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聋校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
2009-07-30何芳
何 芳
语文是大家公认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工具性学科,其科学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来源于生活,其本质就是生活。因此,聋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听障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并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自由生活。然而,现阶段聋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不能适应听障生学习需要的现象。所以聋校的语文教育应该回归到生活中去,更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从而使聋校的语文教学活动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一、要让聋校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聋校语文教学要回归现实生活,首先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聋校语文教学目的是为给听障学生今后的生活打基础,这就要求聋校语文教学内容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必须突出注重实际运用来选材。课本的选材只有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生活,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缩短“学”与“用”的距离。在这方面,可以尝试无本教学,随手拾取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材料的完整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从中感受这些内容对他们生活的实用价值,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学、喜欢学,而且越学越觉得有意义。比如,在教学“怎样写信”这一内容时,要结合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实例,首先让学生知道书信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无法用口头语言来表达的听障学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懂得了书信对于他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之后,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浓厚。学完这一内容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际运用,鼓励他们经常用书信的形式和父母联系,使父母和孩子可以随时互相了解情况,还可以经常用书信的形式和老师谈心里话。总之,聋校语文教学材料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临其境般活学活用。
二、联系现实生活,加强生活实践
(一)仔细观察,认识生活
聋校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教学策略还应取之于生活。聋校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描述比较贴近听障学生实际生活。但是由于学生的听力障碍,常见的生活现象会被他们忽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生活,认真写观察笔记。这样他们才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积累生活素材,从而为学好语文打好基础。如让他们留心观察天气情况、气象变化等等,并把观察情形记录下来。在教《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学生可以把平时观察到的情形对照课文一一谈出,并进行讨论,这不但把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也让学生更清楚、更透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课文时显得游刃有余,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他们观察和理解的能力。
(二)通过再现,体验生活
对于听障学生来说,表演是他们最擅长的。他们虽然听不见,但是他们有很好的肢体表现能力。恰好在教材中有一些富有情节性的童话、寓言和故事。在教这些课文时,常常让听障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学活动中注重借助情境的创设,使听障生身临其境,体验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便于他们理解课文,收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在教《小壁虎借尾巴》时,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表演中,学生了解了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用处和小壁虎尾巴的再生特点。他们还学着用不同的语气进行对话,同时懂得了与人交往时要讲文明、懂礼貌,学生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提高了理解和交际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其本身也就是生活。在语文教材中,有的词句描写的情景和听障学生的生活经历似曾相识,教学此类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勾勒场景,把课文中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展现在听障学生面前,让他们如置情境之中,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许多春游时拍的照片,然后把这些图片资料加以整理,制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展示给同学们看,让他们欣赏到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美丽景致,也勾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生活记忆。在他们朗读课文时,从他们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感悟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春天气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们聋校的语文教育更要走近听障学生,走进生活,注重让听障生去感悟、去体验生活,最大限度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语文学习焕发无限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