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的先行者
2009-08-07赵曙明
赵曙明
如果说,德鲁克对于管理实践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巴纳德则对现代管理研究具有奠基性的影响。
有人说,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而巴纳德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倡导的行为科学研究传统,直到现在依然占据了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
巴纳德在哈佛完成自己的大学生涯,毕业后,他进入AT&T公司,成为一个管理者。在从事管理实践之余,他对管理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与哈佛大学的众多知名教授如亨德森、霍曼斯、梅奥、罗特利斯伯格等人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哈佛大学的行为科学研究传统对他建立自己的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最著名的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就是应哈佛校长洛维尔之邀,在哈佛大学进行了8次演讲的基础上写成的。和梅奥共同主持霍桑试验的罗特利斯伯格承认,他关于组织的想法受到了巴纳德极大的影响。其后,巴纳德关于组织的思想又得到了西蒙的进一步发展。西蒙自己也坦陈自己和巴纳德在思想上的承继关系。深受卡耐基—梅隆学派影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也将其思想溯源至巴纳德。他在名著《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扉页上明确写道,将此书献给巴纳德和西蒙。由此可见,巴纳德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新制度学派等领域的极大影响。
在巴纳德的著作中,《经理人员的职能》最为人所熟悉。如果说,《经理人员的职能》是巴纳德管理思想的系统介绍,《组织与管理》则是他管理思想的精华浓缩。在《组织与管理》中,巴纳德对组织是什么、领导是什么、组织中为什么会产生成员的身份差异、如何处理组织中的人事关系、如何培养经理人员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虽然说这本书与《经理人员的职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巴纳德在后期对其管理思想的发展。比如,对于组织成员身份的重视,对于组织人事关系处理原则的总结,这些重要思想在前一本著作中并没有体现。正是这些思想启发了现代组织中的社会认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的产生。
例如,在书中巴纳德谈到了身份在现代组织中的作用。他将身份分为职能身份和等级身份。职能身份通常跟个人特征,如技能等联系在一起;而等级身份则通常跟群体特征,如职位、群体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产生了身份的两种不同功能,即个人功能和合作功能。一个人通常是由多种身份组成的,既包含了个人身份也包含了群体身份。如何在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之间取得平衡,实际上就需要在组织中保证个人需要和组织需要的统一。组织研究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一群人结合起来?既让他们认识到个体身份,同时也认识到群体身份。如果大家不能对群体身份具有认同感和承诺感,这个群体通常就会由于“囚徒困境”而很快解体。对于该问题,巴纳德提出了用沟通、激励和教育三种基本的途径建立群体身份认同。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惊叹半个世纪之前,巴纳德已经准确预测了博弈论、社会心理学对于“合作”这一组织问题的研究答案。
半个世纪之前巴纳德关于经理人员教育的观点认为,“合格的经理人员必须具备超强的智力水平,正确理解人事关系,劝说、表达与转换思维模式和理解风险的能力”。直到今天,巴纳德的思想对今天的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