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行艺涯 情墨人生

2009-08-24

人人健康 2009年14期
关键词:赵先生书法

成 钢

未访赵望进先生之时,其名盛播,相见不易。遇到先生之后,儒雅亲和,娓娓而言,如沐和风。话题从人生到书画,从阅历到健康,看似漫游,却无不关联。书画境界与哲学恰是人生阅历的沉淀与表达,而书于笔墨间,畅快淋漓斗浇块垒,亦为健康养生之大道。

赵望进先生笔墨中出神韵,尺幅上见卓越,感情、才能、气质、学识、品格,集粹于一身,袒露于笔底。赵先生的书法创作以草、隶见长。草书率意姿纵,隶书融入篆籀笔法与结体,以行书笔意运之,方峻朴拙,含蓄多变。专家说他的隶书起笔凝重,收笔活脱;主笔坚厚,点、折灵动;结体严谨茂密、岳矫峰峙之势。其草书结字大小错落,行笔如水流云舒,连绵错落而又舒敛自如。

2001年5月《赵望进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赵望进书法研讨会和《赵望进书法艺术》首发式同时举行。展览件数不多,但篇幅较大。其草书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16条屏,笔锋墨势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隶书《长恨歌》16条屏,千余字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撼人心魂。篆体榜书单个“和”字就有两平方米之大,那种浑厚圆润,奇特舒和之气韵,充盈显现着作者创作审美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在观赏称誉的人流中,年逾八旬的李可染夫人邹佩珠驻足赞叹之余,叫人买了鲜花,亲自捧向赵望进先生,并连连在作品前拍照留念。

赵先生历任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太原市政协常委、太原市书协主席、山西省书协主席、山西省文联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兼《火花》文艺主编,《小学生习字报》总编。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山西省政协委员、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政协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作品曾参加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建国五十周年书法大展、千年书法大展、东方名家书法展、中日书法交流展、中日篆刻交流展、中韩书法交流展等国内外重大展出。他的书法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等报发表,被国内外数十家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在山东、湖南、江苏、辽宁、山西等名胜处勒石。

出版有《赵望进书新编五体五联》、《赵望进书法艺术》、《赵望进隶书蒙学千字铭》、《赵望进草书千字文》、《赵望进篆书长恨歌》、《冠军礼赞——北京奥运会中国冠军嵌名联》等;他主编的作品有《山西书法精品选》、《山西省新世纪少儿书画优秀作品选》、《中国中部老年书画作品选》等;他曾在太原、北京中国美术馆、南京、上海、厦门等地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

面对这样的书法名家,忽然想起前两天翻阅父亲练习书法的临帖,是《怀素大草千字文》,怀素其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身为佛教徒的怀素,不能有家室之乐,但是内心深处又有追求世俗功名的诱惑,内心的矛盾产生了难以压抑的激情,每每酣酒之时,便挥毫展墨。了解赵先生,竟然让我想到了怀素。

所有文字的记忆皆从书法开始

赵先生的母亲心灵手巧,剪窗花蒸花馍全村有名。民间艺术滋养了孩童的世界,从6岁开始认识的第一个字,就是翰墨而写,至此,书法如性相随。

小学、中学、大学时期均以善书而知名学子间,20世纪60年代初考大学时,他独以工整毛笔小字作语文试卷,使监考、阅卷的教师叹服不已,由此可见他有书法天赋和扎实的书法“童子功”。也因此,书法已经成为他血脉的一部分。

1960~1963年三年困难时期的大学生活是艰难伴随饥饿,但是当时的校园里充满纯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由于才高德重,赵先生一直担当班级中的班长,但也由于出身的原因,给赵先生带来生活、工作上的种种磨砺。年青时代,赵先生仿毛体写得很了得,上高中时曾经在一家饭店用餐后用仿毛体写了表扬信,引起小小震动。上大学时他受业于姚奠中先生门下,在姚老的《赵望进书法艺术·序》中记载有这样一段故事:“那时,我教他们中国古代文学。由于对书法的共同爱好,他和我的关系,远较其他同学为密。他在同学中很有书名,又是班长,颇有组织能力。他曾组织了全校第一次书法展览,地点在校俱乐部大厅。我应他的要求写了巨幅行书,内容是毛主席《浣溪沙·长夜难明》。悬挂在进门正面权作屏风的电影幕布上,也是他的安排。这次展览,很成功,很有影响……而使我特别感到喜慰的,则是他的两次个人展览。原来他在山大学习之初,是以临“毛体”出名的,我不以为然,告他:临摹是必要的,是基本功,但只摹一种,不行。再好,也不能成为家,必须取法乎上,转益多师。他于是从《石门颂》开始,学隶书,很快就有改观……”

