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孔子“九思”看校长修炼

2009-08-03顾伟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思明孔子校长

顾伟清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九思”是孔子对君子如何修炼的精辟诠释。如果把它移植到学校管理上,那就是对校长提出了九项修炼。

修炼一:校长要“视思明”

“视”就是观察,“思”就是思考,“明”就是明白。观察问题就要思考是否观察得明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校长管理始于“视思明”。校长既要察看管理制度,还要观察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后进教师。后进教师是弱势群体,也是学校发展的瓶颈。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但最终决定于最短木板。若要增加盛水量非得补长这块短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后进教师就是一块“短板”。校长观察他们更要讲究情感和技巧。“有容德乃大”,校长要宽宏大量,允许他们存在暂时的不足。如果校长对后进教师心存芥蒂,就会“越看越坏”。因此,校长要善于“删除”坏感。“剪辑”好感。摆正心态,才能“抓取”真实的观察“图画”。因而,不要拿着“放大镜”,而是举起“望远镜”,不拘小节地欣赏教师们的“亮点”。

校长还要善于在观察中渗透反思。只有把观察和反思交融在一起,才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避免主观武断。只有“三思”后的建议。才显得入木三分,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后进教师迫切需要校长伸出援助之手。校长通过“视思明”,提供有效的“良药”,当后进教师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感激和支持校长。

修炼二:校长要“听思聪”

“听思聪”就是倾听时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校长要善于在倾听中,通过思考,去伪存真地提炼出“金点子”。

首先,广开言路。古代贤君尚能“以人为镜”,在崇尚言论自由的今天,校长更要坚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把门庭若市的“进谏”作为民主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校长不能给持不同意见的人“扣帽子”或“穿小鞋”。堵塞忠言就是堵塞自己的耳朵,本质上和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类同。

其次,“听以致用”。校长不能因为有人说奉承话就使其得到推举,也不能因为对某人有成见就不采纳正确意见。校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听到奉承话,就误以为是“忠言”而实施;听到刺耳话,就打人“冷宫”。校长要牢记“良药苦口利于病”的箴言,善于在思考中鉴别真伪,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炼三:校长要“色思温”

“色思温”,就是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校长如果盛气凌人,怒形于色,那么必然疏远教师,沦为“孤家寡人”。校长和蔼可亲,才能吸引教师依偎在他的周围。校长相信并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师,才能储藏快乐。校长应该坚信每一位教师都是“精英”。迟早会迸发出成功的火花。校长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不管遇到多少风风雨雨,都看作是前进中的挫折。只有校长对教育事业无比憧憬,才能眼里闪烁乐观的光芒,脸上呈现幸福的微笑,做个“色思温”校长。

校长应善于在逆境时,仍能保持“人不知而不愠”的脸色。如果遇到无关紧要的“小节”,不妨以博大的胸怀而一笑了之。如果遇到一定要解决的棘手问题,那么也要提醒自己,发怒是愚蠢和无能的表现,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才是明智之举。

修炼四:校长要“貌思恭”

“貌思恭”,就是待人要考虑是否恭敬端庄。校长只有“貌思恭”,才能亲近教师,凝聚教师。

为了树立“威信”,个别校长装出一幅冷冰冰的“官腔”,令人望而生畏。表面上教师唯唯诺诺,但内心必然积累怨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教师爆发的时候,也就是校长垮台的时候。

有些校长认为不给个别教师颜色看看,就会“不听话”。其实不然,校长真正践行“先教师而忧,后教师而乐”的无私信条,秉公执法规范人,仁至义尽感化人,更能赢得教师的爱戴和拥护。

仪态往往是品德的外在暴露。校长的“貌思恭”,体现出的修身养德,文明谦逊,为人师表,举止文雅大方,必将使师生耳濡目染和上行下效,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也有着深远的示范作用。

修炼五:校长要“言思忠”

“言思忠”就是说话要考虑是否忠诚。校长“言思忠”,才能赢得威信,才能有效管理。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应该作为校长工作的基本准则。但受名利的驱使,说假话的校长依然存在。他们虽然可能一时能取悦个别“上司”,捞取一些“荣誉”,但不大可能在朝夕相处的教师面前瞒天过海。这样的校长自以为得计,久而久之就失去诚信,即使以后说了真话也可能再没有人相信了;况且说假话换来的是庸俗的荣誉,迟早要被人唾弃;有时校长自己冷静反思后,也会觉得内疚而惶恐不安。如果要做一个坦荡的校长,那么孔子的“言思忠”应该成为校长们的座右铭。

修炼六:校长要“事思敬”

“事思敬”就是做事要思考敬业。校长要无限忠诚教育事业,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校长必须立志于教育事业,把它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为名利而做校长,就会不择手段地捞取“油水”。只有为事业而当校长,才能升华自我,做到务实进取。校长要摒弃杂念,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耕耘,决不游离于教育园地,而去醉心于官场。

只有校长以身作则,忠于职守,才能带动一大批敬业教师的涌现。校长要像陶行知校长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一切都献给教育事业。

修炼七:校长要“疑思问”

面对复杂变化的管理,校长经常会遇到疑难。你给我一只苹果,我还你一只苹果,手里各自还是一只苹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还你一种思想,头脑里就各有两种思想。校长既要向专家请教,还要不耻下问,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校长不耻下问,不但是一种解决疑难的途径,而且也是一种激活教师思维的有效方法。校长不可忽视向教师中的“中间沉默人”和“下层局外人”不耻下问。“中间沉默人”主要指安于沉默的中游教师,他们常怀有“评优轮不到我,挨罚也排不到我”的心态。校长向“中间沉默人”讨教,常常能得到中肯的意见。“下层局外人”是游离于学校管理圈外的下游教师。校长向“下层局外人”不耻下问,往往能使他们“受宠若惊”,进而奋发向上。

修炼八:校长要“忿思难”

“忿”即愤懑、发怒;“难”是后患的意思。“忿思难”就是将要发怒时,要考虑是否有什么后患。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校长常能“与民同乐”。校长遇棘手事,决不能迁怒于他人。因为发怒时最缺乏理智,往往难以控制自己,株连一大批无辜的教师,成为积怨的来源。校长要修身养德,要时刻告诫自己:随意的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而告终。

校长“忿思难”,并不意味着要把愤怒“吞下”,而是考虑是否产生不良后患。校长完全可以恰当地消解愤怒。因为积蓄愤怒,就像积聚能量,总有一天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校长要善于通过自我转移、自我宣泄等文明方式释放愤怒。

修炼九:校长要“见得思义”

“见得思义”就是看见好处要思考是否合乎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校长作为学校的中坚核心,获得应得的回报是无可非议的。但看到利益就需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坚决把不合“义”的“利”拒之门外。

校长要考虑长远,决不让眼前的诱惑蒙蔽了自己的双眼。拒绝不合“义”的“利”,可以换来永久的“利”;而一时贪婪不合“义”的“利”,就会付出一生的“利”。不合“义”的“利”就像一颗随时爆炸的“炸弹”。使用它,很快就会原形毕露而引爆“炸弹”;藏着它,就像一堆废弃的“垃圾”,毫无用处。校长与其惴惴不安地生活在“炸弹”旁,还不如一生光明磊落地享用辛勤耕耘换来的“果实”。

修炼好孔子的“九思”,校长就能炼就智慧、敬业和廉洁的美好品德。

猜你喜欢

思明孔子校长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关于思明和他的日记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全国冠军谢思明经典中局赏析
书的自述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