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09-08-17唐冬生罗敏杰
唐冬生 罗敏杰
摘要:针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要求,探讨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岗位就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学生就业能力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能力;构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要形成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职业学校教育应当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笔者所在学院设计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构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是以专业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岗位实操能力为目标
在三大要素中,知识是基础,技能是能力,职业素养是关键。知识是对职业有用信息的掌握程度,通过学习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来获得;技能是有效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通过学习、实训、实习“三层次”技能型教学体系获得;职业素养是一种较为深层的能力素质要求,它渗透在个体的职业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的方式,是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培养获得。
(二)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图
确定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与课程设置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仍较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偏重于知识灌输。在课堂上,往往机械地恪守大纲、忠于教材、照本宣科,这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和企业的需求。高职应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推进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企业需要的模块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以符合企业的需求状况和基本要求,遵循“适用、够用”原则,坚持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
根据本地企业的需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均围绕冷冲压模具与塑料成型模具展开,构建了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与《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两门主干课程为中心,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及《机械制造基础》三门专业基础课程为辅助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保证学生具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技能,我们在专业技能课程安排上也给予了必要的保证。学生在学完专业设计理论课后,接着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并紧接着进行制造实训,将课程设计内容付诸实践,实现了由图纸到产品的全过程实践,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突出了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主线,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职业能力为标准,构筑“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专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突出强调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突出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实验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提供仿真或真实的环境。笔者认为,高职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能力;二是专业基本技能;三是实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逐渐深化,另一方面相互交替、互相促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操作训练到岗位综合系统设计。模具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建立强有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原则,将校内外实习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加强实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大一开始,第一学期每周固定抽出一个下午时间到相关实验室及实训中心进行专业认知,认识专业工种和相关的专业设备。第二和第三学期分批深入到企业听取有关专业人士针对与专业内容相关的项目进行的讲座,初步具备顶岗工作的能力;专项技能训练分布在第一至第四学期的每一门专业课程中,在校内相关的实训中心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毕业设计于第五学期,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顶岗实习具体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安排在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要求学生通过半年的顶岗实习,在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实际操作,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及技术问题,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熟悉生产一线工作场地和生产相关规定。这样,将职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地渗透于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中。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大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总和。好的职业素养应该包括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现代知识结构的完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化心理素质的锻造等几个方面。为了使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及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学生的五个职业素养,既岗位能力、实操能力、企业生产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岗位敬业精神素质。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岗位实习环节,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逐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培养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实操能力以及现代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企业是一个真实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职业环境”,学生通过8小时工作制和严格的考核和训练制度,从着装、打卡到整个生产或服务的严格规范训练等的切身体会,增强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在现场操作中亲身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内涵,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职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找准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方面,企业提供教学实训条件,接受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向学校捐助设备,为学院提供奖学金,协助学校进行课程开发,对师资进行培训,为学生提供就业安置机会;另一方面,学院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
建立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实施就业能力培养模式,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兼结合、校企共享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保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健全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管理机制,建立以岗位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实行“按需设岗、全员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一年一聘”。
其次,通过塔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在生产一线培训教师,培养教师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和工艺过程,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生产建设一线对人才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再次,积极引进已具有“双师型”条件的人才,这是有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辅助途径。引进企业中那些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不仅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还能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带来生机。除此之外,积极聘任科研、企事业单位优秀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能手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也是很好的补充。
同时,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外模具行业优势,组建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形式,建立了湖南长丰集团汽车制造厂、湖南跃进机械厂、湘南器材厂、湖南发电设备有限公司、长兴模具科技股份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可接受实习生300多人。
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岗位就业能力为目标,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通过与湖南“三一重工”等企业联合办学,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走上岗位,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谷溪.高职院校实施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5).
[2]王波,王仙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3]张子安,张唯聪,周先林.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0).
作者简介:
唐冬生(1963—),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机电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