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效益的方法
2009-07-30徐剑峰
徐剑峰
数学是科学大门的钥匙,当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辐射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初中数学是基础,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效益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笔者觉得以下几种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代数式”的教学可以采用如下所呈现的形式:
搭一个正方形需要四根火柴棒,按图1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上面的问题学生很快能回答出来,接着教师提出:(1)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2)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呢?(3)如果用x表示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呢?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指导,很快得出代数式的概念。
显然,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学习兴趣大增。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对于提高自己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对于促进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式与应用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运用数学知识的意义与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应用形式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例如,分别计算图2的周长:当梯形的个数是n时,用代数式表示图形的周长。
说明:学生可以发现每增加一个梯形,图形的周长增加3。在一般地表示规律后,学生可以计算或预测任何一个图形的周长。用表格表示出来如下:
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当n=100时,图形周长是3x100+2=302,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认识到图形的周长与梯形的个数有如下关系:图形周长=3n+2。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猜测,忽视了学生直观思维的培养,而直观思维恰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与交流。把“先猜想,后证明”作为一种数学模式应用于实践中。
以“数与代数”为例。一个长10米的梯子靠在墙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尝试求出方程的解,与你猜想是否一致?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四、注重知识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置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一节目的收视率,请学生帮助调查。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刻画某一节目的收视率的情况。然后,学生将讨论如何调查和收集数据,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调查全体市民,有的认为只要调查一部分市民“用样本来推断总体”,如果有的学生坚持调查全体市民,教师则可以举“要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这样的例子说明抽样的必要性,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体会收集全体市民的数据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对于学生的想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认识到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以及样本对结果的影响。这是一个开放的课题,学生需要走出课堂进行调查,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充分探索和交流。
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对象学习的需要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情景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能主动参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些帮助,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发掘他们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