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认识
2009-07-31刘尚永
刘尚永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并从简单的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强调了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信息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
所谓“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法律形式)。其中,“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包括法律形式在内的具体表现形式。
1.实质重于形式在于强调对经济实质的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仅仅要求企业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而且要求企业应当按照教义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的工作,外在的法律形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和经济现实。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来进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却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的作用。
2.实质重于形式修正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是对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和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的补充,起到修正会计信息的作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可靠性又包括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谨慎、中立性和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可见,实质重于形式的作为可靠性的修正原则之一,旨在准确反映业务的经济实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我国要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就必须要按照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没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就不可能正确地进行管理、决策,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就得不到合理的保护,金融证券市场缺乏透明度,市场风险自然也就得不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会计核算制度根本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革,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通过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简要分析,我们看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于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正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就需要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出发,对提供会计信息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有悖于会计真实性的环节和问题,并加以修正,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下面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1.在融资租赁方面
融资租赁是国际上通行的租赁方式,也是企业经营者所常用的筹资方式。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出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信用行为。固定资产的租赁业务可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其中融资租赁是指在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资产所有权最终可能被转移,也有可能不转移。从法律形式上来说,在租赁期间内,承租一方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但是,由于这种形式的租赁在租赁合同中所规定的租赁期限一般是很长的,大多数都接近于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又或者是到租赁期满之后,承租方获得购买资产的优先权等等。从经济实质上看,承租方相当于利用货款购置了固定资产,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承租方在租赁期间应将租赁物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同时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为企业的一项长期负债项目。
2.受托代销商品方面
受托代销商品流通是企业特有的会计核算事项,主要核算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的代销、寄销商品。按照合同规定,委托单位向受委托方提供代销商品,在委托代销期间不转移商品所有权,不做销售处理,应视为商品的移库处理。而受托方接受委托方提供的商品,并发生商品销售之后,也并非立即支付货款。也就是委托方对代销的商品没有所有权,也就没有构成受托方的一项负债。但实质上,受托方尽管对代销商品没有所有权,却能够自主控制代销商品,并进行运用,以此进行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谋求企业的利润,同时受托方对代销商品的销售状况、损益等负有相应的责任。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确认的表述是:如果一项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其成本和价值也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就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其为资产。因此,代销商品只是以赊购的形式成立,它构成企业的一项资产,同时也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负债。其区别在于,代销商品并不像其它商品一样即时付款,成为企业的存货而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项目下,而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出。
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方面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区分为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而具体是运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进行核算,与投资方的持股比例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当投资方拥有被投资方有表决权的资本总额达到20%及以上时,就可以被看成对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重大的影响,应该采取权益法进行核算;反之,则采取成本法进行核算。然而,持股比例只是判断企业是否有控制权或者有重大的影响而已,它只是形式上的一个参考标准。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控制程度来决定采用的核算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如果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核算法;如果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具有控制或共同控制权,或者可以施加重大影响,那么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这一规定充分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4.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都应该对计提资产减值做准备,使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价值真实可靠。其中,对固定资产的减值规定: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其它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应当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条件是这项资产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及多样化,在会计活动中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并加以正确的运用,努力提高会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才能保证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