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字》珠儿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2021-03-07徐丽姿

文化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珠儿红字霍桑

徐丽姿

一、研究背景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以17世纪清教徒马萨诸塞湾殖民地为背景,讲述了海丝特·白兰因通过外遇怀上了女儿,并努力创造悔过自新的生活和尊严的故事。故事还涉及其他三个人物:罗杰·齐灵沃斯(她的丈夫)、丁梅斯代尔先生(与白兰因有私情的男人)和珠儿(“罪恶的产物”)。霍桑以高超的写作技巧赋予了小说中每一位人物丰富的象征内涵,因此,多年以来,后人对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层出不穷。其中,对珠儿的象征意义的研究也有很多。象征手法通常是作家借助某一具象来传达某些观点或者理想追求而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有学者认为,珠儿的出现是为反衬丁梅斯代尔和罗杰·齐灵沃斯的自私与邪恶,也是一个救赎这两个角色的存在,她就是一个“活着的A字”。也有学者认为珠儿阳光开朗的形象是霍桑表达对传统教条主义的厌恶的方式。本文尝试从珠儿人物形象的分析角度出发,总结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对珠儿的研究中,象征主义是学者采用得最多的视角。在大多数关注象征意义的论文中,珠儿的象征意义已经从一个活生生的红字,到一个价格高昂的贵重物品,再到小说中的寓意。不过,在其他论文中也发现了其他的象征意义。例如,Eisinger认为珠儿“是一个老式的孩子”,她代表了清教徒的信仰——“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珍贵的,有义务把珠儿从对自然的束缚中释放出来,为她在人类社会中找到一席之地”[1](注:笔者译)。而Griffith则认为珠儿代表着年轻的美国,是自由的象征[2]。

珠儿,这样一个狂野、任性、像小恶魔一样的人物,也被认为是她母亲海丝特的写照。许多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珠儿和海丝特的关系上。Lasser分析说,珠儿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海丝特所害怕的东西;但她也是海丝特良心的化身,母亲海斯特胸前的红字是珠儿一生中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婴儿时期的珠儿甚至伸手去摸过那个红字。随着她的成长,海丝特经常为她做红色的衣服。每当珠儿穿上红色的衣服,她就像一个活生生的红字[3]。事实上,她是另一种形式的红字——赋予生命的红字,它是海丝特邪恶的象征。在海丝特精神不断受到煎熬的过程中,海丝特自身的绝望、反抗、任性、阴郁和沮丧也在珠儿的身上进行了对应的表现。同时,珠儿像是母亲海斯特性格和精神形象的对立面,是一种互补。也就是说,珠儿是母亲内心深处保留的善良与正义。Whelan将珠儿归为海丝特的寓言化身,表达了后者的内心想法[4]。同时,珠儿的身上也反映了“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之间复杂的爱情和激情的纠结”。

目前,也有人在探讨珠儿与作者纳撒尼尔·霍桑之间的关系。Budick认为霍桑和珠儿一样,也是清教徒的孩子[5],然而他并没有过多提及。后来在周红菊发表的论文中谈到了一点,珠儿是霍桑的“发言人”[6]。关于他们二者的关系,前人的研究或多或少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事实上,霍桑在创造珠儿这个人物的过程中,已经在她身上进行了自我投射。

三、国内研究现状

《红字》问世后,通过翻译传入世界许多国家,成为流传下来的作品。国内对《红字》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伦理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红字》的评论开始转向小说内容中的伦理问题。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是不为世人所认可的,是违背伦理的,他们也因此遭受了一辈子的惩罚,而珠儿正是这种罪恶的产物[7]。第二类是霍桑的清教倾向。由于家庭的影响,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感情是复杂的,即顺从和叛逆。他的思想透过珠儿这个形象的塑造而呈现出来。第三类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当中的女性形象,这其中就包括了珠儿。

在这些前人文献中,珠儿是一个次要角色,她的剖析相对而言不算多。读者和学者更多将矛头指向文中的三位大人。作为贯串整部作品的人物,虽然作者没有使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珠儿,但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认为,珠儿不仅反衬出丁梅斯代尔的虚伪及罗杰·齐灵沃斯的邪恶,同时又拯救了他们的灵魂,是救赎者一般的存在[8-9]。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珠儿是海斯特的罪与痛的象征[10],是不被世人所认可的爱情的产物,表达了霍桑的爱情观:爱情是神圣、宝贵、美好的,它遵循的只是自然法则,而不应用虚伪的社会法则来禁锢或扼杀爱情。

四、对《红字》珠儿人物研究的现状评价

前人对于珠儿形象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从象征主义这个视角切入,这也是霍桑在《红字》中注入的最典型的文学手法。珠儿被看作邪恶的反衬,是救赎者。在海斯特、丁梅斯代尔和罗杰·齐灵沃斯三个成年人的爱情纠葛面前,珠儿是一个纯洁的存在。许多学者对珠儿的象征意义的研究也正是从反衬的角度切入。丁梅斯代尔和罗杰·齐灵沃斯的形象描写得越邪恶、越自私,霍桑笔下的珠儿就越单纯、越善良;而海斯特每当看到这样的珠儿在她面前活蹦乱跳,内心的罪责感也愈发加深了。然而,这也触发了三位成年人开始走上救赎的道路,他们开始为过去的错误潜心忏悔。与此同时,珠儿代表的是一种反叛,珠儿的存在本身便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矛盾。作为“自然”的产物、爱的结晶,珠儿来到世上,其与生俱来的“自然”品质在作品中得到充分渲染。珠儿与太阳、森林融合为一体,与狼成为朋友,说明珠儿是“自然”的一部分。正如尼娜·贝姆教授所说:“她具有清教徒所竭力否定的一切自然的品质。”珠儿的行为、语言都是自然的本性的流露,没有掺杂一点世俗,她就是一个生活在人类社会的自然人,她不需要虚伪,她反对掩饰,她与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她是人类纯真的追求者。她的身上散发着人类自然的光彩,影响着别人,珠儿的存在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纯真美德的回归的希望。

但是笔者发现,前人研究大多只关注于解读所谓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忽略了真正想要表达的是隐含的作者。隐含作者最初是由W C 布斯在其《小说修辞学》一书中提出的,指的是作家在写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采取特定的立场时投身的人物形象[11]。所以,真正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是有一定区别的。

隐含作者作为修辞叙事理论中一个独特的新名词,通常用于研究某个作家的写作意图。在《红字》这本小说中,霍桑就是采用“隐含作者”这一手法创造了珠儿。珠儿有着特殊的身份,作者在她身上投射了自己,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在作者看来,珠儿代表了红字的真正秘密。小说中,海斯特犯下了当时社会观念中认为不可容忍的罪行,也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安排阳光开朗的珠儿在海斯特的身边,看似是讽刺,实则表现的是追求自由和人性解放的理想。然而,以往的文学评论中只是提及珠儿代表了霍桑对清教主义的厌恶,并未谈及作者想要抒发的理想。因此,珠儿人物形象分析仍然不全面,视野还不够开阔。

五、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红字》中珠儿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梳理了目前学术界主流的几种观点,发现多数学者是从珠儿的象征意义上进行分析,较少有人是从“隐含作者”这一视角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未来对珠儿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考虑通过对珠儿这个人物的分析和珠儿与霍桑的比较,证明珠儿是《红字》的隐含作者,并发现珠儿对清教主义和人性的隐含态度,这对《红字》的研究将有新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珠儿红字霍桑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请四大天王来我家唱歌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雨珠儿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刍议《红字》中的珠儿形象
珠儿的梦想
智力跷跷板
蓝笔写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