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陆撤除对台导弹没有时间表

2009-07-29钟坚

凤凰周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飞弹两岸关系数量

钟坚

一份不菲的新年“贺礼”被迫不及待地打开,任人评说。不过就目前的情势而言,这或许只是一种孩童似的憧憬,因为它们的主人并没有任何表态。本港媒体近日有消息说,大陆内部正在达成共识,未来会就后撤东南沿海等地的导弹作出单方面安排。消息称,后撤导弹是为签订和平协议做铺垫的。而和平协议的前提为“一中原则”,基础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元旦讲话中的“结束两岸内战延续的政治对立”。

与此消息对应的是马英九近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专访时的一次表态,马对日本记者说,中国大陆撤走针对台湾的导弹是两岸和平协商的前提条件,他指两岸经济正常化对双方有利,也对亚洲地区带来很大的好处,呼吁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支持他对改善与中国大陆关系的努力。

自马英九上任以来,两岸关系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事实。2008年底,两岸先后实行开放“大三通”,熊猫赠台,帮助金融海啸中的台胞解困等善意举动,在2009年元旦例行的胡锦涛政治讲话中,首次呼吁两岸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就军事问题接触交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但大陆有专家认为,两岸就台湾对美国军购、政治互信等诸多方面尚未达成完全一致意见的时候,大陆单方面撤销对台导弹部署为时尚早。考虑到台湾政局复杂的问题,建议采取渐进式、对等军事互信的做法,以解决导弹部署问题。

对导弹部署数度猜忌

从2008年6月以来,台湾岛内有关大陆减少对台导弹数量的消息此起彼伏,这些报道大多信息来源模糊,值得玩味。本港媒体近日的一则消息披露,中南海透过各种渠道,了解要达成和平协议,台湾人最希望北京作出什么象征性行动,竟然是“撤除对台飞弹(导弹)”。

早在半年前,台湾媒体传出大陆“不排除在今后逐步撤减对台飞弹数量”的消息。据台媒爆料,吴伯雄私下与胡锦涛会晤时,大陆高层向国民党高层私下表示,国民党执政后,已无“法理台独”可能,未来不会再增加对台导弹部署,原本对台导弹也将“束之高阁”;日后不排除在汰旧换新时,逐步撤除对台导弹数量。

其后,台媒又节外生枝,报称在吴伯雄返台不久,台根据最新的情资发现,大陆在沿岸部署的导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还新增一个导弹基地,而且对该阵地的卫星照片清晰可见。台军方称,大陆导弹精准度已大幅提升,根据军方评估,约200枚数量,就可将台湾西岸的战机跑道全数瘫瘓。

左下图:台湾的“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

台媒的报道一时在岛内引起舆论大哗。不过舆论的炒作并没有罢休,台湾《联合报》2008年11月以《共军“新一代航母杀手”射程涵盖台湾及附近海上交通线》为题透露一个惊人的消息:两岸积极复谈的同时,大陆对台导弹部署不手软。我方情资单位证实,射程400公里的“鹰击-62A”岸舰导弹即将于大陆东南沿海完成部署,台湾及附近的海上交通线都涵盖其中。

大陆对台飞弹话题,一直是几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挂在嘴边的话题。从李登辉公布大陆部署600枚短程导弹开始,到台湾政府最近一次公布,大陆对台飞弹数量是1328枚,几乎每年李登辉,陈水扁都要公布一次“大陆对准台湾的飞弹数量”,极力在岛内营造“台湾挨打”的悲情。本港有媒体称,民进党执政8年,每逢选举,“大陆飞弹对准台湾”成为民进党选举时的“最大助选利器”,飞弹俨然成了两岸关系的温度计。

然而涉及对台导弹数量的问题,只是台湾一方的说法,大陆方面从没有予以公开的证实。“内地方面从来没有官方的数据,说明有多少导弹对准台湾,这都是台湾当局和媒体自己的猜测,能否以此为凭是一个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陈星教授说。在他看来,撤减导弹数量意义不大,因为依现有大陆中远程导弹的有效射程,即使是撤到新疆,照样可以打到台湾那边。而对台导弹主要是以机动发射为主的M族短程导弹,机动灵活转移和重新部署都较为迅速。

