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2009-08-26包天宇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墨绿色三唑酮稻曲

包天宇

该病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较多,东北三省也有发生,以辽宁省发生较多,黑龙江省发生较少,但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和年限的增加,病情也有所加重。

此病发生后可使空秕粒增加,结实率、千粒重与穗粒重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加工后,精米率下降,米质变劣,并对人、畜、禽有慢性中毒作用(稻曲病菌产生毒素)。

症状识别 稻曲病在水稻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发生在穗部单个谷粒上,一般一个穗上几个粒受害;也有多达几十个粒受害。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病粒内部的组织被破坏。以后菌丝块逐渐长大,使谷粒颖壳稍稍裂开,露出橘黄色小形块状突起物(孢子座),以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稻曲比谷粒大数倍,近球形,、颜色由黄一黄绿一墨绿色,表面最初平滑,以后龟裂外表密生墨绿色粉状物(厚垣孢子)。有的病粒在橘黄色小形块状突起物(孢子座)基部两侧生出1~4个黑色菌核。

病原鉴定 稻曲病系由子囊菌亚门、球壳目、麦角菌科,绿核菌属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稻曲绿核菌)真菌引起的。

谷粒内长出的球状“稻曲”,是病菌的孢子座,剖开孢子座,可见中心为白色,由密集交织的菌丝及谷粒残体组成,外围分三层:外层成熟最早,呈墨绿色;中层为橙黄色;内层淡黄色。厚垣孢子侧生在孢子座内的放射状菌丝上,厚垣孢子球形或椭圆形,墨绿色,表面有瘤状突起,大小为3~5微米×4~6微米。厚垣孢子萌芽后产生数个细小,卵形的分生孢子。孢子座的黄色部分常形成1~4个黑色菌核。菌核扁平,长圆形或不规则形,长2~20毫米。菌核成熟后落入田间越冬。来年夏秋,菌核萌发,长出几个具有长柄的黄色、头状、肉质子座,其外 层环状埋生瓶状子囊壳,子囊壳内生8个单胞、五色、丝状的子囊孢子。

侵染循环 病菌以落入田间土壤中的菌核越冬。来年菌核萌发后产生的子囊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在水稻开花期侵入花器和幼颖,蔓延到米粒中大量繁殖,形成稻曲(孢子座)。

发病条件

品种 目前栽培的品种中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仍有明显差异,凡穗大、粒多的密穗形品种发病重,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常重。

气象条件 一般从水稻幼穗形成至抽穗期间,在多雨、高湿(相对湿度90%以上),日照时数少,开花期间低温(20℃以下)和适期降雨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常重。

肥料 植株在高肥条件下发病常重。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前晒种1~2天,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后用500倍强氯精消毒液浸种12小时;浸种催芽前用硫酸铜200倍液或福尔马林50倍液或3%~5%生石灰水浸种3.5小时,药液要盖种、静置,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4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2%的三唑酮拌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发病稻田水稻收割后要深翻、晒田;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不带病种子,播种前消除谷物及田间的病原物;施足基肥,增施农家肥,少施氮肥,配施磷、钾肥,慎用穗肥;适时晒田,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7天断水;及时摘除病粒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3)药剂防治:大田防治一般在破口抽穗20%时开始施药。每667平方米可选用1:1:500的石灰倍式波尔多液或晶体硫酸铜50克,14%络氨铜100克,6%多菌酮粉剂1.5~2千克,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100克,40%百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12.5%烯唑醇(又称速保利、特普唑、敌力康、力克菌、病除净、杀黑星、特效灵、烯唑醇、特普灵)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0%稻乐可湿性粉剂100克,40%禾枯灵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40%禾枯宁80~100克和20%瘟曲克星(又称20%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150克。另外15.5%保穗宁可湿性粉剂、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40%纹霉星可湿性粉剂对防治稻曲病也有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墨绿色三唑酮稻曲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对水体三唑酮的去除作用
三唑酮降解菌SM3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利用室内微宇宙系统研究三唑酮对淡水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写一封信
华为MateBook X Pro推出墨绿色新款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