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南北关系

2009-08-04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南北国家经济

王 维 胡 欣 黎 峰

[内容提要]南北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南北关系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南北双方围绕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而进行的斗争与合作成为南北关系的核心问题。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对南北关系造成了冲击,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南北关系的历史,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南北关系政治经济学特征趋势

中图分类号:F11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9)5-0013-08

南北关系是世界政治和经济问题中一对重要的关系,南北关系的产生与南北双方的对立,是战后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概括而言,南北关系的核心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问题。围绕这一主题,南北关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一历程充满着对立和斗争,同时也存在着依存与合作。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动荡,同时也影响着南北关系,南北关系在今后的走向也值得人们关注。

南北关系的内涵与实质

南北关系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概念,一般指二战后逐渐形成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非殖民化运动的发展和大批亚非拉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二战后获得独立的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构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主体。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的过程中,占据了显著优势,获得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一直处于不平等地位,这也就形成发达国家控制、剥削发展中国家,同时,发展中国家不断进行抗争的关系。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南半球,而发达国家多处于北半球,因而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被称为南北关系。

南北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之后,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寻求更公平、合理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这显然同发达国家长期把持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发展中国家渴望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发展权益和利益,而发达国家所维护的旧有秩序,是从殖民体系中延续而米的,是以强势权力、不平等贸易条件、西方金融体制为基础的。由于发达国家在全球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和心态,南方国家在外交、军事、经济等领域,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最宝贵的国家独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所以,发展中国家觉醒之后,就同北方发达国家展开了长期的、曲折的斗争。因此,南北关系的实质,就是发展中同家所追求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发达国家极力维护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之间的关系,它涵盖了几乎每一个国家和社会领域,其表现方式既包括斗争,也包括合作,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战略问题。

南北关系的流变和时代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北关系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占据突出的地位,并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发展。

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解放,加上世界范围内非殖民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国际政治舞台上涌现出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这也是南北关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发展中国家觉醒,南北关系成形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觉醒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通过长期斗争,在政治上赢得了民族独立;另一方而,它们呼吁改革旧秩序,为自己构建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于是,大批发展中国家开始采取集体行动,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南方风暴”。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就是这一时期显著的标志。

发展中国家清楚地认识到,发达国家主导不平等甚至歧视性的经济政策,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了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在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国大会于1962年12月通过了召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决议,首次会议于1964年3月23日至6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1964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正式成立贸发会议,并将其作为联大的常设机构之一。决议还决定成立贸易和发展理事会,作为贸发会议的执行机构。贸发会议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投资机会,并帮助它们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在公平的基础上融入世界经济。该组织是南方国家不断斗争的成果,它的诞生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特别是经济领域里的发言权,有力地推动了南北关系的发展。这一阶段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事件,那就是在1964年的首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尖锐分歧,亚非拉76个国家和南斯拉夫经过连口磋商,发表了《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提出了关于国际经济关系、贸易与发展的一整套主张。77国集团由此成立。77国集团对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和建立多边贸易体制等提出了一些具体主张,成为南方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磋商机制。

南北关系的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在这一时期,随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增强了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对话和斗争的实力,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系统的纲领,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南北关系成为了国际事务中的热点议题。

除了开展多样化的斗争之外,发展中国家还提出了一系列全面改革国际经济关系的纲领和原则。1974年4月的联大会议上,通过了77国集刚起草的《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两个文件连同同年第29届联大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一起成为了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件,也将围绕国际经济秩序改革的长期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此外,发展中国家还为捍卫海洋权益,开展了联合斗争。这一时期的南南合作开始崭露头角。

第三阶段从80年代到冷战结束。南北关系在经历了上一阶段的大爆发后,在此阶段遭遇低谷,而南南合作则呈现出新的局面。虽然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抗争震动了世界,但是南北双方的实力对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发达国家的强势地位,以及在维护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问题上的顽固立场,阻挠南北平等对话,致使南北关系遭遇瓶颈。尽管这一时期也诞生了《洛美协定》、召开了坎昆会议,但从成效角度来看,全球性的南北对话实际上已经停滞。贸易条件的恶化,保护主义的蔓延,资金转移和技术转让条件的苛刻,以及世界性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的转嫁和沉重的债务问题,这些都是南方国家发展经济的严重障碍。虽然如此,在南北关系中的南方国家阵营中,仍然出现了积极的信号。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迅速增长,创造了“东亚奇迹”,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另一方面,南北合作的止步不前,促进了南南合作的深入开展。1983年4月,26国政治家和学者在北京召开了首

