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探索
2009-08-17徐琳
徐 琳
摘要:双证融通旨在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双证融通的思路,应以工作体系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设置课程标准,探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
关键词:工业分析与检验;双证融通;教学改革
双证融通是职业教育中学历教育(以学历证书的获得为结果)与职业培训(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为结果)之间的一种融合、沟通和互认。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双证融通的思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设置课程标准,对学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了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
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国家分析检验工职业标准紧密联系,明确地分为中级工课程和高级工课程,针对国家分析检验工考核标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后,就可以直接获得相应的国家技能鉴定证书。同时以能力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先学习、再实习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其进行专业教育,安排学生参观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和岗位,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自身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计划的重置将教学计划明确地分为基本素质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基本素质模块包括基本素质课程、基本能力、职业能力基础、中级工能力、高级工能力及综合能力等六大模块。素质拓展课程开设仪器联用分析技术、农药及农药残留分析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与化验室组织管理、食品检验技术、精细化工概论、化工文献检索等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根据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学习。在基本素质模块中,从中级工模块开始(即职业技能培训)摒弃了传统的每周一门课上几学时的做法,采取对课程进行集中学习的方式,有利于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的开展, 更加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环境监测技术课程,计划在4周内讲完,在这4周里,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完成相关的任务,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得教学更加系统化,有序化。
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加以系统化。根据职业需求改革课程,根据学生应掌握的技能要求学习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开发课程学习情境,摒弃传统的纯理论、说教式的教学。以专业英语及环境监测技术课程为例,专业英语及环境监测技术课程的设置主要以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的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强调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专家为导向,每门课程根据工作能力要求设立项目。以环境监测技术课程为例,过去该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根据理论知识做相关实验,存在实验内容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实验中的样品并非来自实际生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样品的分析依然存在困惑。改革后拟采取以实验室教学为主的方式,直接从企业采样分析,设立工作场景,模拟工厂实际,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定期聘请专家结合工厂实际开展专业讲座,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不再单凭一纸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强调过程评价及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相结合。建立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如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采取技能测试、模拟测试、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方式,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重视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考核,考试内容紧密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加大专业职业技能的考试权重,逐步落实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基本运行机制。
双证融通是职业教育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沟通与互认,旨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实践能力,在双证融通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实训条件的改善,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科学评价体系的确立等,这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周大农,戚亚光.高职教育“双证”融通的探索与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3).
[2]张良军,韩志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开展“双证”融通教学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8,(5).
[3]刘玉梅.自动化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方案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1).
[4]刘晓欢.“双证融通”的课程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作者简介:
徐琳(1979—),女,江苏建湖人,硕士研究生,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