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体育游戏和心理保健

2009-07-28张晓明何焕好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

张晓明 何焕好

[摘要]本文论述了体育游戏的概念、分类、本质特征及其在幼儿心理保健卫生的价值;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提出在体育游戏中渗透对幼儿实施心理保健卫生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 体育游戏 心理保健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幼儿增强社会适应力。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体育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大最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机能的完善,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莫定基础了。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强学前儿童的竞争意识、独立表现意识、群体意识等。同时,在体育游戏的带动下,学前儿童也会产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还可以促进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一、体育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然促进

1.体育游戏的概念、分类、本质特征

(1)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体育游戏是以游戏为活动形式,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具有浓厚娱乐气息的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的一种特殊体育运动。

(2)体育游戏的分类

体育游戏在体能上分为:走、跑、跳跃、攀登、钻爬、投掷等各种游戏。在使用器械上分为:滑滑梯、荡秋千、掷飞盘、转呼啦圈、球类、棋类等各种游戏。其中,球类游戏又因为所用球的不同,可以分为皮球、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各种游戏。从素质要求上,分为速度类、耐力类、灵敏类、柔韧类等。从情节性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情节性较强的游戏区分出来,称之为情节游戏;从是否扮演角色形象又可将有些游戏区分开来,称为角色游戏;从合作性与对抗性这两个角度,又可以将有些游戏区分开来,分别称之为合作游戏和对抗游戏。

(3)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刺激性和竞争性;集体性和协作性;规则性和公平性;假想和现实等特点特征。游戏是儿童向成人发展过程中的行为,游戏伴随着童年的生活、儿童的发展在游戏中逐渐实现。游戏之所以具有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功能或作用,是特征所决定的。

2.体育游戏在幼儿心理保健卫生的价值

(1)体育游戏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人的智力发展是建立在大脑这个物质基础上的,运动医学进一步说明,参加体育活动有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学前儿童正处在大脑发育旺盛时期,通过适宜的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经神经传导刺激大脑发育完全。体育活动能改善幼儿神经过程的不均衡性,促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加深,使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促进神经系统功能进一步改善。

(2)体育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体育游戏中,其环境和条件是动态、灵活多变的,儿童在感兴趣的游戏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这就为儿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可能,并且可以对自己参加游戏活动的行为做出反应和选择。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揭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道路,是儿童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体育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体育游戏对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有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的体育游戏,如接力赛、跳大绳、儿童足球等体育活动把儿童们组合到一起,孩子们在这种紧张愉快的气氛中既锻炼了身体又逐步树立了团队精神。可以说,经常在这种模式的教育下,儿童慢慢学会充当不同的角色,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和学习做人的规矩,从而学会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

(4)体育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良好个性积意志品质的发展

体育锻炼能够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发展。良好的情绪能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而幼儿体育中,体操游戏等一些优美的动作和吸引人的情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是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在这种情景当中,幼儿不怕困难,勇敢行动,意志得到锻炼。

(5)体育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包括失败的令人沮丧的体验,或者恐惧体验,包括成功带来的愉快和愉快重复的体验。这样培养了幼儿主动积极的社会行为及自信心,消除了孤僻、畏缩行为。在体育游戏中,不同的动作可以使学龄儿童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大大加快大脑髓鞘进化的过程,使神经系统的综合调节能力得到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趋向和谐,从而较好地调节情绪、情感,使儿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

3.体育游戏矫正幼儿不良心理行为的作用

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幼儿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治。教师在运用游戏来矫治幼儿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有针对性。这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逐渐改掉不良的心理行为习惯,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行为习惯。吕晓昌研究提示,受试幼儿其行为表现存在这样的共同趋势:在基线阶段的幼儿不良心理行为表现比较严重,第一次体育游戏矫正介入后,经过一定的反复,逐渐改善,体育游戏矫正撤销后,幼儿不良心理行为渐趋恶化,体育游戏矫正再度介入,他们不良心理行为逐渐减轻或逐渐消失。幼儿不良心理行为的改变主要是体育游戏矫正的作用。

