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09-07-30黄锡根
黄锡根
课堂,既是教学的空间场所,又是教学的时间单位。它要求教师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主导的艺术在于充分调动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有效激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检,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促动主动学习心态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课开始时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学习的教学环节。一个精巧的导入,往往会促成学生渴求知识、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效果。反之,导人不好就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乏味感。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这个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导入方式。
1兴趣型导入。兴趣是学生重要的心理成分,是求知的动力,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无兴趣,往往对教学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带着浓厚兴趣愉快学习是一种心理上的享受,而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精神上的苦役。因此,抓住学生心理,有效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成为课堂导入的首要任务。例如教学《荔枝蜜》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吃过荔枝吗?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其色泽和味道?”问罢,我出示一串鲜荔枝。顿时,同学们纷纷举手要说。我指名学生说,接着又请一名学生当场品尝一颗鲜荔枝,验证与说的是否相符。这时,我说:“鲜美可口的荔枝大家都吃过,但荔枝花蜜大家就不一定尝过。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杨朔的著名散文——《荔枝蜜》。”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2渲染型导入。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中,要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课堂导入时要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教学《金盒子》一文时,我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琦君痛失哥哥和弟弟的故事,把学生引入一种悲痛的氛围中,产生同情,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渲染这种悲凉的气氛,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奠定了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
3悬念型导入。有时候,一堂课就如同一座知识迷宫,要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主动揭示一个个谜底,就得在课堂导入时制造一两个悬念,来吊他们的胃口,使他们产生急于获取新知识的期盼心情。比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动画片——大群羚羊在慌乱中奔跑,一队猎人骑马持弓紧追不放。它们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溪,最后羚羊被逼到一个悬崖绝壁边。领头羊面对悬崖,回望猎人,悲哀地“咩咩”叫几声。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我打出一行字幕——想想羚羊如何逃生的办法。这种悬念式导入方法,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引起学生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导入还必须坚持几个原则:一是戒俗,即避免落入俗套,要给学生造成新鲜感;二是戒玄,不能信口开河。要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三是戒繁,要单刀直入,用浓缩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
二、培养灵活积极的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新的问题。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由分析问题开始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的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具有目的性、启发性和示范性。学生所提问题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下,或经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所发现的新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多提出这样的问题。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教学难点是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我先让他们进行小组学习,再小组讨论,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果他们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如百草园是乐园,乐在哪里?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子。为何不是乐园?为什么“我”寻问“怪”时先生不高兴?为什么“我”可以在非美术课堂上画画或溜出去玩耍,我们平时上课可以这样做吗?这些问题提出后,我首先给予充分肯定,然后要求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经小组讨论后他们很快达成共识:三味书屋的私塾生活枯燥乏味,是因为先生教学态度不好,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单调,很自然地领会到这是封建教育制度所造成的这一主题。学生这种积极参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对课文生动而深刻的体悟过程,是培养评议素养,发展智力的过程,也是优化思维品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启发提问,引导发问,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思维能力,还能把学习的体验和感受迁移到对人生的态度上,激发他们积极向上。
三、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语文课与其他课相比,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达到教化和陶冶学生的目的,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知道,教学的潜移默化主要靠课堂语言来实现。教师若能把课文中无声含情的文字,变为有声溢情的语言,娓娓道出,让学生乐听,拨动他们的心弦,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经验有水平的教师常常妙语连珠,用美的语言唤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对美的追求,使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饱满地自觉学习。
首先,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精神美、艺术美。并用自己全部情感去体味,进而把其中美的精华高度概括、提炼,加工成自己美的语言。
其次,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加工润色后的语言通过自己的口准确流利表达出来,使之呈现出一种艺术美,来感染学生。记得一次听课,有位教师陈述“祥林嫂死了”这个事实。他用一种异样的语调说:“祥林嫂。这个在人世上仅活了四十多年的孤苦无依的劳动妇女,就这样经历了生之绝望和死之恐惧的折磨之后,像一片枯叶那样被风悄然无声地卷离人世。在人们早已唾弃的尘芥堆里寻得了最后的归宿。”这种经过加工了的呈现艺术美的语言,一下子撩动了学生的心灵。
第三,教师要善于把握感情基调,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或严肃委婉,或活泼诙谐,还要配以合适的体态语言,来丰富课堂语言,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上述,充分发挥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该从主体的角度出发,从导入的设计、问题的提出、氛围的营造这三点入手,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条件,追求更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