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与独立 包容与抗争
2009-08-04陈晓枫马晓迎刘丽敏
陈晓枫 马晓迎 刘丽敏
1、安娜与海丝特的相似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与《红字》中的海丝特都是世界名著中傲然屹立,值得人们同情与关切,探讨与研究的女性艺术形象。她们都美丽率真,敢爱敢做,有血有肉,都犯了为道德和宗法所不容的“通奸”之罪,都承受着人们的鄙视、冷落和抛弃,所爱男人都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软弱退缩,在遭遇方面她们有很多的相似,但是分析环境,挖掘人物内心会使我们看到她们在所处环境和在性格上的坚强与独立、包容与抗争方面都是不同的。
2、安娜与海丝特不同之处
2.1二人所处环境的不同。安娜生活在19世纪的俄国的彼得堡的上层社会的圈子,她作为一个已婚的高官的妻子,本来拥有生活中该有的一切:丈夫、孩子、金钱、地位、仆人、朋友等,但由于她与沃伦斯基(沃)的相恋,上层社会对她的鄙夷和遗弃使她失去了一切,虽然安娜对这种惩罚似乎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但实际上这种惩罚的作用是明显的。这种被上流社会抛弃和思念儿子的生活使得安娜把所有精神和情感放在沃伦斯基这里,而喜爱社交和自由胜于一切的沃是显然承受不了这样的感情重负的。这种与世隔离的生活慢慢使得在孤独中的安娜失去自信,变得敏感多疑,终于在认为沃在远离她、冷淡她后卧轨自尽;在《红字》中,海丝特生活在美国殖民地严格的清教统治下的波士顿小镇,在那个政教合一的清教社会里,上帝的旨意就是法律,圣经规定不许奸淫,不许通奸;女子不仅要信仰上帝,也要遵从她们的丈夫们,她们很少独自做某项决定。我们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小镇中,一个已婚女人与别人有了爱情会受到宗法怎样的惩罚,而海丝特被罚终生都在胸前戴上那代表通奸和耻辱的A字。
2.2二者的独立度和包容度不同。安娜的心中爱情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当外界社会对她冷淡之时,她是无所畏惧的,但是当众叛亲离的她把全部的指望全放在沃伦斯基身上时,她对沃是百分之一百地依赖的,她可以说失去了感情和精神的独立性,因此当她认为沃不再在意她时,她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海丝特是有相对的独立性的,在她与丁梅斯代尔牧师森林中会面之前的七年里,爱一直是她心里的支撑,她的精神世界足够强大,所以她能够在孤单中坚持。甚至在牧师死后,她也把爱埋于心里去继续生活i她们的心胸和包容度也是不同的。安娜心里只有沃伦斯基,相比较之下,其他人,甚至她自己的儿子和她与沃伦斯基的女儿在她眼里,远远没有沃伦斯基的爱情重要。所以,在认为沃伦斯基冷落她时,她心中的情感大厦轰然倒塌,她没有考虑过她的儿子尤其是她和沃的小女儿的处境,就很自私地离开了这个令她痛苦的世界;而《红字》里面的海丝特忍辱负重,在见不到所爱的人,甚至是在所爱的人死去之后,在离群索居的孤单中都坚强勇敢地独自抚养着女儿珠儿,这不仅是一种抗争,还是一种赎罪,但可以说海丝特无论是精神世界、勇气、独立性,都要强大于安娜。在丁梅斯代尔死去后,虽然为了珠儿身心的更健康发展她曾带女儿一度离开小镇,但是当珠儿在外面有了自己的生活以后,海丝特又毅然回到了曾经给她爱情、给她痛苦和侮辱的小镇,依然带着血红的A字,来帮助镇里那些需要帮助、需要从她这里获得建议、力量和勇气的人们。而她对曾经冷落羞辱过她的镇里人们的帮助又表明了她的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和善良的品质,种种描述表明,海丝特的心胸是宽广的,在她所爱的人死后,她的心里仍然有她的女儿珠儿和镇里的人们。
安娜有很多时候是以自己的方式对自己不公的人施加以报复的。当她生她与沃伦斯基的女儿后生病时,沃伦斯基去了安娜的家并提出带她到意大利旅行时,她说,如果卡列宁提出离婚,她不同意,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儿子就会判给卡列宁,而她,不愿意看到卡列宁高兴。在小说结尾安娜要卧轨的一刹那,想得也是如何报复对她冷淡的沃伦斯基,让他伤心和后悔,这样她才奔赴黄泉。而海丝特,虽然是倔强地默默地坚持,默默的抗争,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报复谁;相反,她后来对曾经冷落她、不理解她的人们给予帮助。从这些方面来看,她的心胸和包容度也是远远胜过在爱上以后就心里只有沃伦斯基的安娜。
2.3二者勇敢反抗的坚决度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娜和海丝特都有对不利于自己的环境勇敢反抗,但是反抗的坚决度和勇敢度不同。安娜在与沃的恋爱曝光后,看似对外在的排斥她、不欢迎她的上流社会持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实际上,这些外交圈子的态度深深的伤害了她,才使得她感觉在失去家庭、财产、名誉、地位和全世界后,把全部的感情更转向了沃伦斯基。安娜的这种不顾一切去追求爱情而不理世俗的看法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对世俗的、对社会的反抗。
社会对女人是苛刻的、不公平的。虽然安娜是有夫之妇,但在她和沃伦斯基的感情中他们的爱恋是相互的,而且是沃伦斯基挑逗或苦苦追求在先,然而在安娜和沃不顾周围的看法而一起去意大利旅游回来后,彼得堡的上层社会依然接受作为男人的沃伦斯基,当他是朋友,接待他,和他说话,和他愉快交谈,但却没有人理睬安娜,甚至都不提到她,甚至在安娜不顾沃的劝阻而去了剧院时,旁边一位女士愤然而去,拒绝和她坐在一起。安娜能够坚持去剧院,能够相对安然地面对别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的勇敢和反抗。她甚至和沃说过,“我们还相爱不相爱?我们用不着顾虑别人。”
