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教学方略与中考复习教学的新思路

2009-07-30肖梅华

江西教育C 2009年5期
关键词:苏俄中考框架

肖梅华

初中历史课复习一般采用二轮复习法,也有采用三轮复习法的,但无论几轮复习,我们都要清楚看到新一轮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对中考历史命题的影响以及对中考历史复习教学的指导意义。本文集中探讨新课程历史学习方略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为广大同行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学习内容格式化

从计算机原理上说,如果数据不能按照属性写入c存储)相应的扇区,就无法正常读出(运用)。人脑也是这个原理,如果存入的信息是杂乱无章的,哪怕再多,也是无效的。

在平常的学习中,特别是对于一些措施类的知识,不仅要注意记忆和理解还应强化归类整理。如世界史中的明治维新的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等,都涉及多项内容,因而需要对其内容格式化。

二、框架重构法

框架重构法的意义在于吸取了新课程改革中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师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多次接触的历史知识信息,以新的视角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结构,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中考复习中,师生最关注的是具体史实的掌握,最容易忽略的是教材的宏观知识体系,因为它似乎是“虚架”在具体史实基础上的框架。但是,从中考试题看,无论是命题立意,还是解题思路,都是由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过程。注意宏观知识体系教学,关注宏观,关注整体,重新构建不同历史时期的框架性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整体的历史发展观,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学习“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内容时,突破教材原有章节体系,重新整合教材主干知识,进而构建如下逻辑框架。

任何历史现象都处在一定联系之中,有的是纵向联系,有的是横向联系。只有弄清这些联系,才能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教材中现存的章节关系,不仅要在“是什么”的层次上认真掌握,而且还要在“为什么”的层次上构建新关系,理解其发生和发展的线索、过程及其原因: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横向比较,理解和掌握同一时期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认识规律。

三、情境模拟法

在中考历史复习教学中,对于一些繁杂的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要避免机械记忆,尽可能使问题有意义、情境化、生活化。这就需要模拟历史场景,感悟历史,提高兴趣。例如,学习“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可以设下一道选择题,让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内容。1922年,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是()。

1喀秋莎到市场上卖土豆

2资本家可以租用部分国有企业

3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

4安娜到商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又如关于_新经济政策推行后的作用问题。教师不要求学生死背教材结论,而是设计“苏俄三位公民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模拟感受社会的进步。

一位农民深情地说:“吃饱了!穿暖了!”

一位政府官员感慨地说:“我们与人民贴心了!”

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兴奋地说:“列宁同志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添了一块砖!”

不走生搬硬套之路的情境模拟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稳定学习情绪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知识网络法

任何历史现象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搞清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内容特点。历史知识网络的建立,有利于掌握历史现象的整体内容,也有利于认识抽象的历史理论。例如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材上的重要历史概念,特别是一些抽象的或具有一定理论性的概念,师生要注意运用知识网络,对其进行分析与归纳,分清其主次关系、质量关系和因果关系,这对备考是很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苏俄中考框架
框架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WTO框架下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华侨与苏俄国内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