次南南合作会议,深入讨论了南方国家的发展战略。通过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金融、科技、能源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加强了南方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为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创造了积极条件。

第四阶段从冷战结束至此次经济危机爆发。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在使南北关系在出现转机的同时,拉大了南北之间的差距。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苏东集团解体,冷战宣告结束,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更趋显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南北双方之间的经济融合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资本和技术流动推动了南北关系的发展。从地区一体化到全球一体化,南方国家在不同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平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取得更大的发言权。特别是经过30年的发展,南北经济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南方的变化,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60年的20:80,上升到1980年的25.4:74.6。南方委员会在1990年的《南方的挑战》报告中指出:“30年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重大经济变革的社会成果。”

另一方面,长期为冷战意识形态斗争掩盖的矛盾开始逐渐显露,恐怖主义、环境问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此起彼伏。为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国家间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不断展开,全球化治理呼声愈发强烈,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也在继续前进。这些都为南北合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南北对话虽仍然包含了严重的不平等性,不过随着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实力的不断提升,它们的立场也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尊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新千年来临之前,联合国首脑会议制定了有关南北共同发展的《千年宣言》,南北问题越来越被世人所了解、所重视。2005年7月,南北两大阵营在英国苏格兰鹰谷举行会议,“鹰谷对话”(又称“8+5”对话)开辟了南北对话的一个新平台。南北双方共同讨论全球经济、气候变化及国际发展合作等全球性热点问题。它也显示出南北对话在冷战后的新发展。

但是,全球化是柄双刃剑。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尽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然而,南北双方的差距仍然在扩大,发达国家利用有利地位和优势实力,迅速向知识型和信息型经济迈进,而发展中国家仍以传统的经济模式为主,特别是随着半制成品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不少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组装车间”,只能在贸易链中获取最低的收益,这种差异性进一步扩大了南北之间的差距,使得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引发了新的南北矛盾,同时也为宗教冲突、恐怖主义等恶瘤的滋长提供了养分。南方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影响南北关系的基本因素

南北关系涉及到南北双方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规划和斗争,因此,经济和政治是影响南北关系的基本因素。

1、经济领域

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巩固和发展其经济基础服务的阶级统治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南北关系表现为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之间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展开的竞争与合作。因而国际经济的主要领域如国际生产体系、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及国际投资格局将对南北关系产生影响。

(1)国际分工及生产体系。国际分工及生产体系对南北关系的影响体现在是否参与国际分工及国际分工模式两方面。

与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相比,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生产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技术进步,同时通过全球生产链条将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系在一起,使得各国在经济方面由互不往来发展为相互依存,有利于推动各国合作共赢理念的形成,也成为包括南北关系在内的国际关系的润滑剂。

在国际分工模式方面,由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乃至要素分工的演进使南北国家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主要源自北方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将南方国家纳入其国际生产价值链,价值链中不同环节的分工,以全球市场为操作平台,不再局限于一国的地理范围,以实现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采购与销售的全球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各国通过发挥自身要素禀赋优势参与国际生产链条。任何一个链条的缺损都将使国际生产效率大为降低甚至瘫痪,各国的经济发展相互利用、相互依存的合作程度前所未有。

(2)国际贸易格局。国际贸易利得分配以及各国贸易政策是影响南北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国际分工模式决定国际贸易模式及贸易利得分配,无论是在产业间贸易抑或是产业内贸易模式下,凭借其高级要素禀赋优势,居于国际分工主导地位的一方(北方国家)必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在贸易利得分配方面也占尽优势。而大多数南方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不利地位,它们抱怨耗费大量资源(包括人力、土地、能源及环境)仅仅换来微薄的贸易利得,甚至是陷入贫困化增长的困境。因此,为争夺国际贸易地位及贸易利得份额,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必定展开一系列明争暗斗。

