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现代人际和谐的启示

2009-08-02韦琼姿

理论观察 2009年5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

韦琼姿

[摘要]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哈贝马斯,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异化开始,试图从自由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中挖掘规范和批判的力量,修正科学主义的传统,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研读其有益的思想内涵,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人际和谐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5-00s3-02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在当今整个西方思想界以及有关全球化的学术语境中,可谓最具创造性和体系性的思想家。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不是简单的沿袭历代思想家们的思想理论观点,而是广泛综合当代西方懈释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实用主义等各派理论的成就,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风格,奠定自己在当代思想理论界中令人瞩目的地位。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异化的批判开始,从自由主义模式的公共领域中挖掘规范和批判的力量,来修正科学主义的传统,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对交往异化的批判、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及其途径的探索道路上有很多有益尝试,所以,重新梳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内容,深入挖掘其本质内涵,对于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时代困境和交往异化

在哈贝马斯看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晚期资本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在现代性的进程中并没有人们设想的那么美好,而是被一种断裂的文化精神所籠罩,这在本质上是西方理性主义的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同时也造成对生态的破坏,加剧人的生存困境与异化。人变成劳动的工具,像机器一样机械地行动着,失去了本质的存在。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在很多层而上是以纯技术的手段出现,并倾向于将科学和工艺相结合,于是科学的理念逐渐取代了以往政治、艺术、哲学、宗教的统治地位。“理性主义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给人类带来解放。一方面,理性主义文化精神的确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把人从自然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理性主义又造成了新的人类生存困境,理性成为贬损人的价值、压抑人的自由的新的异化力量。”技术本身反过来对人进行统治,技术的合理性转变成了对人的统治的合理性。独立化的系统反过来干预和破坏生活世界的文化机制,造成生活世界的危机和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冲突。晚期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过分强悍,理性化渗透到一切社会领域,进入人们进行交往的生活世界。交往关系越来越趋于不合理化,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关系降格为物化的主客体问的关系,金钱和权利取代了语言、理解和信任,成为了人们联系的媒介。交往被扭曲,成为伪交往或“无效交往”,社会陷入合法性危机。因此,哈贝马斯借助于人本学理论,揭示了生产力发展价值的有限性以及晚期资本主义的困境和社会危机,对技术理性进行独特的批判,强调人的“生存”的重要性和对生活世界的重构。

二、重建交往理性

哈贝马斯认为,当代西方社会矛盾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在社会再生产领域和分配不公,而在于借助于功利性手段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对人们生活世界的价值侵入,以及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和日常实践间的疏离,导致价值领域意义丧失、思想匮乏、规范失效。人们的交往行为变得不合理,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所以,他认为必须重建不同于工具理性征服自然和控制社会的实体理性的交往理性,而是通过行动主体间非强制性的协商和意见一致的规则达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

他把人的行为分为“工具行为”和“交往行为”。“交往行为”就是指人们的相互作用,具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交往行为”是两个以上主体之间产生的涉及人与人关系的行为;第二,它是以符号或语言为媒介的;第三,它必须以社会规范来作为自己的准则;第四,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对话。通过对话以求达到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一致”,因此,“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导向的行为,换言之,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行为。人类奋斗的目标不是使“工具行为”合理化。而是使“交往行为”合理化,“交往行为”的合理化意味着人的解放、个体化、不受控制的交往扩大,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那么,怎样去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呢?通过交往而达到非强制的共识,这可以从传统文化中获得,也可以通过理性论证获得。日常交往以来自于生活世界的前反思的直接知识为基础,人们借助它们对县俸行为情境进行界定并形成相应的行为计划。但生活中遇到的有些并不是对情境本身理解上的分歧,而与知识相关。这就需要讨论这些知识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需要上升到交往行为的话语层面来解决。在交往行为中,对语言有效性要求的接受或质疑,以及由此而来的辩论和批评。都必须建立在“理性交往”的基础上,即“以理服人”,切不可诉诸权威。唯有这样,人类才能创建一个更公正、更开放和更自由的社会。因而他将语言视为“交往行为”的杠杆,语言不仅仅是语言能力还包括交往能力,它旨在重建语言用法或说话的“普遍核心”,以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趋势为基础,推动交往理性的合理化,从而发挥生活世界的理解、协商和非强制性意见一致性的功能。这样,哈贝马斯便提出了一个关于改变人类生活状况的话语、言谈途径,即著名的商谈伦理理论,让所有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人自由进入讨论自已面对问题的言谈之中,通过商谈、对话得出一致的结论达成共识。

