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家秦尊文
2009-08-05
秦尊文研究员,1961年7月生,湖北荆门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经济学博士,国家社科基金初评委员,湖北省社科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武汉城市圈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文化产业商会(中国文谷)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武汉赛马彩票研究中心主任,成都市马术协会顾问。2008年2-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作为高级学者访问美国。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经济、赛马经济。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共计30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过《城郊型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研究》、《FDI的技术扩散效应与湖北的科技引进战略》、《中国竞猜型赛马彩票研究》、《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改革问题研究》、《湖北省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等部省级重要课题研究。还主持和参加了省内外一系列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及产业规划的制订、修编和评审。代表作有《小城镇道路:中国城市化的妄想症》、《小城镇偏好探微》、《论城市规模政策与城市规模效益》、《首位城市与捷夫法则的验证——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等。《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研究》(2007)、《城市群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2009)分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观点: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化方面,对城市的规模效益有一定见解,对我国目前所谓走小城镇道路的城市化观点和政策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小城镇,大战略”作为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一大战略无疑是正确的,但将此作为我国城市化战略重点和战略方向则是完全错误的;至于现行的《城市规划法》中“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提法已经过时,应予废除。因为“抑大崇小”的城市规模政策,不符合新世纪城市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城市形成合理的规模,从而不利于取得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规模效益。他被著名的“中国通”、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宇野和夫称为中国反对走小城镇道路的“代表人物”。在湖北省的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布局方面,秦尊文也有较深入研究,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决策采纳。2001年7月,他向省领导提出由于湖北省人多地广、地域上东窄西宽,而省会武汉又偏于鄂东,客观上需要在西部地区有一两个城市当武汉市的“二传手”,建议在发挥武汉这一全省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同时,还要确立“省域副中心城市”。2002年5月再次明确提出放弃“一特五大”战略(湖北省委省政府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战略:重点发展武汉这一个特大城市,并将荆州、黄石、襄樊、宜昌、十堰5市发展为大城市),改为“一主两副”战略,集中精力建设一个全省主中心城市武汉,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宜昌。2002年7月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名义再次向省领导专文建议,在全省进行“一主两副”布局,实施“省域副中心战略”,并围绕“一主两副”建设三个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城市圈,襄十随城市带。得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的批示和肯定。其“一主两副”战略已被湖北省政府采纳后,形成的《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已于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施行。秦尊文研究员关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论述,后被理论界称为“省域副中心理论”,并被一些省份应用到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或城市发展战略中。如2005年12月江西省将九江、赣州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此后河南洛阳,四川绵阳,山西晋中,广西柳州,湖南岳阳、常德、邵阳,甘肃酒泉-嘉峪,广东湛江-茂名等,分别被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或“自治区副中心城市”。
从2002年元月参加武汉城市圈的最初酝酿以来,秦尊文研究员一直持续进行武汉城市圈研究。2002年2月秦尊文研究员主持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关于武汉城市圈的课题研究(省社科院重大课题),2002年3月参加了由殷增涛、叶金生、陈文科负责的第一个武汉城市圈研究官方课题研究,2003年参加了省政府关于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文件草拟座谈和修改工作并对“武汉城市圈”的定名发挥了关键作用,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作为主要编制专家全程参加了《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其《纲要》的撰写,2008年以来参加了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专项规划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多次参加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在京或在汉召开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主体功能区专家座谈会。
秦尊文还是中国内地第一位研究赛马彩票的经济学者,其研究成果不少被决策层采纳,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