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加拿大学习的日子

2009-07-29黄翠萍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老师孩子教师

黄翠萍

迷人的老太太2009年3月2日

2009年1月30日,大年初五,我们江苏省34名园长在省教育厅的组织下踏上了赴加拿大苏安学院为期三周的培训历程。担任我们班主任的菲利斯是个美丽迷人的老太太,她丰富的表情。明亮的眼神,快乐的声音,加上翻译流畅的语言。让我们丝毫感觉不到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她首先向我们介绍她的家庭,并让我们看她和丈夫的合影。这种很合乎人情味的做法。更容易让我们接受她,也更容易接受她对我们进行学术方面的影响。

她布置给我们的第一个作业,是像她一样用几种物件介绍自己的家人。

深夜一点钟,因为时差暂时还没倒得过来,醒后再也睡不着,我就干脆做起作业来,选了几张照片,想办法用英文讲述其中的故事:

这是我的女儿,她是高三的学生,临行前她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救命”的英语及各种日常对话,并反复强调“不能单独外出,以防走丢”。

这是我的父亲和母亲,父亲81岁了,他是我最尊敬的人,去年他学会了给母亲注射胰岛素。母亲今年春节拍照片的时候情绪不高,竟然说:“给我单独拍好一点儿的照片,留作遗像吧。”我很担心母亲的身体。

第二天上课后,老师让我们说说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大家纷纷在一张大纸上写着:“孩子是天真、纯洁、好奇的”“成人要尊重他们,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要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放手让幼儿去操作,促进孩子的发展……”老师听后问我们:“你们都知道很多,但是你们的幼儿园教师都有同样的观念吗?”这话让我深思。园长的思想成为教师的理念并外化成行为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之所以漫长艰巨,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年轻和缺乏经验,另一方面,是不是我们传达思想的手段出现了问题?

菲利斯告诉我们,她在学校担任校长的时候,最喜欢组织小组活动,或召开小组会议,主要目的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安排教师与顾问协商讨论孩子认知、数字等方面的问题。每次讨论如果形成书面材料,一定会进入到执行阶段,这样能将教师素质逐步提升上来,帮助支持教师了解孩子,最终让孩子受益,使孩子健康成长。她的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这与我曾经在管理工作中用过的“深度会谈”极为相似。

我也发现,如果仅是依靠开大会,做讲座,对改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的理念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的单向传递,听者无机会与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无法让自己的思想与他人进行碰撞。而小组深度会谈、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位成员都有机会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观念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所以我经常带领全体班主任、中层干部、园务委员会成员进行深度会谈。当大家研讨一个问题时,我总是引导大家向纵深开掘,让大家从看似简单却充满创意的做法中提炼出教育思想,或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操作模式。目的是要大家通过深度思考,形成高境界的教育思想。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有时比向专家学习更有效,因为大家面临许多相同的问题、相同的目标和相同的障碍,因此彼此的方法可以相互借鉴、启发,一个人取得了成功,她的方法对其他人而言就更有实际意义。

菲利斯让我发现,有很多事情其实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自信同样很重要。

每一个人都很重要2009年3月9日

在兰卡斯特公共学校(Lan-caster Public School)活动室的墙上挂着的不是世界名画,而是本校教师的巨幅照片,上面写着鼓励孩子们多阅读的话语,学校里这样的宣传画有很多张。墙头照片上教师们亲切、和善而又骄傲的神态,让我觉得在这样的学校里做教师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最让我感动的是食堂里的一位工作人员。进入她的工作场所时,我看到的是她开心的笑脸。她还热情地向我们讲述自己的工作,回答着我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厨房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各种食品都用保鲜袋封好。我相信凭着她的敬业与热诚做出来的饭菜一定会让大家吃得很香。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被尊重、被看重,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即使苦点累点他也觉得值了。由此我想,我们的管理者是否也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管理风格。是不是最大程度上尊重了每位员工?如何从每个细节都让大家觉得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呢?

