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09-07-29张立华
张立华
学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教师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特殊使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与学生达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特级教师阮翠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容,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的教学语言令人赏心悦目,这都给人们很大的启示: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宽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将其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课堂上,允许学生插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疑,才能启动创造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敢对教材说“不”学习《在山的那边》一文时,有学生对结尾提出异议:“诗的结尾写道‘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眼睛为什么不换成‘心灵?我觉得‘心灵比‘眼睛更好。”所以结尾可再令学生揣摩细思。
学生敢对教师说“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应鼓励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例如教师范读课文哪个读音不准,教师板书哪个笔顺不对,学生总会指出、纠正,毫不“留情”。
实施课堂激励,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批评起消极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很少用或不用“不对”“你错了”“你不对”等词语,以免造成学生畏缩不前或不知所措。表扬起加强行为的作用,要经常对学生说“很对”“就这样做”“你真行”等词语,来巩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信心。但同时也要力戒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尽可能发现或挖掘学生如果学生是一个学习较差而自卑心又较重的学生,那教师则可从他的长处入手寻找成功的信心,把这种信心带到学习中来。
鼓励也要一分为二虽然多鼓励要比批评更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但也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若一味鼓励而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就会造成学生盲目自大,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在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及时纠正。
教是为了不教
在10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应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近一年来,更深有感触。笔者认为,其最高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传统的教学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语文教师每次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教师讲得滔滔不绝、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因此,上新课前教师应进行精心的准备,如要考虑怎样导入新课才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范读课文时,怎样做到声情并茂、感染学生;讲课时怎样更富于激情,组织精彩的语言去引导学生;作业讲评时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如:课前预习的习惯;勤查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坚持写日记、随笔的习惯;坚持有选择地看课外书,并摘抄精句精段的习惯;等等。养成这些好习惯,学生学好语文已经成功一半。
改变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教法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如:讨论法、学生上课法、师生互动法、以练代讲法、阅读欣赏法、表演法等穿插进行,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而不是机械地被动接受,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抄”,每周摘抄2段以上的优美文段,然后随时随地把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下来。写作文时进行定时训练,由60分钟过渡到40分钟完成800字的文章。写作之前,不去讲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捆住学生的手脚。写好以后及时组织评改,这项工作也交给学生完成,可以分组互评、自评等,写上评语,打上分数。然后讨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人人发表意见。最后教师总结,再把作文交给学生本人,让其写上作文的后记(总结本次作文的得与失)。实践证明,此种方法长期坚持,效果显著。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能力,才能打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也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教学境界。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