国际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不仅关系到国际收支,而且还关系到国内就业水平、收入水平及物价水平。因而,无论是自由贸易政策、保护主义政策还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其初衷都是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扩大产品出口、促进产业结构改善及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而贸易大国的贸易政策往往对国际经贸及包括南北关系的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3)国际金融格局。国际金融包括国际收支、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体系等,其各个领域均对南北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追求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国家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然而现实中许多国家国际收支并不平衡,资源型国家如OPEC、俄罗斯以及出口型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四小龙”往往会获取巨额贸易顺差,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过度消费往往积累大量的贸易逆差。各国改善国际收支的行动常常产生许多矛盾和斗争,如为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各国政府大都会采取各种干预措施,而这些干预措施往往会引起其他有关国家相应采取对抗和报复行动,从而减弱或抵消该国调节措施的作用。

在国际投资领域,北方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资本输出控制南方国家市场、资源甚至经济命脉。而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发展,面对北方国家愈演愈烈的国际投资,南方国家对此先是抵制和对抗,逐步转变为利用与限制,进而发展为参与国际投资。

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其内涵包括汇率的确定、国际结算原则、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等。无论是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及现行牙买加体系,都是在北方国家强权基础之上建立的,美国利用美元储备货币的地位大肆透支消费,引发全球经济失衡,在金融海啸爆发后又向世界各国转嫁危机,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随着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的

日益明显,以新兴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为首的南方国家将与北方国家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开展长期的斗争。

(4)经济实力对比。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是建立在既定国际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等)对比基础之上的,其中经济实力无疑是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北方国家长期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均居于主导地位,对广大南方国家进行控制和压迫。而伴随着以中国为首的南方国家经济实力的渐强,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主动,在一些关键领域也有能力抗争,争夺更大的话语权。

(5)资源与环境。资源要素是经济发展之根本。世界上大多重要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为支撑经济运行,发达国家每年必须大量进口各种资源。资源成为南北双方长期的争夺的焦点。发达国家采用海外投资、对外援助甚至不惜战争的形式,而发展中国家采用组织价格联盟(如OPEC)、限制产量等形式与发达国家对抗。

环境问题是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国际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环境问题展开博弈。一方面,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滥用环保标准,不切实际地压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开展反倾销。而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积极上诉和抗争。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发达国家又需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共同治理全球环境问题。

2、政治领域

(1)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对南北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西方强国试图从政治上控制和支配发展中国家,引发了后者内部不稳定和外部环境的恶化。第二,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等援助时,常常附加不平等的政治条件。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大会曾做出决议,要求经合组织成员国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7%作为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其中0.15%用于最不发达国家。但是,发达国家虽然做出了承诺,但并没有认真执行,而且还在有限的援助中,强加政治条件,与“人权”、“民主”、“反恐”等捆绑在一起。这种做法加深了南北双方的不信任,破坏了双方的合作基础。第三,发达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双重标准”造成了严重不公。比如美国在反恐问题上,将矛盾指向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发展中国家,但另一方面却对造成中东局势动荡负有重要责任的以色列“听之任之”,使这一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缺乏安定的发展环境。发达国家的对私利的极度渴求,使其长期漠视南北之间巨大差异,将其视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失败,发达国家对此不应负任何责任。

(2)发展中国家国内政治结构不稳定。对南北关系造成影响的另一个政治因素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解放的时间不超过半个世纪,除了先前殖民统治或部族政治留下的后遗症之外,这些国家自身的政治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历程。种族矛盾、宗教冲突、地区不平衡、阶级差异等因素,往往使得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结构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之中。自然而然地损害了该国的投资环境,使得国际资本不敢轻易进入,在信息化经济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无法获取足够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国民经济体制僵化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增大。这种局面对南北关系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方面,一些国家的当权者为维护统治,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而依附西方强权,严重损害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性,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另一方面国内长年积累的矛盾,往往能够轻易被政治家们轻易地转化为对发达国家和全球资本体系的盲目暴力抗争,不仅使得自身无法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获取收益,更激化了南北双方的矛盾,引导各自的相互认知朝更为极端、更难调和的方向发展。