孩子的学习模式与教师的责任2009年3月10日

这位老师名叫辛迪斯·亨特,她是皮尔学区校董会成员。她讲座的主题是“大脑与学习模式”。她认为。孩子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与交往的欲望,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教师的作用是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机会,不使其掉队。基于孩子的特征,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己学习,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孩子的社交、学习等各方面的能力均在游戏中发展。

加拿大幼儿园提供两年的教育,第一年是交往能力的提高,第二年是学习能力的提高。每个班上有17~25名孩子,一位老师包班,除非有智障孩子才能配备助理,偶尔也有志愿者参与幼儿园活动。幼儿的游戏以自主游戏为主。孩子自己选择,没有更多的规则。只是开展新游戏时要注意:首先教师必须示范;其次是让孩子喜欢。这样才能保证游戏成功;第三是养成孩子具有责任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第四是让每个孩子在学习后进行反馈,这样孩子才能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教师在设计一个游戏时要问自己:这个游戏对孩子有什么促进?辛迪斯给我们准备了大量的玩具,让我们在教室里模仿孩子玩,要求我们玩完后汇报自己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发展孩子哪方面的能力?由于汇报时各组只是关注自己的情况,因此秩序很是混乱,这时老师提醒我们:各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一定要关注。老师之间也要讨论如何关注同伴。

由于她们是如此注重孩子的游戏,所以,园长会将大小玩具全部买够,以达到足够让孩子们玩的数量。幼儿园中玩沙、玩水也不可缺少,而且任何时候她们都不会将水桌藏匿起来。孩子在游戏上享有充分的自由,甚至可以自己带玩具比如小自行车等。来幼儿园玩。

她们同时强调给孩子写字的工具要多,笔的大小、颜色、粗细等,老师都要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有种作家的感觉。

辛迪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孩子而非控制孩子: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简单介绍新玩具并示范;对孩子活动后进行测试以作为反馈的依据;多问孩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喜欢玩哪些玩具”等。

同时,教师要对以下几方面负责:(1)教学大纲。(2)注意孩子的个体差异,教师有责任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3)教师有责任对家长进行指点、沟通,让家长明白孩子在幼儿园是受尊重的。(4)教师要保证每个孩子的潜力都得到重视,要给孩子进行评价,并将报告送给家长,让家长明白孩子发展到了什么水平。这报告对校长和教师也很重要,聘请教师时需要提供这样的资料。

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1)由日常观察记录积累的资料对孩子进行评价。(2)在测试的基础上,对孩子下一步要学什么进行指导。(3)总结资料,要交给校长一份。

加拿大的“瑞吉欧”2009年3月11日

在加拿大,我们也听到了关于“瑞吉欧”的讲座。给我们讲这堂课的是约克大学教授卡洛安。她讲的是瑞吉欧理论。

关于瑞吉欧的文章在国内我们已经看过很多了,但是卡洛安认为,不同的国度可能对其理解不尽相同,她详细向我们讲述了她去参观瑞吉欧的感受,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孩子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加拿大的年轻父母普遍认为孩子太小了,需要成人的帮助。瑞吉欧则认为,孩子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多维的,不是单一的,因而教师应创设环境让孩子充分与其接触。启发孩子发现大自然各物种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五岁的孩子做出一个泥塑的大树,孩子会说:“这棵树很久没有喝到雨水,快枯死了,现在下雨了,树根很兴奋,它苏醒了……”对教师而言,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尤为重要。

二、孩子需要与他人之间进行沟通与合作。教师总喜欢让孩子独立做一件事,其实这是不行的,孩子渴望并且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某种任务。

三、师生有权力在活动中都感受到美与快乐。比如让孩子到小公园里去捡东西然后进行分类。

四、关于差异。孩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加拿大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是一样的。因为加拿大只注重读写,孩子的其他能力受到了忽视。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一样处处出色,这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差异一定要受到教师和家长足够的重视。教师必须了解孩子的视角及思想,相信每个孩子有能力创造文化并让他人分享。

五、环境是孩子的第三大老师。让孩子多看外面的世界或将它搬到教室里来。学校的结构应该反映城市的结构。孩子需要四处走动,活动个不停,如果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大脑不会发育得很好。

六、重要的事情:教师要做记录,进行研究,记录的作用是观察了解孩子的思想。一个孩子一个本子。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他们的言行。(听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作为我们园长,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也给教师准备一个文件包,时时用文字或照片来记录她们进步的轨迹,那么,每个教

师的成长经历不也可以一样鲜活吗?)

