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村高中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8-03侯冬发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教师

侯冬发

时代的变迁,转型期的震荡,不断挑战着今天的教师形象,也考验着今天的师德师风。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现状和道德水准的高低,愈来愈成为受人关注的焦点。笔者用了一年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走访等形式,对安仁县属两所高中学校的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结果并不乐观:当前高中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师德师风状况不容乐观。

当前农村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安仁县两所县属高中现有在职教师367人,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8岁,最高学历硕士,最低的高中,年龄及学历差距很大。因此。他们的素质、涵养、师德水平差异也很大。大部分教师忠于职守,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赢得了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的行为有损人民教师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过去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除了作统一要求外,缺乏相应地提出对各个层面的针对性的要求,而是“和尚通厅唱”,因而效果不明显。我们认为,应该就教师的年龄及学历等状况做若干层面特点分析,在对教师提出总要求的情况下,因层而异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这里我们把调查对象按“年轻奋发型、壮年稳定型、老年经验型”分三个层面,现就这三个层面作一些分析。

1,年轻奋发型:这个层面的老师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其现在的学历现状大体在大专(含在学)以上,思想活跃,各方面进取心比较强,教学业务能力也较高。对评教学能手、进城等特别感兴趣。但他们的思想相对不稳定,易患冷热病,且血气方刚,极易变相体罚学生。

2,壮年稳定型:这个层面的教师年龄大致在36-45岁左右,教学水平一般,教学业绩不是很突出。他们处理各项事务大体采取按部就班的做法,敬业精神和进取观念淡化,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3,老年经验型:该层面的老师年龄均在46岁以上。他们的学历不怎么高,但各方面经验丰富,处事自如稳重,工作能力强,很多都被评为高级教师。在这部分人当中,除了做一些正常工作外,进取心较差,教学创新能力不高,有的等待退休,有的得过且过。有的甚至认为进入了保险箱,因而为人师表淡漠,无所事事。

典型师德问题分析

1,私欲膨胀,物欲上升。在拜金主义思想侵蚀下,有些教师私欲膨胀、物欲上升。有的利用学生家长的权力达到自己的某些功利性的目的,如本人或亲属的工作调动、升迁、聘用等;有的利用教师权威向学生和家长推销资料或其他商品以谋取利益;有的本职工作敷衍,把主要精力放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家教上,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

2,不敬业、不爱生。有的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无法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和发展。看见学生特别是调皮的、有个性的或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心烦,不能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无法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和所犯的错误。把学生当作考试机器,只关注学生的考分。

3,不尊重学生人格,言谈举止失范。个别教师教育缺乏民主、缺乏人性,歧视、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极个别的甚至聚众赌博,言谈举止严重失范。

4,不读书、不思上进。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的理念已深入许多人的骨髓,教师中除了看教科书和少得可怜的教辅用书外,从不看书看报的大有人在。学校要求上交的年度论文是请别的老师从网上下载的,电脑是用来聊天、打游戏的,业余时间是用来打麻将、搞家教的,继续教育是应付拿学分的。

映射的问题

1,新形势对师德建设的负面影响

(1)市场经济大环境对传统师德的冲击。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期,且日趋成熟,市场经济追求最高利润,希望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回报,这是市场经济效益原则和价值取向的规律,这与高付出、低回报,或者说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传统师德修养格格不入,许多教师面对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出现了许多困惑,将市场经济利益原则自然地移入教育领域,表现为乱收费乱办班,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做有偿家教,甚至热衷于学生家长的请吃、送礼等不正之风。

(2)教师职业的尊严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国民经济十六大行业中,教职工的平均工资排在第十一位。教师职业地位在政治上高,经济上低。但人的地位很大程度取决于经济地位,所以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给“光辉”职业投下浓重的阴影。同时,学校内部个别领导在批评教师工作失误时,不分时间、场合、强度,不讲究方法艺术,教师应有的尊严受到伤害,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失去激情。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重质量、轻师德建设导致教师师德下滑。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腐败)反复作用于教师,他们看在眼里,闷在心头,经过郁积发酵,其异态心理悄然而生。另有个别学校领导政治素质低,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趁“内改”及“校长负责制”之机滥用职权,导致人心混乱,教师则上行下效,致使校风不顺、师风不正,削弱了学校行政执行力。一些学校领导只重视抓教学质量,考核不全面,不重视师德建设,其结果是学校质量上、师德师风下。一些教师不拘小节,法制观念淡薄,酗酒闹事、打牌赌博、脏言秽语等有辱斯文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只关注职称、工资和蝇头小利,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不复存在,无暇关注社会,不再憧憬未来的庸俗师风。

(4)学校物化方式管理对教师师德的间接挫损。一些学校管理者在对教师的管理中,一味照搬企业管理模式,对教师工作进行精确量化,进行物化管理,忽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和艰巨性,缺少人文关怀,缺乏人本思想。另有不少管理者一味放大压力的作用,不断在工作任务、目标、要求上施加压力,在纪律、考核、奖惩上严格把关,用强制性的手段监督教师的工作行为,在不经意中给教师造成了一种不信任的感觉,削弱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师不堪重负,为完成教学目标,就出现体罚、变相体罚甚至暗示学生考试作弊等有违师德的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教师个人修养不够,另一方面也拷问着我们的管理艺术方法。

(5)在教师评价上,现行的一些关于教师评价体系,还未能较好地产生客观、公平、公开、公正地综合评价每一位教师工作业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仍以十分重要的位置制约着对每位教师工作的评价。由此而产生出老、中、青三个层面的教师各具特色的短期心态:老教师认为有资本,

