摇动,是敌人来攻;草丛中有许多障碍物,是敌人故设疑兵”。孙子虽然距离我们两千多年,但他早知从一微不足道的事物中明察秋毫,才能取胜。
生活性是品德教学的一大特色。生活是瞬息万变、多姿多彩的。我们的品德教材内容虽然紧跟时代节奏,但毕竟是一种静态的呈现。老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使教学贴近生活,就应像孙子那样明察秋毫,顺应时势的发展变化。
如《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教材在“瞭望台”安排的是浙江省政府规划并建成了3500多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形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也就是指从省城杭州到全省各地市都可以在四小时内到达,这是浙江交通历史性的飞跃。作为2004年初审通过的品德教材,这一内容的选用在当时无疑是极具时代感的。但时至2009年,它无疑又成了“昨日黄花”。教师只要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就能找到体现交通日新月异变化的新事例。如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通车,沪、杭、甬构成“两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距离大大缩短,同时宁波港必将因交通的日趋便捷,而成为长三角城市群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重要窗口。继巴黎、伦敦、纽约、东京、芝加哥之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第六个国际级都市圈”。用两小时“金三角”交通替代四小时交通圈,这一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交通变化的迅速,同时也不难理解交通的发展对方便民众出入、促进经济发展的连动关系。当然,再过几年来上这一课,这两小时“金三角”交通圈又将成为历史,我们要选择的可能是象山港大桥、甬舟连岛工程。因此,作为教师,要明察秋毫,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膊,把最前沿的信息补充到教材中,让教学内容更有时代的气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兵非多益,惟在于精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这是《孙子兵法》“行军篇”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打胜仗不在于有过多的兵力,只要不逞强冒进,就足以能够集中兵力、洞悉敌情、取胜于人”。善战者,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同样,善教育者,教学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品德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删繁就简,惟在于精。如《世界真奇妙》一课,教材向我们展示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猜猜看”呈现了九幅图片,内容涉及到文学艺术、建筑、动植物、服装、航天技术等等;“趣味屋”呈现了许多国家的别称;而“小博士”中呈现的是世界之最。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过多的事物呈现在眼前,一幅幅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其实我们只是对最初和最后的留有一定印象,而中间的绝大部分是没有印象的。所以说,这样的教材内容就像丰盛的宴席,看看琳琅满目,食之却又消化不了。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大刀阔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删减,先是出示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图片让学生来猜国家或地区,接着让孩子欣赏了介绍各地饮食习惯的短片,还特意让孩子品尝了韩国的泡菜和日本的寿司,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第三环节是从孩子的小名引出了国家的别称,在“猜一猜”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不少国家的特色。这时,老师竖起大拇指表扬学生的出色表现,引出了在有些国家竖大拇指是滚开的意思,引申出各国不同的礼仪文化,让孩子学习用不同国家的礼节来欢迎远方的朋友。最后在歌曲《世界真奇妙》中结束本课。这节课由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加深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真奇妙”。反之,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全盘照搬,恐怕每一个环节都只能蜻蜓点水了。
四、以迂为直,无中生有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是《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的一句话,意思是“通过迂回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最佳目的,化不利为有利”。儿童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在儿童身上,会不断地出现新现象、新问题。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无中生有”,实事求是地解决实际问题。
曾有一段时间,学生中流行起一股集卡风。同学之间,经常在谈论谁收集的卡多,谁的卡珍贵。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就此诞生,如不平等的交换,出现浪费现象等。一位教师在品德课上以此为内容展开了主题教学。教师并没有带着一种批评的架式来上这堂课,而是蹲下来与孩子聊天,通过学生的口自然地引出了这些不良现象。接着,教师呈现了一组相关图片,让学生来评判。重现生活中的镜头,虽然反映的是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但是当学生跳出其中,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加以指点与评说,他们很容易发现问题,同时也意识到在自己身上也存在着这些错误。最后,教师还把身边的名人请进课堂,让学生在观看电视节目,听名人讲述自身经历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洗涤,用真实可信的榜样给了学生正面的引导。没有多费口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知道了该怎么处理集卡这件事,学会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通过以上事例不难看出,把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的不利现象引入到教学中,“以迂为直”,化不利为有利,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