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感化与后进生的转化
2009-08-11李晶
李 晶
班主任工作虽然繁重,但却很有意义。要管好一个班,既要花大力气,又要方法灵活。“后进生”并不是指生理有缺憾的弱智青少年,而是指身体健康,由于后天原因致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做这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感化是关键。
一、感化
1. 动之以情
学生情感纯真无邪。班主任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我班有个学生,高一入学第一周把玻璃打碎了,第二周和学生打架,第三周有个下午没上课。开学才几周,已迟到二十多次,天天欠作业,上课打瞌睡,成绩可想而知。对于这样的“后进生”,我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多次与他的父母及时沟通,发现其优点,小心培植,使其被感化。经过二年的教育,这位同学逐渐成为一个主动维护班集体利益,为班积极办事,好学肯问的学生,在会考中成绩全部合格。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后进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学习成绩一度下降,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谈起了恋爱,我没有批评和责备她,而是推心置腹地跟她讲爱情的美好和早恋的恶果,并答应替她严守这个秘密。通过我入情入理的教育,她认识到了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很快,她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 晓之以理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往往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后进生”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后进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在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
3. 导之以行
在感化“后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应进行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
二、转化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感化教育的基础上,“后进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此时,班主任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 善抓“领袖”
善于抓住最有影响的“顽童头子”做工作,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这样做往往能收到“获一将而溃千军”的奇效。
2. “失”中取“得”
工作中,班主任遇到诸如打架等突发事件时,应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转移,让“后进生”去发现当时周围出现的一些积极因素和闪光的东西。接下来,班主任还要用动情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主动帮助“后进生”解决问题。“后进生”就会在一次次令人不快的“失”的事件中锻炼得越发成熟,从“失”中索取了“得”。
3. 磨炼意志
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必须重视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磨炼他们的意志。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进行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转化“后进生”一定要有决心、恒心,注入真情,我们所付出的劳动必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