然而,生活世界的合理化不是简单地向原初的文化共同体的回归,也没有人们设想的那样美好,而是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现象和发展趋势,哈贝马斯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从多方面展开关于交往合理化和生活合理化的构想:不光是建立深层或批判的阐释学,强调语用学的功能,大众的民主参与,建立分散的民主机制,通过公共领域的平等、自由的商谈和对话实现意见一致,并利用公共舆论控制经济和政治系统权利。防止他们对生活世界的干扰和侵蚀。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所谓交往行为合理化是一种通过话语实现的在对话中完成的、符合一定社会规范、具有主体间性的、在交往者间能达成协调一致和相互理解的理性化的行为。这样,哈贝马斯就克服了前人单纯的认识向度和目的工具合理性指向的局限,而把理性放在人际间广泛的和相互交往的生动关系网络中进行考察,使理性凸现为交往关系的总和。

三、人际和谐关系的建立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全球化的语境分开,不同文化类型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哈贝马斯所倡导的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主张交往行为不受国家、经济制度和行政制度乃至文明模式的干预,谴责那些用政治的、经济的、暴力等手段干涉强行贯彻自己意图的做

法,否定扭曲的、不合理的充满功利色彩与利益冲突交往行为。因而在国际交往中,不同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每个民藤都拥有选择和保留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的自由权利。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对话和交流,理解异文化,克服误解和偏见,这不仅可以保持人类文化的多元性,还能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友好相处,从而才能谋求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和谐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里的人,人的本质只能在人与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中得到充分体现。因而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直接表征是社会成员的和谐相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既有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姻缘关系等在人们身上开始重新定位,业缘、趣缘、信缘(信息关系)、网缘(虚拟关系)也得以凸顯和拓展,人际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人与人之间如何避免矛盾、冲突和磨合,和谐共处就成了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切实解决的理论问题与实碱问题。人际和谐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系统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哈贝马斯认为人际关系不过是一种以共同的社会规范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规范通过主体间以对话的方式建立起来,在交往过程中对人们起着行为定向的作用,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促使交往行为的实践合理化,使社会生活充满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以真诚的“对话”来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用“对话”方式加强人与人间的“沟通”,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而人们在交往的共同体中,遵循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有效性的要求,就社会、主客观世界中的问题和事物进行沟通和协商,达到相互理解或行动上的一致性实现自我,从而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他提出的“日常生活世界”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但却成为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价值目标。社会和谐在本质上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和谐,在微观层面上则直接体现为日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人际和谐。其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往,都有平等对话和表达自我愿望的权利,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以对话的方式协商解决彼此间的争议和矛盾。因此,我们在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为社会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用优秀的文化去塑造每一个社会成员,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民群众,促使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冲突和矛盾,而是尽量将冲突减少和矛盾舒缓。人际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但它不是一个纯粹的静态的过程,而是通过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变和人们观念的更新等,将矛盾和冲突不断进行磨合、协调和优化,不断达到同一与平衡的过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一种有效激励机制,能够强化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促成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的发挥,从而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社会成员自觉遵循社会规范,的要求,努力提升个人自身的素质。因为,人际和谐包含着以宽容的精神、理性的态度正视并承认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勇于面对现状,真诚对话,有效沟通,用诚心和爱心消防隔阂、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谐共进,使人人都有着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总之,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公平、宽容、双赢、互利和可持续发展的人际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根源产生于利益的差别和不平等。因此,要消除这些差别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必须努力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使这种分野能够符合人类理性的原则,并最大程度地争取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和谐的状态。

[责任编辑:杜宇]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的本真性路径
“知识分子如果有一件事情不能容许, 那就是变得犬儒”
On the Phubbing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论“科技理性”下现代社会的出路
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层次塔的哲学基础探讨
关于构建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究
析哈贝马斯的“内在超越”
意义的“内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