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实验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009-07-30胡立梅
胡立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强化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谈谈自己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使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4点学习要求:①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②了解实验仪器、装置;③学会正确操作方法;④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到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若干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分子”这一节教学中,我补充了“空中生烟”(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互相靠近)、品红在水中中扩散、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性质的感性认识。
又如,在讲述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演示实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开发家庭小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发家庭小实验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例如,我把教材中的“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钢铁的锈蚀与防护”这节课时,请学生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探究,从而深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通过化学趣味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例如,学习“化学与环境保护”时,可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燃烧和灭火”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
我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例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探索反常实验现象的原因。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对于反常的实验现象多数情况下并不重视,经常是当成化学实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有的教师遇到意外情况,往往是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了事。我觉得:教学进度固然很重要,但出现实验意外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必然有它内在的原因,师生共同分析出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一次对学生进行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的教育过程。例如,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时,学生用了大理石与稀盐酸进行实验,为了使二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反应,还在锥形瓶口系了一个气球。当反应结束后再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时,发现天平并不平衡,而是指针稍微偏向右边。当学生把他们的实验结果告诉我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他们观察仔细、认真,对待实验现象能实事求是,然后我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的同学认为是装置漏气造成的,这种想法很快就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因为如果装置漏气就不会看到气球膨胀的现象了。这时,我问:你们用的装置在实验前后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马上说:实验前气球是瘪的,实验后气球是鼓胀的。我又问:天平不平衡有没有可能是气球鼓胀造成的呢?若有可能,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气球鼓胀后会使天平不平衡?通过大家的讨论,最后得出:气球鼓胀后,装置体积变大,受到的空气的浮力变大,从而使天平不平衡了。通过以上探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了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