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2009-08-17张定俊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许多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的内容设计与教学。高职院校可利用校办公司构建职业环境,让在校学生顶岗实习,上课是学生,下课做员工,走工学结合之路,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职业素质,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高职;职业素质;信息技术;工学结合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职业人才。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然而众多企业却反映招不到合适的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不合格,甚至连基本的礼仪知识都不具备。因此,使学生在高职院校经过几年的学习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什么是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完成与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一般认为职业素质包括以下方面:为人处事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干奉献精神。用人单位在招聘和使用人才时,除考虑应聘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外,更主要的是考量人才在专业之外的职业素质,并通过面试和笔试的方式了解求职者在职业态度、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上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长期要求。因此,可以将高职人才的职业素质分为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三个方面。
三项核心职业意识即从事任何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和意识心态,集中反映从业人员的职业人格,主要包括:吃苦耐劳、贡献敬业的精神;个人的现代化意识;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团队精神。笔者与用人单位交流时,很多企业的负责人说:我们招人时首先看人品,包括一些最基本的素质,比如吃苦耐劳、责任心及关键时刻的大局观等等。企业用人首先强调思想品质,其次才是知识技术。高职学生非常需要培养吃苦耐劳、贡献敬业的精神。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应当具备科学的态度、法纪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风险意识、效能意识等。总之,人的现代化意识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绩的思想基础,培养这些意识对学生今后的职业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团队精神是做好职业活动的很重要的精神状态,其内容包括自信、乐观、进取、坚定,有明晰的工作目标和计划,能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并以这种心态将自己融入团队之中,视组织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视团队为家,协作合作高于一切。
两类必备职业知识一是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法律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知识。包括价值规律、货币规律、社会大生产规律等及其运用,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分析、社会经济组织的基本结构与市场运作等。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基本体制,每个社会组织的个人无不受其影响,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规律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了解社会经济组织运作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及趋势,对每一个人都是必需的。二是企业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管理知识、成本知识、会计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这些知识是在职业活动中取得进步的条件和基础。懂管理、会理财、知市场是从业者职业发展的重要能力,但这些能力是建立在对上述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组织努力提高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对员工的要求。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环境要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很好地把握工作的方向,领会组织的经营管理策略和制度,融入组织活动之中。
五种关键职业能力(1)发现、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或运用创新的能力)。此种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个人和社会组织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取得职业成就的关键,主要表现在具有创新的勇气和信念,具有挖掘自身潜能、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技术的方法技巧;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善于集思广益,分析和把握企业发展趋势,擅长策划、谋略并具有战略眼光;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思维敏捷,能够站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高度,对企业发展提出自己新颖的思想、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2)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高职高专教育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说明高职院校更需要培养具有沟通与合作能力的人才,其内涵包括:认识自己,合理定位,敢于竞争;认识他人,善于交往;对内要团结,乐于倾听不同意见,重视情感沟通,坚持原则,能协调沟通社会各界关系,拓展职业生存发展空间;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3)为职业发展而持续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增进知识,增长才干,才能跟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进程,劳动者学习终身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教育不能完全解决劳动者终身学习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劳动者个人在工作中自主学习。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应该努力培养自己持续学习的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洞察力等,从而为今后一生的职业活动中的学习奠定基础。(4)语言运用能力。高职学生应能编制各类分析报告(如财务分析,市场竞争分析,企业管理计划,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开发方案,实验报告等),能清楚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高职教育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如汉语应用文的写作、口语表达、英语的简单翻译、常用英语的表达交流等。(5)就业与创业的能力。学生学习的一个直接目的是获得社会劳动的资格和职位,如果这个目的都难以实现,学习就没有意义,学校的知识传授也就失败了。我国人口众多,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应要求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及时把握就业机会;应具备应聘的技能和良好的心态,能恰当地自我推荐,有礼有节;应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雄心和胆略,有创业的理想和目标,并为此制定具体规划。
创设职业环境,培养职业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就应该尽量创设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相一致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其中通过切身体会,完成职业选择和定位,增强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通过实践环节,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逐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培养较强的分析和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总之,要让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实践将相关知识和能力内化、升华成素质,将观念的东西还原为现实。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与职业的匹配度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生才会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对自己是否适合某一职业及职业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有切身体会,才会增强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因此,正确的职业态度需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实训和体验形成。
有了正确的职业态度,有了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就会培养出忠诚、敬业、服从、自动自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责任、纪律、付出、真诚等职业精神,有了这样的职业精神,就一定会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升华。
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不断增多,为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应在实训基地中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生建立和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严格的考核训练制度,对着装、打卡到整个生产或服务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规范化训练,使学生在现场操作中亲身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内涵,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获得与现实的生产实际相同(实际的岗位实习)或近似(模拟的生产实训)的体验,能够有效地实现学习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逐步掌握职业岗位(岗位群)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及分析和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将逐步树立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完成从思维模式到行为模式的更为深刻的转变。
创办校办公司,构建职业环境,培养职业素质
我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服务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技术人才。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根据高校办学要工学结合的理念,为了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满足服务社会的要求,构建职业环境,我院在2004年建立了校内计算机公司“丽水网桥计算机有限公司”,下设三个部门:电子商务部,软件开发部和硬件销售部,在市区繁华商业街开设了门市部。公司除总经理由专业教师兼任外,三个部门和一个门市部的负责人及员工全部由我分院在校顶岗实习学生组成。
“上课是学生,下课做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1)上课是学生。我院在一年级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在二年级开设了《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课程安排与在校内公司的实习岗位基本同步。在课程教学中,以任务为导向,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任务和项目来自生产一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顶岗实习的任务相互印证,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际任务与模拟任务虚实结合,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2)下课做员工。学生从第一学期开始,就成为校内计算机公司的员工,课余在校内计算机公司顶岗实习,根据学期的不同,安排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组装与销售、网络维护与安装、网站维护与系统管理、电子商务等不同的岗位。学生在岗位上完成任务后可获得相应的报酬。在暑期和第五学期则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该模式的特点及优势可较好地解决实习人数、教学管理、人身安全等一系列管理难题;初步解决了课程改革中的工学结合问题,课程与顶岗实习项目接轨,如电子商务、网络管理、网页制作等课程的工学结合改革成效显著;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校内公司的项目都是真实项目,学生顶岗实习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完成项目教师有奖励,教师的专业特长与积极性可得到发挥;公司由教师入股,公司的效益由教师共享;通过创办校内公司,建设校内顶岗实习基地,实现了“真实任务,真实企业”的实习,学生能学到真本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可得到提高,到校内企业顶岗实习时,能很快融入岗位,有利于在今后就业时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通过校内公司实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锻炼了管理能力,可为毕业后创业打下良好基础;解决了工学结合学生与企业难以适应、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不满意的问题,企业满意度高,密切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
4年多来,我院的实习学生通过在校内企业和校外企业的锻炼,加强了专业意识,学习能力、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实习、工作中表现优秀,有很多人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中坚,有的还走上了部门领导岗位,部分学生毕业后利用所学技术直接创业,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参考文献:
[1]白鸿辉.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
[2]司淑梅.试谈职业素养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6,(5).
[3]徐洪祥,郑桂昌,岳宗辉,白伟杰,赵华丽,吴跃飞.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9(9).
[4]应文豹,王秋梅.高职院校构建职业环境提升职业素养初探[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5(4).
[5]刘晓波,吴小平,张敏敏.高职人才核心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浅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6]刘高勇.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2).
[7]董萍萍,郭风,朱韶红,秦惠林.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2).
作者简介:
张定俊(1977—),男,浙江龙泉人,讲师,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分院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