八、请一些音乐人来幼儿园与孩子一起活动,或让孩子接触艺术家以及艺术家的工作室。

九、为每项活动的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或计划,让孩子更多地去接触外界事物,获得各种不同的经验。比如,带孩子去大剧院时引导孩子观察图案各异的柱子和色彩斑斓的穹隆圆顶,然后让孩子画下来;把乌龟放在镜子上爬过,让孩子们惊喜地看到它腹部的奇特图案;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塑料制品等安全的东西,但不要忘记细致地教给孩子一些玩有危险的物品的操作技能。如玩玻璃制品时的注意事项。

卡洛安认为,在加拿大,瑞吉欧思想要真正形成起码需要15年时间。

一次主题活动2009年3月12日

第二周参观了多伦多的Biship Strachan School,这是一所女子学校。两位大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们的一个主题活动:“树的生命”。这个活动与我们国内的主题活动类似。她们从以下途径着手:

一、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先给孩子欣赏一些关于树的世界名画,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让孩子各抒己见。老师则记录孩子的发言,了解他们目前已知道的关于树的知识及兴趣所在,以探测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树。这时孩子们的感受与想象力是千差万别的,老师要及时书面记录孩子的语言和表现,并拍些照片,便于总结。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话被老师记下来了。这样孩子会觉得受到了老师的尊重。引导孩子看真实的树,观察其结构、颜色、味道,一起互相交流,让孩子谈不同时期的树有什么变化,感觉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自己将一些东西进行分类。比如不同的树叶、树枝等。最后老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孩子去表现自己的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老师之间应该互相提问,而不仅是孩子问老师答,或老师问孩子答。

下面是记录下的孩子在这些活动中的真实话语:

“世上没有树了,人类怎么活?”

“树可以散发出氧气,让我们呼吸。”

“有些树很高大。树抵挡住坏的气味……”

“空气是天上来的。风来时会抓到一些空气。带给我们……”

“如果没有树,我们就没有家了。”

老师发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感觉是那样地细腻,他们用放大镜看树叶,或把各种叶子通过投影仪镜头投射到屏幕上仔细观察,慢慢了解树的每个部分,孩子们自己发现了树的脉络,知道它有像人类的血管传递血液一样的功能。

有一个小女孩说有棵树生病了。不让别人碰它,每天写些小纸条贴到小树上跟小树对话,几个小女孩还做些树叶之类的物品作为礼物送给小树。

还有孩子将透明纸画上线条,贴到脸上。像皱纹,说感觉自己像树一样老了。老师也写了一些诗歌,问孩子:“你觉得树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说:“树跟人一样花开花落……”

在一个班上,我们看到教师在电脑上记录着每个孩子对这次活动的认识,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告诉老师自己的看法,老师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孩子反问:“为什么?”并摇头表示不同意老师的看法,又将自己的意见重新陈述了一遍。老师如实进行了记录。平等、尊重、欣赏等观念在这个细节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艺术技能与儿童2009年3月17日

丽兹·泰勒是一位幼童教育咨询师。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她跟班主任菲丽斯一起表演歌曲,很是有趣,接着给我们读了一个故事,说明孩子做事情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有一个小姑娘在老师让她画画的时候说:“我什么也不会画。”并且恼怒地用笔把纸戳了个洞。老师看见后,却对她说:“请签名!”小姑娘在纸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早上,她来到学校后惊奇地发现有着自己签名的圆点画被镶嵌在一个画框里挂在了墙上。小姑娘仔细看了看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后自言自语起来:“其实我可以画得更好一些的。”此后,她天天练习画各种各样的圆点,最后还用很大的画笔在墙上画,结果,墙上出现了一群漂亮的颜色各异的圆点,引来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孩子终于获得了成功,变成了一个快乐自信的孩子。她还学会了用同样的方法去鼓励自己的同伴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就能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孩子画好画后总是要告诉成人背后的故事,某些时候,孩子画画的水平高低并不重要,但这个过程能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有时候,孩子也会将自己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觉得自己画的画也像画家的画,会很开心。但让丽兹最感到伤心的、心碎的事情是看到孩子的作品在墙上是那样地相似。(当老师用了这个伤心、心碎的词时,我们感到很震惊。)

她又给我们讲了另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很喜欢画画,他将家里各个角落都画上了画,妈妈骂他,并将他的工具全部束之高阁。孩子没办法,只得在自己身上画。

丽兹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园长怎样为教师的艺术教育活动服务呢?”我们纷纷发表意见:“经费的支持,理念的认同,要认识到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可以请艺术家来园进行培训。”“给孩子一个专门的活动室,可以尽情作画。”“通过一些孩子的作品展示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园本文化中要渗透这样的理念。”丽兹老师表示赞同。她说,绘画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决策力。

猜你喜欢

老师孩子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