就这样,在出身不好的阴影中,赵先生充满着对理想追求时遇到的无奈和挣扎,正是这种复杂的感受,让赵先生笔下的书法开始有了思想、生命甚至灵魂。转向隶书和篆书的功法中,赵先生此刻已经是带着思想和各种复杂情绪去用笔的智者。手中的笔墨,已经是生活中大声吟唱的乐土。

当文字有了生命,书法也就有了灵魂。就这样,大学毕业后去留问题,种种变故,种种带着时代特点的轨迹,在赵先生不断深刻的书法中前行。

清代著名书画大师吴昌硕说:“小技拾人者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苦辛半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这样评价他:“赵望进先生是当代有名的隶书大家。在我的印象中,他擅长多种书体,以篆和隶最著名。他的隶书比较突出的风格是厚重、朴茂。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走了一条既简洁又正确的道路,多年来,不论时风或者书风如何变化,他始终是沿着崇尚经典和学习经典这条路向前走的。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一个书家,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最终在书法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厚重和朴茂是很重要的方面。在这方面,望进先生给了人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觉得,纯粹的学习而没有超越,也不能成就一个大家。赵望进先生在宗法汉隶的基础上,又汲取了一些篆书,甚至行草的笔法,使自己的隶书笔法更加丰富。它不是一种机械无理的东西,而是需要一种化学的变化,也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建立在对篆书整体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水乳交融地用在自己的隶书中。粗略看还是隶书,仔细看里头又有许多篆书和行草的东西。这一点正好是有异于前人的地方,也是他非常成功的地方。”

治学如烹小鲜

1987年,望进先生曾邀请王朝闻先生夫妇到家中并亲自下厨,做了油泼辣椒等小吃,王先生大呼过瘾,提笔挥就短文一篇。作为卓越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写道:“望进同志是书法家也是烹调艺术的能手,能在于创造成果,富于晋南的地方色彩……个性不同形式风格的独特性鲜明,因为作品富于独立性,所以对并非晋南和山西的我也富于魅力和征服力。这一印象再次证明了越有地方性才越有全国性。现在出现了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呼声——走向世界。很好,不过凭什么走向世界,这是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

这就是望进先生的生活,与书法密不可分,互相滋养。他不追时俗,不人云亦云,而在“追摹古人,别出新裁”的基础上,追求作品的“独立性”,以一手完美熔铸篆籀笔法与行书笔意的“赵家隶”行走书坛。其作品融刚健之质、秀逸之气、行云流水之势于一体,有文人之雅致,有男人之雄强,有君子之风骨,有高士之通达,典雅华贵,秀逸沉雄。

他注重书法艺术,更注重书法的实用。早在1996年,时任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望进先生就提出:“让书法走出展厅,走进名胜,走进企业,走进百姓家,成为永不撤消的展品”。他自己身体力行,为社会大众创作,他崇尚中华民族“文以载德”的优良传统,他的书法作品,笔墨厚重大雅,内容健康,富于哲理和文采,展示出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其作品不断转化为楹联、碑刻、牌匾等形式,成为文化一景,使原本的书房艺术、展厅艺术真正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他无意去塑造自己的艺术个性,而个性自在其中。

今年春节前夕,在井冈山落成的巨幅毛主席塑像基座上,镌刻的仿毛体《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就出自望进先生之手。毛主席生前并未用毛笔写过这首诗,只有钢笔字草稿,且与发表后的几处诗句不尽相同。望进先生重拾“毛体”,并作进一步研究,六易其稿,一气贯之,书写而成。字幅高2米,长6米,非常引人注目。

望进先生一贯主张“从娃娃开始抓普及,以青年为重点抓提高。”1992年,他创办了《小学生习字报》,把它作为少儿“习字的老师,成才的阶梯”。这使数千名儿童的习作得以公开发表,引导大批少年在提高素质的进程中向书法艺术领域迈进。一木独秀难成森林,望进先生没有借自己在书坛的实力和职位谋求功利,而是舍己扶众,终于使山西书坛万木峥嵘,正因为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也使他的人缘与书缘更为广大。

原中国书协副主席,评审委员会主任刘艺先生说:“看了赵望进的几本著作,草书《千字文》、隶书《蒙学千字铭》,篆书《长恨歌》,又看了墙上挂的几幅作品,对他的书法有了新的认识。我原来知道他擅长隶书,看他的隶书比较多。现在看他的小篆写得蛮好。笔笔中锋,线条很结实,结字很平稳,远追秦汉,近学清人,形成个人面目。他的草书,比较厚实、比较凝重、比较狂放大气,神追晋虞,深得傅山真意,且有张旭风采。作为一个书家既能写规矩的篆隶,又能写飞动的草书,两种倾向,不那么容易兼顾,而望进他能够要动就动起来,要静就静下去,动静自如,这是难得的。”