明君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幼儿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员在做各种活动中观察到,实验组的孩子神经反应非常快,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对于身体的运动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的同时得到相应的发展。体育是一种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它的内容和形式与儿童先天好动的行为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社会性也与儿童的积极探索社会的心理发展特征是相符合的。体育的娱乐性和竞争性与儿童的活泼可爱、积极向上的心理个性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体育运动是儿童生长发育、全面发展的好伙伴,儿童喜爱运动,儿童需要学前体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体育游戏中的启示

1.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因素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环境因素,主要是包括家庭与社会(包括幼儿园);另一方面,是内在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幼儿已有心理能力,如社会交往、语言等。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主体性原则与游戏法

幼儿心理健康保健的原则和方法在体育游戏中实施幼儿心理保健教育过程中,根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实际需要确立的,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活动性原则

要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充分考虑教育者、教育环境、课程和教学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强调活动过程的教育性和科学性,让幼儿在参与体验中获得有关经验,得到成长与发展。游戏是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幼儿的能力也是在游戏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潜能。

(2)主体性原则

要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主体,所有工作都要以幼儿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幼儿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去认识自己的各种行为表现,体验在活动中的各种情感,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3)游戏法

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科学、合理、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游戏法利用各种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以自身的感受和经历去体验社会生活,巩固和丰富对周围生活的基本知识,促进身体、智力、品质、创造力的发展,领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游戏以直观、形象、灵活、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等特点,能充分满足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需要,让他们感到自由、快乐、自主、轻松,这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践活动。

三、在体育游戏中渗透对幼儿心理保健的实施对策

1.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郭平平认为,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1)具有正常的智力,应有与自己年龄相符的智力水平和相应的正常行为;(2)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适应能力强;(3)具有良好的情绪,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4)能和他人保持正常关系,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经常与多数幼儿建立良好关系,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占主导地位;(5)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是一致的;(6)没有较为明显的心理疾病。如孤独症、多动症等。

2.体育游戏的空间环境营造

创设良好的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如幼儿园的一草一木、幼儿园的建筑等;也包括心理环境,如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氛围等。老师不仅要以理解宽容、平等、尊重的目光看待幼儿,而且要引导幼儿处理好各种矛盾,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身心得到发展。

3.物质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天地,其活动环境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要服务于幼儿的健康茁壮成长,户外环境的布置应体现多样化的特点。

4.心理环境

精神心理空间的营造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幼儿教师,应在带领幼儿锻炼的时候,把握住幼儿的性格特点,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安排。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在言语和行动上处处照顾好每一个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功。

5.培养幼儿在体育游戏的主体性

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凡是能够让幼儿自己选择、计划、准备和作出决定的地方,都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明确的意向,学会确定自己的选择,活动器械也由幼儿与老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准备,这样幼儿就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参与活动场景布置在提供有利于幼儿参与的材料。提出任务,引导幼儿动脑想象设计,动手摆放材料。参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参与活动后的整理工作。在活动时间结束时,鼓励幼儿参与整理活动场地。这能帮助幼儿感觉到他们对活动材料应负的责任。参与活动的评价通过参与活动的评价,幼儿看到他们所制定的计划与活动之间的联系,能对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更清楚的认识。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我们给幼儿一定自主、独立的时间,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探索活动安排在开始阶段教师可明确提出操作要求,但不作任何指向性说明,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氛围,帮助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玉杰.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2]刘聪等.论体育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价值及其运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8).

[3]刘亚.浅谈体育游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01).

[4]杨月敏.试论体育游戏对学前儿童健康人格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5,(04).

[5]杨保建.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06).

[6]吕晓昌.体育游戏对矫正城市幼儿不良心理行为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03).

[7]明君等.体育锻炼对幼儿身心影响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01).

[8]董静,郭敏.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02).

[9]邓明.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4,(06).

[10]郭平平.浅谈幼儿期的心理保健工作[J].学前教育研究,1997.

[11]王丹.浅谈幼儿体育活动的空间营造与心理尊重[J].时代教育,2008,(05).

猜你喜欢

体育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体育游戏对寻甸县仁德二中体育教学的意义及其应用分析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