(3)发展中国家相互关系的错综复杂。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关系也是影响南北关系的重要政治因素。虽然从整体上,南北关系似乎是一个泾渭分明的概念。但南方国家之间,并非是铁板一块。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相互差别大,发展水平不一致,在国际政治和国际贸易体系中需求存在差异,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不同。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较高经济发展速度,使传统的南方国家概念发生了变化。而南方国家内部之间差距的扩大,也会导致各国经济政策和政治需求的不同,致使政策取向上存在分歧。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因历史原因,彼此之间存在领土争端、宗教冲突,不仅使得国家长期处于安全困境中,大量资源被用于军事建设,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发展,而且还在国际上造成互信缺失,在南北对话之中,同床异梦,各有所求,不能形成团结力量共同应对来自北方发达国家的压力。

(4)南北双方在国际机制中的地位不对等。多边国际机制是南北对话和合作的重要平台。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性多边组织,在促进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维护国际稳定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发展中同家一直将多边国际组织作为维护自身利益、开展南北对话或斗争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有效利用多边机制的规则和功效,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例如,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国际机制是由发达国家发起创建的,作为规则的制定人,发达国家在国际机制中自然而然地拥有特殊的强势地位。南北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这种优势,有效地压制了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正当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国际机制中力量的不对等,维护自身狭隘的、自私的国家利益,破坏南北合作,并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后经济危机时期南北关系的基本特征与走向

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其对南北双方都产生了武大的负而影响。这是自“二战”结束后以来,美国与欧洲经济首次同时陷入衰退。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将因金融危机而遭受重创,增长速度将从2008年的5.8%,降低到2.1%。欧洲和中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这两大地区的GDP也将会下滑。如此严峻的形势,促使南北双方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寻找走出困境的道路。2009年3月在伦敦召开的G20金融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围绕复苏个球经济、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全球贸易、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达成共以,并做出六点承诺。这次会议被认为是应对经济危机的联合行动,同时也表明了一些兴起中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问题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一个信号,表明后经济危机时代,南北关系正在出现生新的变化。那么,后经济危机时期的南北关系,有着哪些特征呢?南北父系又将走向何方呢?

1、后经济危机时期的南北关系基本特征

(1)南方国家实力有所增强,南北实力差距仍在扩大。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的、艰辛的努力,整体力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其中涌现的“金砖”国家,代表了全球化过程中新崛起的力量,

使得一向高高在上的发达国家电必须重新进行评估。仅仅依靠发达国家,难以应对全球性问题,因此,才有了G20会议的出现,其中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的“金砖四国”迅速成为与美欧分庭抗礼的一股重要力量。这是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中的发言权,对于推动形成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不过,遗憾的是,发达国家在世界上所占有的明显优势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世界银行2008年GDP排名前10名中,美国和日本分别以14.2万亿和4.91万亿美元继续保持第一和第二位,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则分列4-7化。发达国家的优势依然很明显。据统计,2006年世界上20个最富有国家的人均收人比20个最贫穷国家整整高出37倍,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世界总产值高达86%,它们占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也高达82%;而占世界人口7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所占的这两项比例仅分别为14%和18%。世界前10位经济大国排名,美国仍居第一。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由10年前的36个增加到目前的48个,其中33个在非洲,13个在亚太地区,2个在拉丁美洲。全球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这个数字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一半。这些数字客观地体现出了南北关系的现实,而这一特点也将在较长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存在。

(2)南北对话更趋频繁,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但现有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依旧严重制约着南北关系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仅对这次经济危机富有重大责任,而且首当其冲,深受其害。而发展中国家更是受到极大冲击。为了走出困境,南北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交流与对话,内容涉及国际经济体系改革、贸易、能源、环境、安全等。特别要指出的是,出于相对利益的选择的考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债务危机、贫困化等问题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问题一旦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更大的危机。然而,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主导者是发达国家,在危机面前,一些发达国家为使自己早日摆脱困境,意图转移矛盾,以自利的政策来减小自身的损失,而现有的不平等、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正好成为它们的工具。这也为改革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增加了难度。

