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贯穿音乐教育始终的审美教育

2009-07-28杨云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审美教学音乐教育

杨云杰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教育,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应该以教育学生知道音乐的美,制造音乐的美为己任。音乐课既是审美感知的过程,又是师生双方共同探索、认识与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审美为中心、遵行审美教学的规律来实施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享受 审美教学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教育,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应该以教育学生知道音乐的美,制造音乐的美为己任。这并不是能唱好一两首歌、演奏好一两首乐曲就能实现的,还应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因材施教,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自己的认真总结,和学生一道共同探索、实践,感受和体会是:音乐来自心灵和悟性,它需要学生的勤奋,更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师生间的交流。老师应该把这种启发、引导和交流放在对学生的情感、心灵和思维的审美教育上。同时,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音乐老师在实施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掌握审美素质的内容及其内涵、规律和意义,才能为学生今后报考专业打好基础,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

一、关于审美教育的内容及内涵

1.有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音乐老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文化修养,包括对声乐、钢琴、弹唱、指挥方面的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范唱、范奏,组织学生进行大合唱排练等。再者,文化修养的高低决定了教师能否完整地演奏、范唱。因此,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2.有音乐教学与心理审美方面的知识。音乐教师只有全面地、系统地掌握音乐教育与心理方面的知识,才能因材施教,正确研究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用人类积累的音乐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把人类文明对音乐艺术的要求变成为学生自觉的需要,把社会的意识和他人的意识经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要熟练地掌握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就要潜心研究学生的感受、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规律,这就是审美的感知过程。通过灵活具体的审美施教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有较强的音乐施教能力。优秀的教师立足于教育舞台,靠的就是施教能力。从国内外的许多器乐、声乐比赛到业余的器乐考级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优秀学生的老师,其施教能力比较强,懂得因材施教,可以说这就是音乐教育目标认识与创造的重要环节和归结点。因此施教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施教能力应包括:

(1)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判断,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水平进行加工,便于学生易于接受。

(2)对学生进行传导的能力。对学生的传导能力包括:教师正确的语言、手势、姿态及工整的板书等。

(3)组织管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组织、领导、监督和调节。

(4)好的仪态和气质。好的教学姿态与气质包括:教师整洁的外表,优美的姿态等。

4.掌握一定的现代文化知识。21世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多媒体、电视、卡拉 OK、CD、VCD等现代音乐传播与表现方式的运用,使音乐涉及的方面更宽广,也拉近了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有条件的学校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教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于审美教育的规律

审美教学既然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教育,则遵循着审美的规律:兴趣性、形象性、多通道感知性以及参与性。

1.兴趣教学。兴趣教学就是对教学中的生动性、趣味性、娱乐性而言,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使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力,要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不感到枯燥乏味,在充满审美兴趣、参与欲望和兴奋的过程中,去获得积极主动的审美感受与经验,使学生知美又如美,赏美又得美,收到最佳的审美效果。

2.形象教学。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声、织体等都是在刻画形象,如贝多芬的《命运》开始的三连音,刻画命运的敲门声;《粱祝》中大、小提琴的问答;圣•桑的《天鹅》纯朴、优雅、娴静、高洁,无一不具有形象性。在教育学生时应选一批艺术形象鲜明、有感染力的作品进行引导,尽量用作品中的形象化特征感染学生。

3.多通道感知。音乐的审美效应主要是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除此之外人们对于音乐的感受还有其它的辅助通道,如运动、视觉通道等。

音乐感知心理和音乐教学心理更是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且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感知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一切可能性,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多层面的审美感知与探索。

4.参与性。音乐教育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提倡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行为,让他们对音乐做出积极的反映,获得主动的审美感受。

三、关于审美教学的意义

艺术的生命和存在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出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更在于独树一帜的审美理想和追求。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其作用体现在其审美意义。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感于乐”,提倡“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甚至把“乐”置于安邦治国家的第二位。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任何音乐作品的核心都是审美作用,其审美意义是通过审美作用来实现的。

1.音乐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和意义。音乐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联想、判断等,并以潜移默化的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意识、观念,进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实现审美享受。前面所说的《天鹅》,由于作者使天鹅成为纯朴、优雅,娴静、高洁的象征,体现了人们对此品性的赞美和向往,所以碧波荡漾的钢琴平静的琶音,那描绘天鹅昂首缓缓浮游的高贵姿态的大提琴的旋律,给人以愉快安详的感觉,使人陶醉在音乐的美感之中,引起无限美好的遐思和向往,使心灵得到净化,让教育自我完善、融为一体。

2.音乐能直接地调节人的情感。音乐能感动别人,感动别人就是享受自己,享受自己心灵最美的部分。音乐通过人们的审美感知,能直接调节人的情感、人们对感情色彩的审美体验,并引起共鸣是显而易见的。

《粱祝》这首被世界称为蝴蝶协奏曲的展开部中,激烈的抗婚场面,楼台相会互诉衷情的情景,蕴涵了对封建道德强烈反抗的内容。这种希望自己在感情上获平等权利的道德内容,恰恰是大多数人精神生活的道德需要,因此,这部协奏曲无形中起到了道德教育的作用。

目前国家在大、中、小学中提倡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加强大、中、小学中各种层次的艺术教育,对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质量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长期不懈地实施。受教育者在提高知识修养、道德修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总之,把音乐审美教育贯彻于音乐教育的始终,在现阶段显得十分迫切,充分发挥这一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全方位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2.

[2] [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70.

猜你喜欢

审美教学音乐教育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
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