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社会中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属性解析

2009-08-11韩超艳

文艺评论 2009年3期
关键词:设计艺术多元化

姜 敏 韩超艳

摘要:讨论了非物质社会的形成及其对设计艺术的影响,分析了非物质背景下设计艺术表现出的多元化特征,并对多元化的具体体现和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社会 设计艺术 多元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迅速的,20世纪后半期,以计算机为主导的智能化信息技术使人类迈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知识、信息和服务等无形的产品将在社会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人们将直接享用产品所提供的服务,而忽略其物质化存在,非物质社会由此形成。对于设计艺术而言,非物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设计从有形的设计向无形的设计、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计、从实物设计向虚拟设计的转变。在非物质社会中,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并呈现出多元存在和发展的态势。

一、对多元化的理解

在设计艺术领域,多元化意味着在同一环境下的不同内容和层次,意味着更多,与设计的本质息息相关。设计艺术学科自身的交叉性、人类生活文化的丰富及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都决定了设计艺术自产生起就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步入非物质社会这种趋势越发明显,从某种角度来看,当代的设计不仅已经多元化了,甚至已经是异彩纷呈了。设计的最大灵感来自创造力的自由发挥和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产品需求和不同风格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势必要走出传统观念,走到生活中,放弃僵化,放弃虚假,最终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说,多元的生活造就了多元的设计,多元的消费者需要多元的设计,它是设计发展的必然。

二、多元化在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设计是一种周密的设想、计划,其本质在于不断解决问题、满足需要,致力于将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非物质社会中,设计的价值和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技术的成熟为设计实现提供良好的保证,设计有了更大的发挥的空间,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总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设计艺术的多元化特征也越发明显,其多元化主要体现在:

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在工业社会中,强调的是以大批量生产为前提的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设计,设计采用的是“一对多”的模式,即一个设计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机械化、标准化是其主要特点,设计有着太多的共性、太多的条条框框和明确的评判标准,对个性和自由视而不见。在非物质社会中,各种设计理念和风格都同时出现,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互相交融。对设计艺术而言,最根本的改变在于摒弃了工业大生产时期的功能至上,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使用行为、人的情感需要和人的生存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各种设计风格不断涌现,情感化设计、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体验设计、无障碍设计等等,它们都使设计超越了物质形式,从“可以看到的”向“可以感受的”的非物质形式发展,注重人类需求的全方位满足,更好地解决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造型多元化。非物质条件下,设计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有形的设计和无形的设计。有形的设计是对基于物质的非物质因素的设计,这种设计与工业化时代的设计一样必须考虑造型与功能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造型所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小。技术的成熟使得功能的实现有时仅依靠一个小小的芯片,设计师可以大胆发挥创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功能相同的产品,在造型体现上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另外一种无形的设计,指的是基于数字语言的虚拟化设计,以非物质形态出现,它是传统设计的拓展,其“造型”即通过视觉符号的整合更直接有效地传递信息。造型的多元体现了设计的创新性,也正是设计的魅力所在。

色彩多元化。色彩作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对设计的最终结果有很大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色彩审美和偏好,色彩也具有了不同的性格和象征意义,呈现出色彩的多元化趋势。当然,色彩的使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看法和习惯往往成为创新的最大难题。例如在人们的印象中空调、冰箱一定都是白色的,电视、音响一定是黑色的,电脑则是黑白分明,科技感十足,但感觉冷冰冰,缺少人情味。进入非物质社会,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在电脑行业,苹果公司一直是一个“异类”,尤其是其推出的彩色外壳的个人电脑一度被奉为经典,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象征。而现在电脑已经不拘泥于某一种色彩,变得色彩斑斓。当然,颜色鲜艳的电脑似乎不太适用于商务办公使用,但对于日常家居来说,一款色彩明快的产品更能彰显主人的品位,也能带来另类的视觉感受。

材质多元化。材料的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自设计产生以来,人们就尽可能的尝试使用各种材料来达成设计目标。从石材、木材、陶瓷、玻璃到现在各种各样的人工合成材料,五花八门,步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材质指的是材料的质感、肌理、色泽等表现出的综合品质,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表现力,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能否时刻关注世界上最新材料的出现,掌握并利用新材料的性质与特征,应用于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往往是衡量一个设计者业务水平的主要标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讲,电子产品是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结晶,最新出现的元器件和材料,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应用在电子产品中。例如,PC+ABS是笔记本电脑中用的最多的材料,此外铝镁合金、钛合金使用也较多。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仿皮革、纳米材料等更新颖、更另类的材料也出现在笔记本电脑上。非物质社会中材质的选择特别重视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利用一些环保材料、可回收材料、可替代材料不仅可以使产品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带给人不同的使用体验。

功能多元化。在工业社会中,产品的形式和功能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设计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达到功能与外形的完美。进入非物质社会,设计倡导的是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这种设计思维的转变使得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变得复杂,产品的多功能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产品,不会以单一的功能而存在,而是为了使用者而存在,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而存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产品,人们已经可以适应身边的物品所带来的惊喜,你以为它是什么,其实它不仅仅是这样。例如现在随处可见的手机,它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是闹钟、可以是照相机、可以是摄像机、可以是MP3、MP4、可以是游戏机、可以是导航器、甚至可以发出某种频率的电磁波变成驱蚊器。总之现在的手机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通话工具,它可以像时装一样代表一种时尚,一种精致的生活。

三、多元化的积极意义

设计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清晰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兼具实用性、审美性、功能性和经济性。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设计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设计的多元化符合设计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市场,满足日趋个性的消费者的需求,对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非物质环境下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属性直接影响了人类设计活动的进行,使其产生了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最终将在更高层次上促进设计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姜敏,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韩超艳,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王卫平《艺术设计与电子制造》,装饰,2007。

赵绍印《艺术设计发展中的多元化问题研究》,2007。

第尼亚·马克《非物质社会》腾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舒湘鄂《工业设计的物质与非物质形态》包装工程,2005, 25(4),104-106。

猜你喜欢

设计艺术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空间设计在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运用
从观察到表现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浅谈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