军事互信是前提

类似对台导弹话题,厦门大学两岸关系研究所李鹏教授认为,这是两岸不正常军事关系下相互猜忌的一种表现。在两岸关系改善的关键时期,军事互信现在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为防范大陆军事威胁,台湾每年加强对美武器军购力度。早几年,台湾在东引岛部署射程可达120公里的“雄风二型”陆基反舰导弹,率先打破了两岸间在军事上不做所谓的“前进部署”的默契,也就是在台湾海峡接近对方的敏感区域不部署射程大于80公里的导弹。

这一默契对减轻台湾海峡的军事对峙气氛曾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自1995年之后,台军就在东引岛部署了“天弓一型”防空导弹。大陆军方报纸《解放军报》称,现今布防的“雄风二型”导弹是台湾自行设计制造的对舰导弹,装有190公斤的高爆炸药,具有相当高的破坏力,一旦完成部署,可以“有效封锁大陆闽江口”,台湾将“占有制海的军事优势”。

右上图:大陆自行研制的“鹰击-83”反舰导弹。

“其实台湾领导人要求大陆减少对台导弹,以削减民众安全顾虑的落脚点,不应该放在是否撤减导弹的问题上来,撤导弹只是两岸军事或政治关系上的一个小问题,但现在被有人无限放大。”李鹏认为,两岸关系真正要解决的是军事互信问题,亟须建立两岸正常的军事化的交流合作。如谈不上合作,先交流,建立正常的军事互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问题都好解决。

现在,台湾方面例行的每年一次的“汉光”军事演习已经改为两年一次,但大陆东南沿海每有军事行动,都被台湾方面作负面解读。即使是国民党高层也坦言,要大陆全部撤除对台千枚导弹,在战略上不可能,因为大陆要考虑的还有美、日与区域情势的评估,而且大陆军方认为,不能排除未来第三“入侵”台湾的可能性,届时大陆将可驰援。

减少对台导弹数量争论,李鹏认为,实则是折射出大陆与台湾地区领导人在两岸关系上的不同思维反差,大陆方面往往从宏观大局着眼,但台湾往往从小的细节方面说事。这也跟这几年,台湾在政治上的短视很有关系。

撤导弹换台弃军购

现在台湾方面尽管再三要求大陆“撤飞弹”,但自己却也心知肚明,因为不解决根本的“以武谋独”、“挟洋自重”的问题,大陆的导弹即使后撤,终有一天也会再度部署,甚至数量远胜从前。“不同于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互动合作,两岸军事是政治互信合作的最后一块领地。”陈星说,军事互信合作领域最为敏感,动作也最为滞后。

在目前两岸政治缓和的氛围下,有台湾问题研究人士建议,大陆可冻结沿海导弹部署的“增量”,换取台湾方面冻结未来4年内的对美军购。即大陆在台当局第一个4年任期内,全数冻结福建、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份的导弹部署增量,导弹数量不再增加:若马英九可以连任至2016年并持续冻结对美军购,大陆方面则采取更大动作,撤除湖南、安徽、浙江三省的导弹部署,并将福建对台导弹总数减少至原先的2/3。一旦台当局立法永久冻结对美军购,大陆会以相应的法律位阶确认,永久性撤除沿海各省对台导弹部署,并承诺给予台湾最大的军事保护。

只要台湾方面无意继续以武力对抗,或是放弃“以武谋独”的投机心态,大陆的导弹自然就会逐渐消解,甚至永不部署。但这一切,需要台湾方面拿出切实的行动来予以证实,并付诸行动。陈星教授认为,两岸若没有建立一个对等、渐进、务实的军事互信机制,减少对台导弹数量的说法,只能是一个低级政治议题的反复操弄。

“只有建立政治互信上的军事互信,才是最重要的。”李鹏说,大陆当然有一些国防上的考虑,也必然在东南沿海部署一定的导弹和武装力量,台湾方面把两岸关系和平进程前提说成撤导弹,只能说是扭曲和简单化了两岸军事安全关系。

编辑 萧方 美编 青年

猜你喜欢

飞弹两岸关系数量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