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白色清关”之路

2009-08-26韩立华

进出口经理人 2009年8期
关键词:海关监管包机华商

韩立华

一个多月前发生在莫斯科市的关闭切尔基佐沃大市场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查抄及销毁中国“走私”货物,使数万华商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经营骤然中断,生计难以维持,数千家中国国内关联企业受到影响。

“灰色清关”并非新闻

该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一是因为该市场上的商品大多是通过“灰色清关”方式进入俄罗斯的。先前,莫斯科市政府对此一贯以“潜规则”待之,对该市场的每次查抄都是虎头蛇尾,罚没货物后一走了之,“灰色清关”依旧,腐败依旧。这一次俄罗斯要永久关闭该市场,反映了俄罗斯政府要彻底整顿海关秩序的决心,这无疑给中俄贸易即将走上健康正规的发展轨道增添了希望。二是因为此次查抄给华商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据称高达400亿元人民币。为了维护华商在俄的正当权益,我商务部副部长率领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亲临莫斯科,就俄方关闭该市场涉及华商的有关问题与俄方有关部门进行交涉。

中国商品在俄屡遭查抄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这一次由政府主管部门出面交涉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反映了两国政府主管对共同规范两国贸易秩序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代表团赴俄磋商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俄关闭大市场所引起的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俄相关部门已开始安排商户从市场提货,华商情绪有所稳定。

与此同时,由俄罗斯联邦海关署中央海关局和俄罗斯中国总商会联合主办的“中俄两国双边贸易现实问题”研讨会也于7月21日及时在莫斯科召开。俄海关负责人在研讨会上向与会华商代表详细介绍了有关俄海关监管手续、报关方式等情况。俄联邦海关署中央海关局局长普鲁索夫在发言时说,“灰色清关”属于违法行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需俄中双方共同努力。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此次由俄罗斯关闭大市场所引发的中俄贸易震荡正在得到舒缓,俄罗斯方面对于中方的合理化要求给予了积极回应,并且对俄方有关部门的过激行为也有所改正。

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提到中俄贸易,必定要谈“灰色清关”。前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商品极度匮乏,急需进口大量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在俄海关清关手续烦琐、关税混乱的条件下,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由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但是,这些清关公司通常由官商及黑道相互勾结而成,他们与海关官员联手,以低于法定关税水平的价钱将整架飞机的货物以包裹托运的关税形式清关。华商对俄出口通常是委托俄罗斯的航空运输公司将货物由中国境内运抵俄境内,然后由俄运输公司代办交纳关税等所有通关手续,货主无需亲自与海关打交道,也不必按照货物数量和类别交税,只需根据约定俗成的“包机税”标准缴纳一笔较低费用,便可以将货物提走。但是,以“包税制”进口到俄罗斯的中国商品均得不到俄罗斯海关所出具的完税证明。

由于俄罗斯的历史原因和特殊国情,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很多中国商品都是通过“包机包税”途径进入俄罗斯。“包机包税”对中国商人的有利之处是进口手续便利,比正规报关关税便宜。但弊端在于,货主得不到俄罗斯海关的报关单,甚至不知道“清关公司”是以什么品名、什么价格报的关。因此,一旦遇到俄权威部门的检查,往往因无法提供海关的有效文件而导致货物被查抄。这种“包机包税”方式逐步被推广到海运、铁运和汽运,统称为“灰色清关”。这是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特殊时期盛行的一种非规范化的贸易方式,同俄罗斯的腐败有着不解之缘。

早期的“灰色清关”,大都得到俄罗斯海关方面的默许,因为在趋利的动机下,清关公司和海关相互勾结,低报货值、瞒报或改变货物品名的中间差价部分均被一些腐败官员私吞。在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保护下,俄罗斯政府整顿海关秩序的种种努力多次付诸东流。

吸取教训,以质取胜

多年来,“灰色清关”一直是阻碍中俄两国正常贸易往来的老大难问题。为了保证对俄出口盈利,许多华商宁愿铤而走险,接受这种不规范的方式。“灰色清关”在填饱了俄少数既得利益者腰包的同时,也给俄政府的财政税收造成了巨大损失,使许多进口货物失去监控,最终导致在俄华商成为俄方少数执法人员的敲诈勒索对象。由于货物是以“灰色清关”方式进入俄罗斯,使得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即使想为其讨回公道也很难理直气壮。不过追本溯源,导致“灰色清关”猖獗的根本原因首先还在于俄方的正常货运及通关渠道不畅以及俄罗斯海关、税务等部门官员受利益驱使,对莫斯科市政府的决定竭力抵制,其次才是华商存在侥幸心理。其实,“灰色清关”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俄罗斯正在积极申请“人世”,完善贸易环境、杜绝灰色清关是俄“人世”的必然要求。俄罗斯决定关闭大市场,是希望能够从根源上治理“灰色清关”,堵住“包机包税”的漏洞。

必须看到,今天的俄罗斯正在努力结束过去混乱无序的贸易状态,着手建立正常的贸易秩序。对于俄罗斯政府痛下决心关闭大市场、鼓励和扶持本国的轻工业发展、打击腐败、增加国家海关税收、规范市场秩序、为人世营造合格的市场环境的决心和勇气,华商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贸易秩序,中俄贸易很难有大的突破,而这将直接关系到两国商人的切身利益。

诚然,俄罗斯在不给当事方任何运作时间和空间的情况下就下令关闭大市场和查封商人货物的做法,确实不值得肯定。但是,华商更应该从“切尔基佐夫市场”事件中汲取教训,因为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在俄罗斯现有的特殊国情下,中国企业和商品要想进入俄罗斯市场,首先必须要遵守俄方的法律,没有法律保护,企业在东道国开展经营活动只能是寸步难行。其次就是要有一套过硬的本领和产品。对于华商来说,努力开发自主品牌,生产和销售品质过硬的商品,组建手续完备的贸易公司,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进入俄罗斯市场,才是中国商品走向俄罗斯的最好方式。除此之外,在俄投资办厂,生产轻纺及日用品,也是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之,不遵守俄罗斯的法律法规,不走正规的“白色清关”之路,华商在俄遭遇“滑铁卢”不足为奇。

链接:

俄罗斯海关监管制度

俄罗斯海关监管由俄海关官员实施,具体做法是:查验通关所必需的单证和信息:查验货物和交通工具,实施特殊的海关监管方式——个人查验;对货物和交通工具进行登记:对自然人和负责人进行口头询问;对登记报表制度进行检查;对海关临时保管仓库。保税仓库、自由仓库,保税区、免税店以及其他可存放应受海关监管的货物和交通工具或从事应受海关监督的活动的处所进行检查:根据俄《海关法典》及其他有关海关事务的法律文件实施与俄联邦法律不相抵触的其他监管活动。

猜你喜欢

海关监管包机华商
夏日曼谷,一场跨越时空的华商之约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中心摆药的效果评价
古润金的华商中国梦
《华商启示录》后创业时代 看华商如何弄潮
匈牙利华商误入“鞋”途的故事
全自动单剂量药品分包机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服务改革创新研究
加强海关监管质量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自贸区专栏 试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的法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