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构建大学生自治体系

2009-08-21张锋兴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
关键词:学生自治干部班级

张锋兴

摘要:学生自治是符合学生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最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高校管理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作者阐述了大学生自治体系中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班级文化和主题教育四要素的内在关联,同时介绍了一些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做法。

关键词:大学生自治体系构建学生自治内在关联实践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80后、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给教育者带来了诸多新课题,“草莓一族”、“啃老一族”现象较为普遍,这与创新型、复合型和协作型的人才要求相差甚远,大学生只有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能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育者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评价都是命令式的,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工作效果一般。

1919年,陶行知先生首次提出“学生自治”思想,并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给学生自治下了一个定义:“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具体说来,就是依靠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各专业学生班集体为基础,发挥学生自主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学生自治,正是符合学生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最为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高校管理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大学生自治体系是实现大学生自治的基础和保障。

2大学生自治体系的内在关联

何谓体系,《辞海》的解释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对于大学生自治体系而言,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宏观层面,即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大学生自治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核心是“育人”;二是微观层面,即达成目标的一组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人、制度、文化三个要素,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在构成大学生自治体系的要素中,学生干部是主导,管理制度是保障,班级文化是驱动力,主题教育是生命力。大学生自治体系的构建过程是高校学生工作由“管理”向“教育”转变的过程,是实现“育人”目标、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重管理、轻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2.1学生干部是主导。领导干部是管理体系中的主导要素,因此,作为大学生自治的核心力量,学生干部扮演着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主题教育的执行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其工作目标是领导广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2管理制度是保障。制度是多人世界的行为规则,是个体需要遵循的行为规则。校、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宿舍各级管理制度必须着眼于学生自治和学风建设,使之成为学生干部开展工作的“指挥棒”和“法律武器”。同时也为推进文化建设和主题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2.3班级文化是驱动力。文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高级形式,制度能否有效执行,还需要一定的组织文化作为支持。班级作为学风建设的细胞,班级文化建设往往被教育者忽略。因此,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凝聚人、引导人、熏陶人、激励人的作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团结上进、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

2.4主题教育是生命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解决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把握好工作方向,针对当前80后、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给他们“缺什么补什么”,为我们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注入生命力。

3大学生自治实现的工作实践

3.1完善学生干部体系。首先要完善“院系团总支(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寝室长”的学生干部体系。成立“年级自治管理委员会”是个很好的尝试,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各班班干部选举产生年级级长(一名)、副级长(四名),级长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全面负责年级的工作,四名副级长分别负责党务、文体、学习和纪检工作,各班长、团支书、副班长担任级委。每周由级委会组织班干部召开例会,让学生干部自己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把辅导员(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治成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3.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制定并实施《优秀班级评比条例》、《德育测评制度》和其他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并由学生干部组织好督察、评比、考核、表彰等工作,营造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首先是培养同学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鼓励新生班级制作班服、班旗、班徽,组织宿舍美化大赛、教室美化大赛等。此外,还可以创建班级博客、QQ群、BBS等,加强生生间的交流,增进友谊。其次是积极开展文体竞技型活动,营造生机勃勃、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如组织班级篮球赛、趣味运动会、合唱比赛、班级才艺大比拼等。再次是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例如组织新老生交流会、技能大比武、走访企业等。

3.4有的放矢开展主题教育。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以我院为例,在新生中开展“适应养成”教育,就通过组织军训、专业教育、学习方法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三)年级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鼓励并指导学生考取各类技能证书、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学术竞赛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毕业班开展“职业导航”教育,举办就业指导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等,为学生的择业就业提供一系列的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针对当代大学在某些方面的素质缺失,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贺萍.高校基层管理体系建构中的制度、流程和文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5-77.

[2]孙杰.自治: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新途径——基于陶行知自治思想的研究.民办教育研究,2008,(2):93-96.

[3]李晓梅.自律与自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基点.卫生职业教育,2006,(15):23-25.

猜你喜欢

学生自治干部班级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班级“四小怪”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高职院校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