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ansana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分析案例研究
2009-08-21郑晓丽夏一飞
郑晓丽 夏一飞
【摘要】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大都采用口头阐述和笔录方式进行定性描述,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视化分析比较少。文章利用国外的Transana平台,结合Flanders课堂观察定量分析法,根据TIMSS-R课堂教学信息编码的两个维度对精品课程的一个视频课例进行分析,为执教教师提供一种可视化分析模式和平台。
【关键词】Transana平台;弗兰德课堂观察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029—06
一 引 言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兴起并发展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国家,经历了教师专业化内涵、专业发展阶段及专业发展策略等研究阶段。研究的关注点从教师群体专业化到个体教师专业化再到群体专业化,从考察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外部因素到探究教师专业化的个体内在动因策略,再到专业发展标准重新成为关注焦点的转变过程,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被动适应职业要求到主动发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这样一个发展态势。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研究者的视角考虑,主要经历从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概念、标准的探讨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策略的研究以及对目前研究的反思批判等。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大都是培训、校本研修、博客、虚拟学习社区等,而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大都采用口头阐述和笔录方式进行定性描述,真正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不明显。
本文试图借助由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牵头的数字化洞察力(Digital insight )项目开发的Transana平台,采用TIMSS-R课堂教学信息分析方法,结合Flanders课堂观察技术,对我校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有教学录像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中找出这门精品课程课堂教学的活动情况,为本专业的教师提供学习和反思的工具和方法,真正起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二 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本文采用可视化分析工具Transana 平台和Flands课堂观察定量分析法进行分析。Transana平台用于把录像数据转化为文字并进行分析,主页由声音的波形发生器、视频窗口、录像文字记录窗口和数据库目录树组成,具体如图1所示。它可储存8000余节课的数字化录像文件,从理论上讲,截割的录像片断没有数量限制。
2 研究对象
温州大学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个课堂教学录像——《第四章 探究型学习设计》。
3 研究过程
将MPEG-1格式的《第四章 探究型学习设计》课堂教学录像导入到Transana平台,首先对其进行注释(transcript,在Transana平台中按下 ,根据教师的教学声音注释出文字),见图1所示。注释的目的是对课堂教学信息进行编码。课堂教学信息编码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构建教学质量的概念,这与课程标准直接相关;二是能有效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因此,信息编码有两方面的任务,既要对教学的结构,即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进行编码,又要对教学过程中实时发生的事件进行编码。根据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教学录像研究项目(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设计了一种两轮的信息编码方法,第一轮是对课的结构进行编码,第二轮对课堂上师生的会话进行编码。根据TIMSS的信息编码方法[1],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进行两次编码。
(1) 课堂教学结构编码
对于授导型教学模式,根据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对于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根据常用的五段教学策略(将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论加以改造),即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对课堂的教学结构进行编码。依次类推,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步骤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编码。
本章节的教学设计采用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对智力技能的传授采用如下教学策略:辨别,即案例研读——小组讨论等两个教学环节;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均采用教师的讲授这一环节实现。若根据常用的五段教学策略,把该课堂实录分成刺激动机——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小组讨论、讲授新课——教师讲解、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经过编码分析后,根据常用的五段教学策略,该课堂实录只有三个环节组成,即刺激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缺乏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等两个环节。这跟大学里的课程讲授是以两节课为单位有关。若综合两节课来说,该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完整的;若就一节课来说,课堂的教学结构是不完整的。具体见图2所示。在Transana平台中,建立课堂教学结构的编码方法是在data窗口中,右击collection,选择“add collection”,分别添加如图2所示的各个教学环节。在每一教学环节下,右击它,选择“add clip”,选中图1注释窗口中对应的注释内容,并加它拖到该目录下,就完成添加该教学环节的视频片段了,做到教学环节与相应的教学视频一一对应关系,起到快速定位、随时跟踪教学过程的作用。同时,在添加视频片段时,在弹出窗口中选中该视频片段相对应的关键词(见图3),供课堂教学分析使用。
(2) 课堂会话编码
