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2009-08-21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能力

石 莉

摘要:提高学生的阔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语文阅读的现状,然后着重论述了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增长见识,具备高素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方法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多个方面。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和“阅读”在这一要求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做好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在当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阅读的现状

毋庸置疑,语文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作为母语课程,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科目。但是调查发现。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只有20%的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烦它范围太广,知识一大片”,或者说“写作让人感到头疼”。谈到学习语文的收获时,只有22%的学生认为可以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人类情感中的真、善、美,而大多数的学生则认为学习语文得到的只是一些字词和做题的技巧。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给语文教学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使得教学过程中急功近利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诗意的。一个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了两个词的不同用法口若悬河,指手划脚,为寻求所谓的最标准答案而多方探索,一切都在为着考试而转。这样的语文和其他学科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在当前,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受到严重挤压。8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75%的学生经常阅读的课外读物是“作文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吧、游戏厅等这些新生事物见缝插针地夺取了学生仅有的一点“自由时间”,使得阅读这种真正有益身心的活动变得十分贫乏。学生阅读面太窄、阅读量太小成为不争的事实。

另外,令人堪忧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阅读层面的低下,首先表现在中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接受量上,据调查,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只有10%左右的学生读过,他们喜欢的大多是那些豪情、美艳的卡通书画……岂不让人指着说:“误尽苍生是语文?”形成这种令人焦虑的现状,问题出在教师和学校方面。在教学上,教师在主导的地位上对学生的学习起了错误导向的作用;在管理上,我们的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估工作最硬性的指标,我们过分强调教学的“应试性”,而忽略了阅读教学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需要有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首先是教师,不管你有什么情绪,请微笑着、情绪饱满地走入课堂;不管某个学生多么令你生气,请先平息你的怒火,用眼神或轻拍示意,决不要板着脸训了半天人再回到课堂,影响课堂的和谐与阅读思路的流畅性。让学生很压抑地阅读,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在课堂上。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缛节的东西可以省去,因为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

从认识的一般规律看,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最后进入到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在一气呵成读到底中整体把握阅读内容。

在语文阅读训练中,经常遇到学生“滞读现象”,学生一看到文章篇幅较长或语言信息传达的事物皆为新生事物而有陌生感时,往往就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导致学生读不进去或“走马观花”。以致不能或不能准确获取语言信息,更谈不上准确解答关于阅读的训练问题一这也是阅读兴趣不浓厚的表现。如果在此种情况下,教师无所察觉而津津乐道于答案的分析或忙于赶进度,训练就不会有收效。所以,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一气呵成读到底的阅读习惯——要有耐心、一丝不苟地通过阅读感知全文的有用信息。在平时阅读训练时,拿到一篇文章,不管篇幅长短,首先要有时间限制,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一气呵成地读到底,哪怕有不认识的字不明确的语句都可以“跳过去”一气读完,达到迅速整体感知全文大概内容的目的。

阅读是有方法的,把这些方法变成习惯。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关键性字、词;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阅读与写作的经验之谈。的确。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记,随时记下作品里精美的片言只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样,课外阅读不仅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是个性化的自由阅读过程。学生如能把自己与作品、作者之间心灵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个中滋味随时记下。就能有所得。也是一种创作。因为读而有了写的动力和材料,因为写而更渴望读。这样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帮助。所以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使其养成边读边写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中要养成小结整理的习惯。这一习惯往往被初中生忽视,阅读过后不会加以小结整理。故而,影响阅读效果。小结整理就是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再梳理一遍,好似新课上完后,回家及时复习巩固一样,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整理是阅读过程的补充和延续,对阅读有巩固提高的作用。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了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学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1—2项,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1—2个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点拨。如果学生都能设题、解答了,语文教学也就变得不那么枯燥了。

不论是阅读能力还是阅读的情感体验,在个性化的同时。都有法可循,如可分阶段对某一类型的文本读法进行总结,全班交流,共同得到提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待语文教师长期探究,我愿与同仁们在这条路上不断进取共同探讨。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