(3)南北双方相互依赖度和脆弱性存在严重不对称性。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断加深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需求。这种情况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是非对称的。人们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南北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尤其是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但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又是不对称、不平衡的,更多地表现为南方国家对北方国家单方面的依赖”。其中依赖性较小的行为常常将相互依赖作为一种权力来源,以此讨价还价或影响其他问题。首先,从经济上讲,发达国家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度较小。再者,从国际政治角度来看,双方依赖度也有差别。发达国家在国际机制中享有优势地位,其强权心态和霸权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双方在重要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差别甚大。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削弱甚至剥夺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建立新秩序的机会。而在重要的国际问题上,发达国家拥有更大的决策权,为求得发达国家的援手,发展中国家往往不得不在发达国家的强权面前妥协甚至退却。此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危机面前的脆弱性也存在严重不对称性。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危机以及南北关系中更难实行自我保护,难以在抗争之中坚持到底。

2、后经济危机时期的南北关系基本走向

(1)取决于南北双方的战略思维。南北双方在看待和处理相互关系中所持有的战略思维,对南北关系起着重要的影响。南北关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于发达国家长期持有的强权和自私心态,使其竭尽全力、甚至长期采用极不公平的政策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国家或集团利益。尽管在全球性经济危机面前,发达国家放下了身段,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了更多的对话与合作,但是,这只是发达国家为缓和南北矛盾,寻求解决危机出路的一种暂时性的、战术性的收缩,其根本目标还是想转嫁矛盾,寻求渡过难关。从发达国家的一贯心态和做法来看,在经济局势有利时,往往推行所谓的自由政策,一旦形势转变,则推行保护主义政策。从南方国家方面来看,希望能平衡富裕工业化核心地区与欠发达边缘地区之间的实力,争取对国际体系更多的话语权。在南方国家争取更平等的南北关系中,存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极端思路:一是个别国家雄心勃勃,试图借此机会大幅提升国际地位,谋求私利,从而对形势的发展做出错误判断,既可能盲目跃进;另一方面,经济危机造成的困难,激化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内外矛盾,引发了更多人对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和发达国家的仇恨,一旦控制不好,势必以极端形式爆发出来。

(2)取决于南北双方的力量变化。发达国家之所以能长期主导国际事务,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显著的力量优势,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南北之间都存在巨大差异。尽管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仍未遭到撼动。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仍严重阻碍着南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努力追求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南北双方实力对比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无疑是空中楼阁。只有伴随着南北实力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国家才有可能在国际上争取到更多的发言权,并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取决于国际形势的总体变化。国际形势的总体变化,对于南北关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一些地区,由发达国家支持甚至挑起的冲突仍在继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处于威胁之中。从眼下来看,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中,正孕育着创造未来新秩序的力量。战后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和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也在经历着这样的变化。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更进一步彰显了旧秩序的不合理性,也刺激了大多数国家对新秩序的寻求。非西方势力的异军突起,冲击着发达国家极力维护的现有秩序以及它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模式。而发展中国家将不断寻求更大程度的话语权、参与权与决策权。在这一过程中,南北双方也将进行复杂而深刻的相互博弈。

(4)合作乃至融合是基本走向。纵观南北关系的历史,斗争始终是双方关系中的一条主线,同时也是促成双方合作的催化剂。这种斗争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虽然发达国家基本上始终占有优势,不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发展中国家已经大幅度提升了个体和整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很多问题上能够与发达国家展开对话与合作。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即便实力强如美国这样的国家,想要单枪匹马解决重大问题,都是不可能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和谐的世界,需要南北双方共同努力。经济危机的席卷全球,再次充分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无论从短期考虑,还是长期战略规划来讲,南北双方都需要对方的支持与合作,双方实力的差距,并不代表不能互补,而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正义的、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长远看,是符合世界整体利益的,也是有利于各方未来发展的。因为如果继续延续旧的思维模式,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而通过体系内的合作,南北双方才有可能超越旧模式的局限。因此,南北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展开,在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出现更大程度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

结语

对世界而言,南北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能否建立一个稳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环境。南北关系如今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话与交流日趋频繁,斗争与合作更趋激烈复杂。要解决南北问题,发展南北关系,必须要改变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打破发达国家对世界贸易、货币金融领域的垄断,摆脱国际垄断的控制与剥削,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同时,在政治上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国家主权,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人类面临的能源、人口、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南北合作是大势所趋。这次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重大挑战,但与此同时,对南北关系而言,也是一个契机。这场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缺陷,而要摆脱危机,南北双方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一起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张业亮)

猜你喜欢

南北国家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南北过冬差异
Washed UP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闲情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