等、靠,不思进取;中年教师认为工作上没少干,好事没多得,不愿进取;青年教师每每受到来之经验、定势等的束缚,不敢进取。

2,教师队伍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

(1)在自身素养方面,普遍存在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忽视政治素养提高的倾向。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要求不够,普遍忽视对教育法规的学习,依法执教、以德立教的意识不够强,不尊重学生、体罚或变相体跖学生的行为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以身作则不够,在学生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重智轻德,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漠视学生品德的养成;在班级管理上,注重抓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够。

(2)在教师形象的自我定位上,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着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相对忽视个性魅力的培养。在学生和家长问卷中,“最不喜欢”的老师一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选择率最高的都是青年教师;学生问卷中,该项的选择率超过20%,占该年龄段青年教师的27.3%;在家长问卷中,“有无违背师德现象”意见最集中的也是青年教师。可见,青年教师的个性素养和人格魅力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在教育理念上,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大部分农村中学教师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及服务观等诸多教育观念非常滞后。谈及教育,只注重文化知识传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智育,轻视其他。谈及质量,把学生的文化成绩、学校的升学率看得重而又重。谈及人才,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把成绩好的学生看成是人才,其片面狭隘之谬尚不自觉。这种观念的偏狭,必然导致服务观的倾斜。

(4)在业务能力上,中老年教师业务素质相对滞后。科技的高度发展促使文理相渗相通,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必须既专且博,而现今教师的现状则令人堪忧:语文教师不懂理科常识,遑论新科技;数学教师常写错别字,更不能正确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绝大多数教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线条……为此,每位教师都要不断充电和补充营养。

(5)教师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对教师师德的弱化。不少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越来越感到工作的盲目,成就感的丧失和激情的消逝,甚至失去了目标和追求。有些教师自我期望值过高,一旦自我期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理想幻灭、精神沮丧。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种种利益冲突、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教师心理失衡,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或在学生面前行为失范,或自甘平庸,失去对事业追求的信念。

解决问题的对策

1,针对新形势,师德建设所应采取的策略

(1)师德建设观念要与时俱进。教师要主动融入到社会改革洪流中,看到社会的进步,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人生品位,在奉献中获得满足,在付出中找到乐趣,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最大的幸福,看到市场经济建设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不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同时,我们讨论师德修养,不能脱离教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需求和欲望,那种不顾教师的工作特点,压制教师的合理需求,用超常人的眼光来看待教师,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我们应当重视教师的各种需求,尽可能不断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奉献的同时获得回报,让教师获得应有尊重,使广大教师不为衣食所累,有更多的精力专心育人,不断增强教师职业的满意感。

(2)师德建设要注重人本关怀。有些时候,教师的工作是无法量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因此,在制度管理中,一是要把握制度的宽与严,二是要把握制度的精与细。要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同时,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尊重、信任,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释放出生命中的最大潜能,心情舒畅的建功立业,从而自觉提升师德修养。

(3)师德建设体系要规范科学。构建现代师德体系,不能仅仅靠说教和批评,而要作为一项重塑教师灵魂的综合工程,要从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人手,只有当师德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教师的工作准则,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成为自己的习惯,师德水平才会达到新的高度,否则这样的规范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文件上、制度上和墙面上。在管理上,除注重制度管理外,还应注重思想管理和学习管理,认同是软性的,管理是硬性的,刚柔结合,双管齐下,最终实现教师师德行为的规范化。倡导师德品质的科学化,就是使新世纪的师德体系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在一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规律和生命规律出发的基础上,要着力构建以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为核心的师德品质体系。

(4)师德建设要注重长效机制。师德建设不是搞运动,不是一场风,更不能走过场,做表面文章,而要将它作为学校目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良好的师风保教风、学风、校风,要站在全面提升学校品位的角度来对待师德建设。学校的内部管理要有利于吸引培养一批批优秀专家型人才,对于师德差、业务水平低、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就请他们下岗或转岗。要逐步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使学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教师具有责任感和创造性。盘活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建立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真正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5)师德建设要重实际重实效。各校要在教职工中开展以“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树师表”为主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注重实际效果,在“三查两比一树”活动过程中,要抓好“学、议、查、评”工作。“学”就是采用自学、小组学、集体学等方式学政策、学理论、学先进,通过学习进一步解决好“服务人民,奉献教育”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议”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议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议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在“议”中引导教职工明辨是非善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查”就是查自己的思想、言行跟标准的差距,采取自查和督查相结合,在“查”中发扬成绩,鞭策后进,树正气,立新风。“评”就是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评选表彰教师职业道德实践中的先进团体和个人,在“评”中健全激励机制,树立师表典型,弘扬学习先进,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2,针对教师自身问题。师德建设所应采取的策略

(1)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工作力度。作为培训在职教师的教师进修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造就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的高素质教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可靠的保证。

(2)针对教师不同层面提出切实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例如针对年轻奋发型教师思想相对不稳定,易患冷热病、工作不顺心时把情绪转给学生、易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特点,应特别提倡他们做到:一要严于解剖自己,经常反省自己,师德工作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还有哪些要做。二要在爱中体现师德。三要在身教中体现师德。四要在慎独处事中体现师德。此外,学校要坚持带教制度,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年轻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老教师的传、帮、带,通过带教活动,使老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在青年教师身上得以延续。根据壮年教师的普遍问题,时时告诫他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只有认真地思考,才能超越自我;只有努力地工作,才能证实自我;只有精心地育人,才能实现自我。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尊重他们的人格,学习他们的经验,但也不能言听计从,姑息迁就,要时时提醒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要在赞扬声中沉浸,在功劳簿中睡觉。而要时时处处讲师德、练师能、树师表、铸师魂,遵守教师信用承诺制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永葆教师青春,避免沉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师表,全社会的楷模。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教师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