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新高教园区的社会作用
2009-08-25邬伟娥
[摘 要]城市化发展强调区域经济、科学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新高教园区是推动城郊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重要举措。作为教育资源、城区资源和社会资源整合的特殊形式,新高教园区具有空间拓展性、文教同质性、资源开放性和产业集聚性等特性。这四大特性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所在城区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口结构、科技储备、文化氛围等,直接表现为城市化的五个方面的内涵与特征,并从产业经济、科技人才、设施环境、社会文化四个维度实现新高教园区与所在城区的融合,将推进相应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新高教园区 四大特性 四个维度 城市化
作者简介:邬伟娥(1979-),浙江工业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从事知识管理、科教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
一、引言
上个世纪末,我国兴起了一股大学园区(新高教园区)的建设热潮。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建设的新高教园区,是推动城郊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重要举措。据统计,我国已建成的高教园区或大学园区已达五六十个,仅杭州市就有下沙、小河山、滨江、紫荆港等新高教园区。然而,我国从引入大学园区概念到初具规模时间尚短,无论在理论认识还是实践操作,皆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功能、层次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对区域发展的联动作用虽已初现端倪,但尚未明朗。因此,深入理解高教园区的内涵、特性,及其与地区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探究在地区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影响,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将就此进行讨论与阐述,为促进高教园区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一点思考与启发。
二、新高教园区的特点
高教园区是一种基于知识密集的特定区域,与所在城区相互依托、互动发展,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校单元或联系紧密的高校集合体。既是教育资源整合的一种方式,更是教育资源、城区资源、社会资源整合的一种创新。近年来规划建设的新高教园区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组织形式,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空间拓展性。新高教园区是城市空间增量和存量拓展的特殊组织形式和重要手段,常见方式有:新建校区、整体搬迁、原地建设等。以杭州为例,主要采用了前两种方式,如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下沙、滨江、小河山等高教园区,通过高校土地资源的置换,把在市区的狭小校区迁移到郊区宽阔地带,或将城郊未开发土地转化为教育用地,建立新校区,改变了这些地区的空间布局和土地用途。
(二)文教同质性。高教园区是高等教育机构集聚的重要文教社区。一方面,从空间分布看,作为一种城市地域单元,表现出较明显的同质性;在空间形态上,高等学校集中而连续。另一方面,高教园区在发展初期多以文化教育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并以此作为所在区域发展的触发器和发动机,从多方面推动城市化进程。
(三)资源开放性。新高教园区的理念体现了开放性和共享性。首先,关于教学资源。因各大高校在空间上相互毗邻,使教育资源在校际间的开放共享存在可能性与便利性,如教师互聘、学科互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张为群,益智,2005;王俊豪,沃健,2008)。其次,关于科学研究。因大量优秀教师聚集在同一区域,使跨院校、跨专业的合作与互通有无存在可行性,如学术合作、信息交流、共同开发、联合攻关。再者,关于基础设施。鉴于高教园区内各大高校密集分布,对基础设施进行统一配备与统一服务存在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总体规划与部署高教园区的食宿、商业、绿化、环保、交通、社区服务等,可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四)产业集聚性。新高教园区是高等教育资源发挥集聚效应的基础与平台。表现为区域经济中的集聚效应,即因某些产业部门向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成本降低的效果。具体地说,新高教园区集中了多所高等院校,高校数量和协作机会的增加,扩大了所在区域的教育服务规模;进而通过教育资源共享等手段,达到教育效益的优化与提高。
有关研究表明,当城镇人口达到5万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可实现资源和成本的降低。以杭州为例,仅下沙高教园区计划招生规模就高达13万(姚信,梅伟惠,2005),可想而知,高教园区云集了具有内在联系的诸多高校,必将在多方面产生这种集聚效应。
概言之,高教园区的本质是指以大学为核心的社区,整个城区围绕着学校严格而有计划地组织着自己的社会生活。新高教园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资源与教育资源的组织形式与整合方式,对城市或城区具有社会资本积累的功效。
三、新高教园区的城市化作用
如前所述,当前许多新高教园区由政府主导规划,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构建,形成了高等院校毗邻而设的特殊区域。新高教园区的四大特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直接影响所在城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社会环境、人口结构、科技储备、文化氛围等,将从全方位促进所在地域的城市化程度。具体地说,其可能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提高城市人口比重。新高教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使原本不属于市区的周边地区划归入城市发展的范畴,于是当地的众多原有居民从乡村人口发展成为城市人口;同时,随着高教园区的建成和诸多高校的迁入,引入了大量在校学生和任课教师,由于他们的长期居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当地的城市人口比重。此外,为了把握新高教园区带来的发展契机,有识之士和投资者受其吸引,纷纷前往当地扎根落户。上述三大主要人员来源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城市人口的比重。