在课堂中会话分为公共会话和私人会话两种。公共会话是每个人都能听得到的会话,如教师对全班的知识讲解;私人会话是教师仅和个别学生进行谈话,如教师指导小组讨论等。在这里,关注的是公共会话。首先对会话片段进行编码,所谓会话片段是指课堂上服务于单一目标或作用的,由句或词构成的会话。其次在初次编码基础上进一步对内容进行细分编码,增加了会话启发——响应序列来描绘师生之间的交流,如表1所示。
会话片段的启发类别又分为5个子类别。它们分别是内容启发、元认知启发、互动启发、评价启发和其他等5个子类,如表2所示。
本课堂根据上述表1、表2的代码逐一进行编码。在transana平台的data窗口中,右击keywords,选择“add keyword group”,分别添加“课堂会话”、“启发类别”等关键词组。然后,在“课堂会话”关键词组中分别添加关键词“T-E”、“T-I”、“T-D”、“T-U”、“S-R”、“S-E”、“S-I”、“S-D”、“S-U”、“T-R”、“T-PA”、“T-O”、“S-O”等,在“启发类别”关键词组中分别添加“EC”、“EM”、“EI”、“EE”、“EO”,关键词的命名规则同表1、表2,见图3所示。
三 结果与讨论
1 课堂会话与会话启发
利用Transana平台的的Data窗口中的Search选项,搜索到关键词为T-I的视频片段为7个,具体见图4所示。根据课堂会话各关键词进行搜索,该课堂实录相应的视频片段个数如表3所示。根据会话启发类各关键词进行搜索,该课堂实录对应的视频片段个数如表4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得知:
(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从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第四章 探究型学习设计》这一章节的教学,以T-D为关键词的视频片段比例为62.5%,这说明这节课的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活动的占62.5%,这正说明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发生了改变,从教学的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学生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下的教师地位,也说明了该堂课的主讲教师已习得了现代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
(2) 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上述表3可见,以S-U为关键词的视频片段比例为12.5%,说明学生主动学习材料中的知识较之传统教学有所提升。此外,关于学生的活动在整个课堂中占25%。这也说明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正在提升。
(3) 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大部分局限于学科内容本身。从表4得知,该章节的主讲教师善于运用与学科内容本身相关的启发方法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在元认知启发、交互启发、评价启发、其他启发方面比较欠缺。这正说明了该节课的教师在设计提问问题时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也正说明了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课堂观察
本节课采用Flanders课堂观察技术[4]进行各项内容的观察。其结果如下:
(1) 时间分配
根据表5、表6得出,教师将近花1/4的时间进行新课讲授前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这标志着这位教师已经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而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通过不断地提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环节方面。
(2) 提问技巧
本研究采用Flanders课堂观察技术中的教师提问技巧水平检修表[5]对每个问题进行逐项检查,统计结果见表7。
从表7得出: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提问技巧太过机械化,缺乏创造性问题的提出和创造性的回答,这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师在提问技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该视频课例中的教师已习得了以下能力:
● 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付诸于课堂实践中。
● 教师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 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学习方面显得有序。
● 教师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然而,这位主讲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这位主讲教师经常使用口头禅“那么”“啊”等,而且语句重复现象比较多,声音虽有抑扬顿挫,但有时候对于关键的知识点阐述声音偏低,这些不足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风格才能得以修正。
四 结论
Transana平台是一个可以根据关键词快速定位视频片段,并根据分析需要随时切片视频片段。它可以实现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视频按照一定的分析模型(关键字集)进行逻辑切片,并对切片进行描述和点评。该平台通过选中视频源、视频起始、视频结束三个基本参数就可以建立一个教学视频的逻辑切片。逻辑切片的优点是能够比较方便地为教学进行切片,同时不破坏教学视频原有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逻辑切片生成的数据量非常小,有利于在网络环境下的传输和交流。
但是,在使用Transana平台进行分析之前,必须要建立视频课例的分析模型。本文是根据TIMSS-R对课堂教学信息结构进行两次编码后,然后利用Transana平台对视频进行注释和切片,根据分析模型进行定性描述。可见,建立我国视频课例的统一分析模型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分析模型的雏形,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参考。
1 学习事件分析模型
学习事件分析模型,指针对某个视频切片,根据加涅定义的九个学习事件为主要依据,对其教学深度、教学媒体、组织形式进行分析,主要模型见表8:
2 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分析模型
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分析建立在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上,相应的分析模型如图5、图6所示。
参考文献
[1] 蒋鸣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五)课堂教学研究的录像分析方法[J].计算机教与学,2004,(10):4-8.
[2][3] The TIMSS VideoTape Classroom Study[EB/OL]
[4] 王陆.用技术支持深入反思——课堂观察与分析方法[EB/OL]
[5]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
[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