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与可持续发展

2009-08-05谢镇国杨绍琼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资源优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谢镇国 杨绍琼

【摘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原生性、多样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它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造福本地区人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增加人们的生态意识,达到进一步保护自然,开发和管理好保护区为目的。提出开发生态旅游的构想,以期能为本地区今后生态旅游进一步开发与规划提供帮助。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资源优势 可持续发展 雷公山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o05′-108o24′,北纬26o15′-26o32′,总面积47300hm2,森林覆盖率88.76%,是以保护台湾杉为主的珍稀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一、雷公山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

1、自然旅游资源

雷公山以高耸庞大的山体,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水、热、土等自然条件,加上地史上末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至今仍保存着原始的森林环境,区内山岭逶迤,群峰林立,切割强烈,呈现出典型的构造侵蚀地貌景观。

(1)雷公山。雷公山为苗岭山脉主峰,海拔2178.8m,南高北低,游人可在顶峰观日出、云海,足下群山纷驰,沟壑纵横,云涛泛涌,由于海拔高,雷公山时晴时雨,时风时雾,变幻无常。山上与山下气候迥异,有时山下细雨蒙蒙,冰封雪冻;山顶却云开日现,艳阳高照。农历三月,山花盛开,高山杜鹃怒放,玉兰花生于老树上,未曾绿叶披身,却已花红似锦,是避暑的好处所。

(2)响水岩。响水岩位于雷公山主峰西南面,海拔1400m,响水岩瀑布是区内最典型、最壮观的瀑布之一,落差110m,宽15m。瀑布顺势而下,响声如雷,数里之外可闻。

(3)台湾杉群落。位于保护区西南面,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原生性强,有较纯台湾杉林两片。其中之一片面积达2hm2之多,台湾杉80多株,林木高大,高达30-40m,胸径60-100cm,最大优势木高46m,胸径123cm,因此极具观赏吸引力与科学研究价值。

2、人文旅游资源

(1)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层层叠叠,依山而建,被建筑专家赞为“民族建筑的瑰宝”。西江苗族民风古朴,热情好客且能歌善舞,被誉为“歌舞的海洋”。

(2)雷公坪遗址。雷公坪,海拔2040m,为高山盆地,面积约26.67hm2,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泉水清澈,鸟语花香,是咸同治年间张秀眉、杨大陆领导苗族人民反清抗暴起义的地点。

3、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雷公山山体高大,相对高差1500m以上,因而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明显,在海拔1300-14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在1300-1400m以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在1900-1950m以上的山顶裸露部位形成顶极群落—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变型—山顶苔藓矮林,2100m以上分布杜鹃、箭竹灌丛。是十分珍贵的旅游胜景、科考基地,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本底。

4、凉清新的山地气候

雷公山具有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云、雾、雨多。一年中,山麓平均气温14-16℃,山腰平均气温11.7℃,山顶平均气温9.2℃,年降雨量980-1300mm,相对湿度较大,年均在85%-91%。相对高差达1500m以上,山地垂直气候分带明显。

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1、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1)山青。区内山峦起伏,群峰叠嶂,林木幽深。群山环抱着的雷公山主峰独领风骚,举目环视,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一望无际,浩瀚如海,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更衬托出雷公山的青秀、挺拔,让人心旷神怡。

(2)水秀。雷公山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一年四季清泉涓涓,整个山内泉涌不断,瀑布相叠,深沟峡谷中水流湍急,深潭浅滩相映,一幅幅动静相宜的水景秀美画卷。响水岩水库,水阔波清,两岸青山翠绿,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一派峡谷平湖的绚丽风光。北部仙女池,高山静水,小巧玲珑,由森林孕育,泉水汇成,溪流水质清澈如玉,如林海中的一颗明珠。

(3)林深。雷公山森林面积大,动植物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原始次生林保存完好,由众多的乔灌木树种和竹、藤本植物及地被物,构成天然的植被群落。树木老者苍劲,幼者生机勃勃,亭亭玉立,藤葛攀缘,寄生繁茂,青苔满树,盘根错节,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森林植被景观。

2、以“苗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独特

苗族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区内苗族同胞至今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苗族传统文化和独特的生活特色,让游人在体验雷公山大自然秀美的同时,更加全面地了解苗族灿烂的民族文化。

三、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1、保护第一原则

生态旅游是在保护资源和环境基础上来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其前提是保护。雷公山作为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和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是重中之重。

2、和谐原则

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景区建设与保护区相匹配。

3、与社区共建原则

生态旅游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社区的密切参与,保护区生态旅的发展要同当地社区发展相结合起来,坚持与社区共建的原则。

4、活动类型多样性的原则

生态旅游内容丰富、活动类型灵活多样,既可是单项的专业旅游,也可是综合性的旅游活动。根据雷公山保护区的特点,可开展自然风光旅游、科教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

四、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

1、对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目前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如同大众旅游,将会给保护区内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带来不利影响。

2、对保护区经营管理的影响

保护区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投资费用,加之缺少开展旅游活动的资金,当地政府主导了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受经济利益驱使,在区内随意修筑设施,导致保护区内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

3、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及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保护区的建立或多或少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甚至要改变他们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生活生产方式,如果不满足保护区周边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所需,居民们就会去保护区内偷猎偷伐,这不但造成保护区管理的麻烦,也有悖于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初衷。

五、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雷公山通过几年的开发实践,生态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应在旅游规划、景区开发管理、旅游线路的选择等方面高标准、高起点做好生态旅游规划。

1、完善规划,使生态旅游有章可循

目前保护区还没有较全面的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应尽快编制规划,并考虑生态旅游的特点,特别是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关系。

2、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高生态旅游质量

生态旅游质量的好坏除有精品的旅游资源、合理的路线外,还要有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保护区应通过培训或引进等方式,建立一批从保护区到社区的导游队伍,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加强宣教育,提高广大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不断提高旅游宣传的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入耳入脑。

【参考文献】

[1] 周政贤、姚茂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 祝光耀: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信息导报,2003(44).

[3] 万绪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4(3).

[4] 钱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化工学院法学教研室,2007.

[5] 蓝楠:我国自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2(4).

猜你喜欢

资源优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长江沿线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竞争力要素研究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甘肃天祝县青稞产业发展浅析
吉林省花卉旅游的资源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