(二)实现产业结构转换。随着新高教园区的建设与启用,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进而逐步提高当地创造财富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新高教园区对城区发展的三方面影响:一是高教园区的建设推进城区空间的扩展与资源开发,带动原本欠缺或者薄弱的产业发展;二是依托高校资源集中的优势,尤其是人才与科技储备,促进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即第二产业的发展;三是以教育活动为主体,辅之以与教育相关的产业,形成教育生态圈。总的来说,新高教园区以教育等第三产业为主导和契机带动城区的总体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三)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高教园区是大量消费群体集聚的区域,一方面大批失地农民或低消费居民群体迁出原住地,另一方面众多具有相对稳定收入的中产阶级和大量学生成为消费主体,总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为了保证高教园区的正常运作,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配套设施,逐步完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包括教育、金融、房地产、卫生、贸易、旅游、文化、通讯、保险等方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服务业成为当地的基础产业,为满足城市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提供了保障,也为当地实现多样化的消费创造了条件。
(四)发展所在城区文明。大量知识分子的涌入与科普知识的推广,促进原有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并向附近的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新高教园区不仅继承所在城区的传统文化,还创造新文化与知识。从长远看,通过拓展高等学校的功能与作用,将发挥强化和提升城区文化教育的功能(李昌祖,郑苏法等,2008)。新高教园区的发展有利于资金与知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具有培养人才和输送技术的双重功能,有助于提升城区的文化品位。
(五)提高居民素质与文化水平。首先,新高教园区将集聚大量高智力、高学历的人才,其总体素质普遍较高,同时还将渗透与影响周边的社区与居民;其次,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和创业者定居高教园区成为新居民,从而相应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再有,为了能够为高教园区提供配套的优质服务,服务者必然自觉或被动地接受相应培训、提高服务素养,使新高教园区的整体服务与文化水平较高。此外,新高教园区建有较高品位的文化设施,为所在区域的文化事业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信息网络、图书资料、体育场馆、文娱场所的联合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文化生活与文化修养。
上述五个方面恰恰与城市化的主要内涵与特征一致。可见,新高教园区与高等教育、城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城郊地区城市化的有效途径。高教园区以大学为核心,其主要居民是在该城区工作、学习、服务和生活的人员,通过产学互动促进产业与就业的协调发展,实现高教园区与所在城区的融合,实现地域、产业、学科、人员、技术等全方位的和谐发展。具体而言,新高教园区除了教育、科研的中心功能外,还担负着继承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区域文化的使命,承担着推动地区经济、产业、就业等方面联动发展的责任。综上所述,其对城区发展的作用机制可用图1描述。
四、区域城市化过程中新高教园区建设的要点
由高教园区的特性以及对区域城市化的作用分析可知,高等院校作为园区的主体,高等教育作为主要服务业,即具有内部经济效应,又具有外部经济效应(赵效为,2004)。从内部看,高等院校的集聚可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办学成本、增加办学效益;从外部看,高校的集聚促成人才、知识聚集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聚集,尤其是高教园区内知识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有助于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王秀敏,王刚等,2008),可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
新高教园区对所在城区的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发挥高校在区域经济和城市化方面的作用,必须在高教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关注以下几点:
(一)整合新高教园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构建专门化和多样性的学科群,以便发挥知识多样性和专业化优势,在区域内进行产学合作,实现技术传播和成果转让。
(二)进一步整合不同类型和特长的大学,通过大学之间的互补,发挥其丰富的知识、智力和人才的优势,带动区域优势的提升。
(三)重视配套或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完善,围绕新高教园区的建设,以教育产业为主导拉动区域经济发展,随之聚集大量的从业人员,进而扩大城市规模。
(四)发挥高教园区的教学资源辐射以及文化渗透功能,逐步改善高教园区内及附近居民的素质结构,提高整体文化水平,从而正向推动所在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五、结语
城市化发展强调区域经济、科学文化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高教园区延伸的方式进行城市化,创建新高教园区成为实现科教兴国、科教兴城的有效途径。在探索新高教园区促进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创造人文生态的协调与平衡、实现高等教育与其他产业的协调互动发展、提升新高教园区的文化品位。为此,要合理看待新高教园区的空间拓展性、文教同质性、资源开放性和产业集聚性,致力于发展与改善所在城区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科技储备、社会文化,以期实现新高教园区与所在城区的融合,推进相应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既适宜学习、又适宜工作和生活的新型城区。
参考文献
[1]张为群,益智,高教园区教学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