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鞭策“三门干部”整肃“三拍干部”

2009-07-30刘巽达

民主与科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鞭策基层工作脑袋

刘巽达

干部群体中,两类人的外在特征比较突出,引起人们的关注,一类叫做“三门干部”,一类叫做“三拍干部”。

所谓“三门干部”,就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干部,这是典型的新公务员的成长路线图。“三门干部”最大的“缺门”,就是基本不懂群众。这些干部理论知识强,文化素质高,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不会与群众打交道:他们台上能演讲,台下却不能谈心;能跨省出国招商引资,却不善走街串户排解民怨争取民心。有些“老书记”之所以几十年集法官和调解员于一身,深受群众信任,并不是因为他们理论精通、能言善辩,而是他们对人情世故有着通透认识,对群众的愿望和心理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尤其是面对某些“刁民”的缠讼,介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千丝万缕一团乱麻,没有“两把刷子”别指望止争息讼——当你发现法律并非万能的时候,就得运用经验和智慧,杂糅政策和法律,对症下药,用药到位。这些“群众工作经验”非常重要,而恰恰是“三门干部”所缺乏的。因此,对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三门干部”宜加紧鞭策,赶他们到第一线去实践,并告诫他们不要自视过高,不要让学历、理论、文化知识等成为他们政治成长的障碍,而应该成为助力,帮助其做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功课。好在中共中央对此已经有了具体举措: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1/3,以后逐年提高。同时,要求有计划地安排招录到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一两年。这项政策应当看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公务员基本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引导有志于成为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加强基层工作实践,脱掉“三门干部”的帽子。

所谓“三拍干部”,就是“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决策后拍屁股”的干部。“决策”对于干部而言,是最见水平和功力的试金石。而干部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决策上。相对群众而言,干部总是“权高位重”的一群,他们的决策,关系着一方土地的安危。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圈子文化”、“一把手说了算”风气盛行的地方,“乱拍脑袋”的现象尤其普遍,制约缺位。而且现实逻辑往往表现为:有人敢“乱拍脑袋”,一定会有人敢“乱拍胸脯”,一旦决策失误,拍脑袋和拍胸脯者一定会轻易“拍拍屁股走人”。而买单者,就是纳税人,就是人民群众,就是一方财政。放过真正的“买单者”(责任人),是干部管理制度的缺失。决策究竟是“议”出来的还是“拍”出来的,关系到民主政治和民主决策的大是大非问题,乱拍脑袋和胸脯必须付出代价——无论是行政责任还是法律责任。可喜的是,最近河南省正尝试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三拍干部”予以责任追究,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同时制订转变职能、打造法治政府、改进和创新行政模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一系列举措,非常及时,非常有力!

“三门干部”需要多多鞭策,让他们成熟;而“三拍干部”需要严加整肃,让他们退位。调教处理好这两类特征鲜明的干部,应视作人才战略和用人制度上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鞭策基层工作脑袋
脑袋只有一个
Reading and Optional Choices 阅读七选五
青春洒基层服务助梦圆
浅谈疾控机构如何践行“两学一做”
创新意识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
走势蛮好的
走势图
这些恐龙的脑袋怎么那么奇怪
脑袋和西瓜一样
王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