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崛起必需远洋海军

2009-08-18

领导文萃 2009年16期
关键词:远洋海军力量

钟 化

拥有真正意义上远洋海军

单从技术能力的角度上来说,能够建造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的国家很多。可是,当今世界上,拥有真正意义上远洋海军的国家只有一个,当然就是美国。

海洋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廉价的物流载体的权力变迁,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实力政治版图的变迁。自大发现时代之后,几乎每一个海洋势力的崛起都伴随着一个大国的崛起。

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是以远洋攻防为直接目标的海军,是能够与任何海洋强国在大洋深处争夺制海权的海军,是能够独立担负并完成战役和战略目标的海军。在美国海军独步天下的今天,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英国、法国的海军,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充其量不过是远洋部署型海军。他们的海洋力量,能够在远洋对美国海军形成一定的威胁,但说到争夺制海权,那就是白日做梦了。

正如世人所看到的一样,世界历史上,诸多具备足够的技术和经济条件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的国家中不乏失败者。他们,最终没有通过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给国家带来兴旺,相反,拥有了不适合的远洋海军,带来了国家实力结构的崩溃。

中国的远洋竞争对手

同样,在我国日益具备了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的技术能力的同时,我们该不该着手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如果要打造,该如何让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的打造服务于国家崛起,而是不给国家崛起平添阻力。这些,都是中国人需要深思的。

日本,在没有对于历史有清晰的认识之前,无疑是我国宿命的对手。即便剥离了历史,日本的战略位置仍然决定了其在我海军进军远洋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我国发展海军的过程中日本的感受,我国大可以忽略掉。特别是从中远期的角度上来看,在庞大的经济规模的支撑下,海洋力量对日本的全面超越和压制是我国海军建设过程中必然的使命。包括钓鱼岛和东海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和平方式或者不得已的战争选择,都离不开强大的海洋实力。

俄罗斯,短期和中期内,两国之间的潜在联盟关系是很难动摇的。大格局下,双方互相需要,共同支撑着世界大棋局上较弱的一角。然而,从远期来看,俄罗斯的复兴是必然的。丰富的资源,必将再次支撑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的一股重要力量。作为一个未来的强国,俄罗斯的选择是多样的,可变的。因此,现在可以被有效利用的来自俄罗斯的资源,在未来未必会一直能够被有效利用。这就对我国的海洋崛起提出了一个至少二选一的要求。在我国在远期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前,要么打造好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要么打造好资源基础。

印度,与我国的关系相对复杂一些,不确定性也要大上不少。至少,从当前情况来看,印度表面上和美国接近,以获取实质性的利益。可是,在行动上,印度却表现出了待价而沽的态度。在中美之间,印度暂时还不愿意做出选择。因而,我国也必须考虑到在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的过程中的印度因素。

欧洲,虽然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但是同样是我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的因素。甚至,欧洲在未来世界大格局上的意义是无可替代的。其作用将要超过印度和俄罗斯对于中国的价值。毕竟,欧洲是未来可能的三极世界中不可替代的一极。仅仅这一点,就足够奠定欧洲的地位。显然,很难想象欧洲会偏袒中国。可是,欧洲也绝对不会过分偏袒美国。它如果想在未来的三极世界中获得足够的分量,那么大西洋联盟的裂痕,必须要继续拉开。也因为其中的互相作用关系,中国也可以间接地影响这一进程的速度。而这一进程的速度又直接关系到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速度。

如果说,在2003年之前,我们可以想象从陆地打开局面联系中东的话,那么2003年之后,我们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的力量已经截断了我们从陆地上联系中东主要原油产地的通道。即便陆地能够有所进展,主要还是在中亚方向,至多加上伊朗。这个时候,与俄罗斯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庞大的资源背景和已经开始复兴的势头,这都是我国所需要借助的力量。

中国应该优先发展的战略关系

在中美欧框架内,我们必须与欧洲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中欧俄三角内,我们又必须对俄罗斯有所倾斜。也只有这样,才是最为美妙的。而中美俄三角内互相之间的关系,又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有多少资本可以用。前面看似矛盾的条件,却并非不可能完成。其实,欧洲需要的是共同的经济利益;而俄罗斯,主要是从政治上的支持。欧洲没有办法付出让中国在中欧俄三角中支持它的代价。那么,结果显而易见。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内,中国的力量倒是有可能涉及印度洋了。能做,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去做。让印度在这个阶段信任我们是必要的。印度,在这个阶段,也将开始从区域范围内威胁到美国在波斯湾地区战略优势。一旦对抗开始,想要很快改变风向可就不容易了。如果中国进入了印度洋实力体系,那么结果是中国和印度成为同一实力体系中接近的两方。与美国的惯性控制比起来,一个邻接印度的国家的海洋威胁显然来得更实际。

我国不是美国,我国还没有解决的很多问题,美国已经解决了。这就意味着,我们自身的问题比美国要多。一方面,我们需要时间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实力的增加又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需。正因为这样,制衡力量的存在才显得尤其重要。当年的冷战,正是因为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制衡力量,才让美国可以几乎肆无忌惮地去与苏联进行全面对抗,最后把苏联拖垮。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除美国外的国家能够接手苏联解体后的大量战略遗产。这也就不存在苏联在自己行将崩溃之前刻意让第三方赚便宜的机会。

实际上,只要前期和中期控制得当,到了这一时期,俄罗斯与我国的良好关系未必不能保持。多长时间,笔者当然无法预料。日本,也可能缓和起来。日本就是这样,在绝对力量面前的选择,某些时候还是比较明智的。至于印度,他的经济当前比中国慢一轮。更重要的是,他在印度洋。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枯竭之前,印度洋的重要性和西太平洋比,美国人似乎更愿意选择印度洋。

印度如果愿意跟上我国的海洋步伐,那是他们的本事。美国是否会竭力在印度洋方向进行一场保卫战,笔者认为,这是必然的。美国不会轻易让印度控制了自己的命脉。在中国的命脉和自己的命脉面前,抉择总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俾斯麦当年玩那么多球的壮举,我们倒没有必要重复。我们所面对的局面,还没有那么复杂。关键是,有了思路,必须要通过细节的操作去实现。要让有对抗意图的双方,都成为我们的朋友,就要分别与他们找到足够的共同利益。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我们可以有效掌握的共同利益就是自己的经济。经济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建立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远洋海军所必须的利益基础。只有这个利益基础在,我们才有资格去玩这个海权政治的游戏。

(摘自《兵器知识》)

猜你喜欢

远洋海军力量
晓褐蜻
沈阳远洋公馆
远洋“军需官”901
我的海军之梦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两横一纵”远洋综合补给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Unavailability of Identical Spares in Cold Spare Configuration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