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情感教育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09-08-11刘淑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刘淑华

摘要: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和预期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是情绪、情操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借助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化。

关键词:情感教育;披文以入情;动之以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语文学科,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而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学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如同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一、语文教学各个环节都应重视情感教育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真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这些作品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定要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阅读则是最初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尤以朗读最为重要。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感情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然于纸面,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对于这一点,许多有成就的语文教师都是非常重视的。于漪老师的课,许多人认为首要的成功就在于“动之以情”,以情带人进入了教材使之流连忘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老师的许多学生多年以后还能历历在目地回忆起当年学习《海燕》、《茶花赋》的情景,回忆起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声,回忆起当年那些优美的篇章在他们心灵中引起的震撼。

二、借助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离不开情感。日本著名心理学家龙泽武元说:“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他说的“刺激”,就是情感对思维的影响、推动、促进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夫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曾介绍:当格林卡在创作歌剧《伊凡·苏萨宁》时,写到苏萨宁和波兰人在树林中的一幕,格林卡自己也“头发竖立起来,而且全身打着寒噤”;柴可夫斯基写《黑桃皇后》最后一幕“葛尔曼死亡”时,作曲家自己也失声痛哭起来。正是处于这种情感的强烈震撼状态,文艺大师才能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如果不能感受艺术家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感,怎么可能思索并领悟作品深刻的内涵呢?

同样的道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保持着一种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就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引起积极思维的特定情境。古人说“文以载道”,这个“道”包含了作品本身的“情”,或者说“情境”。以《荷塘月色》为例,如果先从总体上感受到文中渗透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并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启发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的,那么学生思索的闸门就容易打开了。“一粒粒的珍珠”“碧天里的星星”“渺茫的歌声”等比喻本身就带有“淡淡的”朦胧的情感色彩,而文句中那种流动的音乐性也完全是轻弦乐,体现着淡淡的哀和喜。从情入手,学生也很容易能理解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风雨如磐的黑暗社会中的不满和企望,以及寻求解脱和安宁的特有心情,加深领会文章的主旨。如果把它和《茶花赋》相比,可以明显看出《茶花赋》文句和色彩则是浓郁的、艳丽的,这和它所表达的情和意同样相关。由情入手,推动思维,方能在“寂然凝虑之中思接千载”,在“悄然动容”之后“视通万里”,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在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不仅如此,人们的思维过程也会引起情感活动,而伴随着思维出现的情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将大大超过以感觉、知觉和表现认识内容的情感活动。《红楼梦》第27回至28回,写贾宝玉偷听林黛玉的《葬花诗》,“先不过点头感叹”,边听边思索,接着又“恸倒山坡上”。宝玉运用思维“反复推求”,对自己寻求直接经受的东西越想越深,越想越广,情感活动越来越强烈,最后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从“感叹”到“恸倒”,到极度悲伤,贾宝玉这个情感的强化过程完全是随着思维的深化而产生的。

其实,语文教学也完全可以如此。教师在教茅盾的《风景谈》时,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文中描绘的六幅风景画的意境、气势和氛围,然后让学生结合电影镜头的表现手法,谈论作者在各幅画面中是如何运用镜头语言的,如何运用色彩和声音的表现手法的。这时,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如在第一段“沙漠驼铃”中,作者写驼队由“点”成“线”到成“队”这种大远景的表现手法,以及“寂静”沙漠中“热空气在作哄哄的响”,“绝然一色”中那面“猩红大旗”,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旷远无边的沙漠景色,对于“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样点题的语句,在感情上也引起了强烈共鸣。思想引起的感情震荡,会加深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和表现手法。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利用情感因素,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
浅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感悟
新常态下针对大学生的情感引导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