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爱”出发 从“严”要求

2009-08-04朱美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体育教学体育课

朱美华

【摘 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要上好一节体育课,除了教师要做到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外,还需要学生积极配合。要切实完成教学计划,学生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学要求,前提是严谨教学,严格要求。但光“严”不行,还必须要有“爱”,只有抓住“严”和“爱”两方面,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他说教师“可以忠告,可以劝导,有时也可以谴责,但是他应格外当心,要把他的动机表示明白,要确切表明他的动作根据是严父般的慈爱”。但他主张要“采用良好的榜样,施用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直率地关心学生。”他这种主张既符合现代的教育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体现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实践 体育课

当今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的时候,教育手段成为人们探讨和关注的重要内容。一位教育家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这种爱,而且这种爱应该是广博的、无私的。对学生的爱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心情舒畅,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课堂上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态度认真,练习时不怕累和苦,对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俗话说:“不依规矩难成方圆”,体育课堂更要树立一定的规矩,要不然宽至极就是乱,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有了规矩,即有了秩序。在有序的状态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能得到落实。课堂之规必须严格,它使学生的课堂权益得以保证,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严中有情,严中有爱,严中有理,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可近,而不是敬而远之,教师健康融洽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会使学生感到有安全感,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如何把握体育课的爱与严,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严”要从“爱”开始

体育教学永远需要严格要求,如果没有严格要求,课堂上就没有良好的纪律,学生就不能有秩序地进行学习,教师就不能顺利地组织教学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要有“爱”。爱就是从内心里面热爱学生,慈父般地关心学生。在设计教学程序时,既要考虑达到增强体质,掌握技能技巧的教学目标,也要考虑怎样防止运动创伤,尽量消除安全隐患。教师要处处想方设法关心爱护学生,当个别学生有怕苦怕累思想时,不可单用呵斥、训诫的方法,而要细致讲解,耐心启发,打消学生心中的顾虑,使其振作起来,明确目标,使其产生自觉锻炼的内动力。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用鼓励性语言去强化学生的成功欲望,使其掌握运动的技巧。“严”是教师靠自己的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熟练的教育技巧和严格的纪律要求学生,不让学生养成一种马马虎虎、拖拖拉拉、阳奉阴违、应付了事的不良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一律从严要求,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生,不管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同学,都一视同仁。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主张师爱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特别强调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反对任何形式的简单粗暴。他说:“你的皮靴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一堂课既要有爱,也要有严,内心是爱,显示出来是严。一堂课是一首诗,一首交响乐,诗的主题和主旋律是“爱”是“严”,相信学生比较喜欢爱生的教师,希望教师对他严格要求。

二、“严”要讲究方法

体育课的“严”与“爱”还表现在教师上课时自始至终的情绪饱满,口令准确,哨声清脆悦耳,对学生明确的要求及良好的管理措施,对错误行为不姑息放纵。例如课前集队,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纪律教育,向学生讲明:到了操场,就等于在教室一样,排队像坐在座位上。学生明白了道理后,每到预备铃一响,就能自觉地排好队,等待教师来上课。这样,在学生养成了这个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后,体育课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学目标就容易达到,教学计划就容易实施了。上课时,教师对表现差的学生更要严格要求,但最好不要当众点名批评,勿用过激的语言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该用暗示法和课后个别教育的方式;对动作完成差的学生,教师不要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去歧视打击他们,而要耐心分析指正,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其练习动作的信心和勇气。此外,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下是朋友,与学生多接触,多进行心灵沟通,老师在平常交往中要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掌握学生情况。这样,就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

三、“严”要讲情、讲理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与“以教师为中心”等思想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存在种种错误认识,有着不恰当的做法。有些教师误解“严”就是“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大声训斥,施展教师的“权威”,动辄体罚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不晓事理的小学生可能有效,但对中学生来说,就行不通了。他们不再把教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使他们对教师的权威性的膜拜、对教师的顺从性减弱了。他们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已经能以一种批评态度去看待他们的教师。所以,中学生并不怕你“恶”,而敬重教师的“爱”与“严”。跟他们讲道理,分析情况,指引道路,他们才会服你,听你的话,教师的自身权威只能靠“爱”和“严”建立起来。学生在学校有共同的地位和奋斗目标,对教师也有共同的期望:他们期待教师既是做人的楷模,又是治学的表率;既是严格的师长,又是知心的朋友;希望教师教给他们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本领,能给他们以欢乐和幸福。实践表明,教师越是有权威,学生的这种期望越强烈。因此,一个有“权威”的教师形象能够屹立在学生心中,这是教育的一种需要,也是教师的一种资本。如果教师只显示冷漠和威严,学生就会敬而远之,与教师产生厚厚的隔膜,产生出不相容的排斥,看老师的形象越看越糟,从而不肯服教师的教育。如果教师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一起交往、活动,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平易近人,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老师的教学计划的实施就因此而易如反掌了。教师在运用权威的时候,要尊重、信任、爱护学生,把这些高尚的情感注入学生的心灵,化为一种持久的影响力。这样才能保持一种教师对学生的“明智的权威”。例如,某位教师发现一个同学没穿运动服来上体育课,就当众罚这位同学跑了1200米,自以为是“严”其实是一种“恶”,并不能得到这位同学的内心信服。这样用外部强力把学生管住的方法,会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与教师对立,没有好的效果。被你罚的学生,虽然表面执行你的“规定”,暗地里却与你对着干。背后给你起绰号,练习时故意搞小动作,破坏训练秩序,甚至会对你进行报复,损坏你的电动车或摩托车等等。我曾见过这样一件尴尬事:在某节体育课做准备运动时,有一位学生不认真做动作,与旁边的同学讲闲话。任课老师就大发雷霆,当众斥骂他,动手把这位学生拉出队伍,罚他做俯卧撑。但他不服气,就是站着不动,结果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搞得这位老师下不了台。尤其是倔性子的学生,当老师动手拉他时,会跟老师拉扯,甚至与老师打架,而教师又不能还手,这就搞得你狼狈不堪。这些做法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打乱了课堂的秩序,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得不偿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应该要把握分寸,处理好宽恕和责罚的关系,从爱心出发,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对学生教育是宽些好还是严些好呢?对此问题有两种观点。有人主张从严,理由是:只有从严,才能刹住歪风邪气,显示出纪律本身的权威。有人主张从宽,理由是:从宽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有利于他们改正缺点。研究表明,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论是宽恕还是责罚,关键是爱护学生。许多教育家认为,宽恕比责罚好得多,他们认为责罚是种特别刺人和不无危险的教育方法,在使用这种教育方法时,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容易犯错误。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孩子的过失不管是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对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的儿童采取宽恕态度。“宽恕触及儿童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产生改正错误的意志力。”我的主张是以宽恕为主。因为这有利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总之,体育课的教学,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从“爱”出发,从“严”要求,去掉“恶”的家长制度作风,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开心地锻炼,使教、学、练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合格的人才。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体育教学体育课
体育课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