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利用思维冲突提高阅读实效
2009-08-11王金才
王金才
摘要:思维冲突,就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状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冲突;阅读实效
思维冲突,就是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某种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按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或顺应新知识,一旦新知识与旧知识出现差异,就会在认识心理上爆发思维冲突。认知冲突的产生迫使学生形成解决这一冲突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
一、在思辨中加深认识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维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这里,不仅点明了接触读物的是视觉,而且提出了“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维材料”这一重要条件,较为完整地揭示了阅读的实质。换言之,关键性的语言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有关材料的结合,便能实现读者与读物的沟通,即将“言”还原为“意”。
以下是《山谷中的谜底》教学的两个简要教学环节:
片段一
师:雪松,大家并不陌生,在你的印象中,雪松留给你的是怎样的印象?
生:不弯曲的。
生:挺拔的。
生:生命力极其顽强……
师:确实,雪松一直以它的顽强、挺拔、不弯曲为人所歌颂。有陈毅的诗《青松》为证。
出示陈毅的诗《青松》,朗读全诗。
师:可是当我们学完这篇文章,揭示山谷中的谜底之后,你对雪松会有新的认识。
片段二
师:面对外界的压力,我们可以这样做:
(出示词语: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威武不屈、宁折不弯、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生:读词语。
师:我们还可以怎样面对困难?
生: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实在战胜不了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弯曲,也就是适当的让步,以求最终战胜困难。
师:正面抗争是我们一直所赞颂的。而相反妥协、弯曲是一直受人唾弃的。但偏偏有时候暂时的妥协、弯曲是一种斗争的智慧。
“夏虫不可语冰”。阅读理解就是在文本的各部分之间、在文本与个人经验之间积极构造意义的过程。文本本身并不带有意义,它是创造产生意义的蓝图,它向读者提供了如何从已有知识和经验中,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构造意义的方向。文本中的字词在读者头脑中激起了与之有关的概念、它们之间过去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潜在的相互联系,而文本的组织结构帮助读者在这些概念复合体中进行选择。
《山谷中的谜底》一文通过揭开山谷中东坡只有雪松、而西坡长满了各种杂树这个谜的谜底,让我们懂得,遇到困难,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似乎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不容易接受。教者巧妙地抓住学生对于雪松已有的认识与从本文中雪松的形象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抓住人们一直倡导的正面抗争与从本文中所得到的启示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且把这些联系作为学生头脑内部的一个认知的冲突点,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有关表象,进行深入思维,展开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得到真正的认识的飞跃。
二、在想象中塑造形象
阅读的实质是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从本质上说,阅读感知是包含着强烈理解色彩的间接感知。这些语言文字不是赤裸裸地直释生活,而是通过描绘生动如画的物景,塑造栩栩如生的个性,表现意蕴深邃的思想等来感染人、教育人的。在一篇作品中,作者所描绘、塑造、表现的是完整的形象,其各个因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阅读时,决不能也没有必要把它人为地割裂开来。虽然文章是由许多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不能把它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因为即使是一首诗的格调、情味也是从这首诗的整体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应认真发掘、感知统一的整体,寻找其联系而又对立的点,形成强烈的刺激,刺激越强,学生的感知阅读能力也越大。只有真正地激发了学生大脑活动的兴奋性,才能保证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感知,保证阅读的有效性,这是由感知的整体特征所决定的。
《卧薪尝胆》一课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了越王勾践在会稷之战后成为了吴王的奴仆,在取得吴王的信任回国之后卧薪尝胆,最后反败为胜、一洗国恨的事。文章内容非常简单,但是怎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强烈的刺激,从内心真正地认同勾践的发奋图强、体会勾践的人物形象呢?这就需要从文本中寻求刺激点。那就是一个君王与一个奴仆身份的反差,生活的对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体会越王到了吴国之后是怎么当奴仆的?他有没有受到那种屈辱、耻辱和侮辱呢?并且通过让学生了解“舂米推磨”这种连牲畜都不想干的活,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吴王生病,他会怎样做?吴王外出要上马谁当凳子呢?从中体会勾践过的是怎样屈辱的奴仆生活。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作为一个君王,勾践可以享受怎样的生活?把这两者截然不同的身份精巧地融为一体,互为映衬,这种深入到思维的强烈刺激,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感知、对比,人物的形象也被真正激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中迁移性强、智力价值与活化率高的知识点出发,抓住学生和教材结构的连接点,以直观性、趣味性、新颖性的艺术手法,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把阅读文本当作内在的一种需要,让这种强烈的需要、强烈的渴求伴随与文本沟通的整个过程,在解决这个冲突后又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使认知冲突的发挥真正成为促进有效阅读、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组织与建构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