原中国书协理论部主任,著名评论家张荣庆先生也说道:“赵望进先生现在是全国知名的、德高望重的书法家,我跟赵先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退休前赵先生负责文联工作,还兼山西省书协主席。他的书法在全国影响是挺大的,特别是对山西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对培养造就山西书法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赵先生的书法有很深的功底。不管是篆书也好、隶书也好、楷书也好、还是行草,都写得不错。这里头,篆书、隶书我觉得是最好的了,行草这一块也好。他的书法在风格上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注重气势、浑融大气。他的基本功下得深,所以看了他的作品感觉不俗。写字除了技法上的功夫,还有文化修养。从他与叶子彤合作,用真草隶篆行各体书写的北京奥运会中国冠军的74幅嵌名联中,就表明他的学养也是相当深的。一个技能功夫,一个学养功夫,加到一块就高了。”

书法写意健康人生

“提笔作书,一气呵成,凝神静气,吐故纳新,亦为长寿之道。但是更重要的是心态,”望进先生如是说,“草书可以反映个人的性格、见识和魄力,给人以不断的联想;隶和篆能锤炼人的厚重、朴实和功力,笔画富有弹性,铁骨铮铮,给人以不同的启示,为我爱草书,更注重篆隶。”

没有高远之气,不可能在纸间恢弘志气。想来望进先生从省教育厅处员、《太原日报》社编辑记者,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再到省文联常务副部长、书协主席,历尽人世沧桑变幻,大起落大悲喜。所幸一路有书法相随,写意人生。如今,退休之后的生活,比之前既忙碌又充实。

谈及书法与健康的关系,人生长寿之道,望进先生认为,书法不仅能陶冶性灵,也能强身健体。所以从事书法创作有利于做人、有利于健康,写字、做人、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他把“寿”总结为四个字:“仁、和、乐、勤”,也常给人写“寿”字作为祝寿之贺礼。在榜书篆写“寿”字上的“诗堂”里写着十二个字“仁者寿、和着寿、乐者寿、勤者寿”,曾经书写赠与薄一波、张震、马烽等名人及长寿老人,他认为,暮年更要注重“勤”,勤动脑、勤动手。望进先生说带有官职的升迁不过是工作性质的变化,他的舞台在书、在文。如今的先生早晨6点起床写日记、写文章、写字,下午看书,做些社会工作,深感乐在其中。

连故宫博物院古字画鉴定专家金运昌先生都赞叹有加:“过去对于赵望进先生傅山体的行草书看得比较多,那真是飞扬生动、神采奕奕。退休后,他一直对祖国的书法艺术和古老的书法文化用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在篆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篆书温文儒雅,非常清新。他写的刘禹锡《陋室铭》体现了一种文人高质,书卷气很足,写的“和”字,端庄浑厚,有金石气。书卷气和金石气兼而有之,这是他篆书的一个特色。像这样深厚功底的作品,我觉得是不多见的。所以我以为从古书画的角度,应该给予高度评价。现在赵先生69岁,主要在山西知名,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想将来他一定会走入全国更高一级的行列,他的书法作品也相应地会被广大收藏家和艺术精英所认识,这是毫无疑义的。”

望进先生可以说退而不休、追求不止,他发起了“中国中部六省老年书画展”的六省巡回展出,策划成立了山西楹联艺术家协会,填补了空白。2008年5月4日在“知识产权宣传周”中,赵望进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聘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

这次活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主办,受聘的专家学者有刘大为、言恭达等50多人。赵望进是我省唯一的一位受聘者。但他却说:“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即使年事已高,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坚持学习传统,走出传统,进一步突出自己的风格,既追求艺术效果,也重视实用功能,对书法的研究和学习,我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时间不够用啊!”

2008年11月,临猗县含光山庄落成赵望进书法艺术碑廊,长达百米,共计60通,是先生近年来的最新力作,内容全是励志、清新、劝善、倡和古诗词、王含光诗文和心经,让读者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默默地得到一种精神的净化。

他在碑廊后记中写道:“我已年近七旬,艺术碑廊是我对家乡的真情回报,人虽老矣,而乡情弥浓,童心犹在,我将在无涯的书海中不懈追求探索,求真求变,求新求精,以不负父老乡亲之厚望”。

最近,先生在写字时常落起首闲章“积步”,该语出自《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是望进先生在大学办壁报时的报头名称。

他说:“人一生在积步,以积步为前进,以积步为攀登,以积步为超越。年轻如此,年老亦然。”

猜你喜欢

赵先生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类
男人的宝贝手机
经师人师风范 道德文章楷模——敬读赵先生心著《政治学与和谐社会》有感
关于“牛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