最让安娜感到痛苦和屈辱的不是社交界的冷遇,而是沃伦斯基的冷淡,这才是致命的。她曾经对沃伦斯基说过只要有他的爱,她就什么都不怕,他的爱使她克服耻辱感,感到骄傲。但是安娜的勇敢和反叛并不彻底。既然事情已经发展成那样,她本应该努力带好她和沃伦斯基的女儿,勇敢的好好活下去,并且应该主动争取早日能够和丈夫卡列宁离婚;而社交界不接受她主要是由于她和沃在一起却不与卡列宁离婚,却还是卡列宁的妻子。如果她能成功与卡列宁离婚而与沃结了婚的话,慢慢的外界的冷遇也会改变的。在安娜与沃伦斯基旅游回来她的一个朋友只和她呆了十分钟,说“你还没告诉我什么时候办离婚手续呢。恐怕在你和沃伦斯基举行婚礼以前,人家不愿见你。”而安娜不主动地离婚,她不想离婚,或者没有耐心等待或说服卡列宁和她离婚,也没有耐心照顾她与沃的小女儿,没有充满信任地继续给予沃伦斯基他所需要的自由的空间,就绝望地踏上乐黄泉之路。所以虽然安娜做出了抗争,也有人认为安娜的死本身就是一种抗争,但是与《红字》里面海丝特受到宗法严惩的更加艰难的处境相比,安娜抗争得不够耐心,不够坚强,不够勇敢,不够彻底。而《红字》的作者霍桑本人由于所受加尔文教,超验主义和人道主义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思想的矛盾和复杂性。认为海丝特接受惩罚佩戴红字而忍辱负重抚养珠儿是一种赎罪的,向宗法妥协的态度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小说中描写的在示众台上海丝特的漠然抗拒的态度,而且在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七年未见,但在森林中相遇还能够互诉衷肠而密谋逃离来看,与其说她的坚持是默默赎罪,向严酷宗法和虚伪道德的低头和忏悔,不如说是她的一种由于心中有爱,而进行的对生命和真爱的坚持和对严酷宗法的默默
的反抗。与安娜相比,海丝特是坚强的、隐忍的、勇敢反抗而坚持这种反抗的,也是把这种反抗坚持到最后,坚持到了她最后受到人们的接受、尊敬和喜爱。这期间的过程是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屈辱、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她老的时候,一直到珠儿在外面的世界里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的时候,她又回到波士顿镇,她的毅然回归表明了海丝特对自己行为的勇于承担和对爱情的无怨无悔,与安娜相比,她是对违反人的自然本性的严酷的宗法的更加耐心,更加坚决,更加勇敢,更加无声,也是更加彻底地反抗。
2.4二者的结局不同。安娜最终结束了挣扎,结束了自己的痛苦,却也给别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她的死给沃伦斯基带来了深深的痛苦与自责,所以他要参加战争来毁灭那连他自己都讨厌的身躯和他所认为的自己无用的生命;安娜的死肯定也给她的孩子们,她的儿子和女儿带来终生的疑问和痛苦;而《红字》里的海丝特,在人们的酃夷和谩骂中,在为人们所抛弃的离群索居中,在痛苦和屈辱中坚强地抚养着女儿珠儿。终于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女儿在外面已经成家立业,非常幸福,而海丝特又自己回到了波士顿,胸前仍然带着那血红的A字,勤劳地生活着,而由于她的勇敢和坚持,女人们都带着自己的痛苦和迷惑去她那里寻求解答和力量。而海丝特尽己所力地去帮助别人,安慰别人,回答别人的疑问,人们都知道她没有在为自己的享乐和幸福而活,因为她的爱情和幸福在她所爱的丁梅斯代尔倒下而死去的时候就已经随他而去了。她是在为了人们和她自己的女儿而活,所以在人们眼里,那曾经代表屈辱的A字却慢慢转换了含义,变成了能干(able)和天使(angle)的含义。海丝特以自己的耐心,坚强和勇敢和勤劳的努力终于改变了人们对她的看法,对她更加理解,宽容和爱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海丝特以善良,勇敢,坚持和勤劳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就是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拥戴。
3、结论
《安娜·卡列尼娜》与《红字》无论从人物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特点、人物遭遇等等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美丽善良,真挚率直,都是爱上了丈夫以外的男人,都由于此而受到周围社会人群的鄙视、唾弃和羞辱,后者甚至受到宗法的严惩。但是,两个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些不同。她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性格中的独立性和包容度,默默坚持和反抗的程度和人物结局等都不同。安娜没有能够勇敢地生活下去,而是在社交界的离弃下凄苦地卧在车轮之下,离开了这令她痛苦挣扎的人世;而海丝特在周围人们的鄙视,唾弃和辱骂下离群索居,继续勇敢地继续抚养着自己的小珠儿顽强的生存。在牧师死后一度离开,但当珠儿在外面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幸福后,她依旧佩戴着曾经象征耻辱的A字继续生活在那个小镇,勤劳地生活,善良地帮助别人,终于慢慢改变了人们对她的看法,而使人们开始喜欢和爱戴她,那个A字也由耻辱的通奸标志变成了能干和人们仰慕的标志。海丝特最终以自己的坚强勇敢实现了对严酷宗法的默默反叛和对真爱的保护和坚持,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作者简介:
陈晓枫(1972-),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他语教学(TESOL)。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
马晓迎(1962-),河北人,文学学士,副教授,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语系。
刘丽敏(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