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性
2009-07-28蒋思庆
蒋思庆
[摘要]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主,对为何要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教育以及如何加强其人文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重要性
一、人文素质概念的界定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将人文知识经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为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之物。其外显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为目的的科学。“人文社科知识”则主要是指文学、哲学、历史等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这些学科的知识常常凝聚、整合为一个民族和国家人文精神之精华。文史哲,尽管各有其特点,但无不以关怀人自身,关怀人的生命价值为主旨,以面向人类的现实和未来前途为己任。它们通过批判和反思把人们从种种迷茫和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人和社会的不断健康发展。
二、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体育,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特殊专业,其学生除了与一般大学生有相同之处外,还有其自身所固有的专业特点。
1.长期过窄的专业教育模式以及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忽视,再加上“文革”时期教育的劫乱,造成了大学的某些畸形发展以及一代、一代学生素质缺陷的积累,并成为教育的顽疾,这是很令人痛心的。现在大学的许多体育教师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大多是当今学校教师的主力,但又是“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自身文化功底的薄弱非常不利于其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有着较高的造诣,但缺乏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人文素质不高,很多教师不能寓基础教育和人文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2.体育院系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要承受着比其他各系学生更重的负担,如比赛、训练后体能的大量消耗,以致于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学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更何况是人文社科类知识了,这样也就决定了他们虽然有良好的体育素质,但文化素质平平。“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体育院系的学生,从中学时就开始参加体育训练,课余时间大都花在了训练上,文化课学习上的时间较少,而且,从中学起他们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致使文化课基础较差;另外,一些学生学体育并非完全是有体育天赋和出于对体育的爱好,而是对文化课的畏惧所致;还有一些本来具有体育天赋、文化成绩又较好的学生,受“学习不好的学体育”的影响,囿于面子而去爬学术的“象牙塔”。体育长期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其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欠缺也就难免了。
3.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大学前参加各种体育竞技比赛的机会较多,颁奖的机会也较多。经常参加各种竞技比赛,使他们享受过胜利的喜悦,也尝够了失利的滋味,懂得了体育竞技活动是运动员之间、教练与运动员之间、教练之间等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共同接受检验的过程,是一个团队对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稍有觉悟和较为理智的运动员,往往懂得树立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进入大学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自然地形成了一种较强的团队意识,遇事容易形成一股合力。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活动,往往是一呼百应,众志成城,并志在必得,志在必胜。
4.哥们义气。体育专业大学生往往有一股子闯劲,“敢作敢为”。但有时哥们义气用事,遇事容易采取过激行为,不太顾及后果。平时无事则好,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是比较大的事件,法制观念不够强。
三、新时期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1.高校人文教育的缺乏会对大学生素质造成不良的影响
大学校园中由于人文教育的缺乏,不少学生生活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行为举止不雅,精神空虚,言语粗野,以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当代大学生从表面上看生理成熟,但心理上的成熟往往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不少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重物质,轻精神;重利,轻义。不少大学生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在入党、择业、提干、交友等诸方面均见利而动,甚至见利忘义;缺乏文化修养。不少大学生文、史、哲学及艺术知识浅薄,部分理工科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功底较差,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科技发展、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更少。可见,在高校中进行人文教育的紧迫性和压力感是存在的。
2.高校体育教育中对人文教育的忽视
在教学目标上,我们常常强调把学生当作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需要的工具来培养,忽视人的主体性;在教育的对象上,我们只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来看待,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搞“一刀切”,无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而这些都是与人文精神格格不入的。在对体育教育目的的理解上,重知识、重技术、重专业,只教知识、技术,忽视智慧、思想、灵魂的教育。在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上,重视认知过程,误认为只有讲“道”才是教育,忽视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而这恰是体育教育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四、高校体育专业应如何加强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革命性变革要求的集中体现,因此,有必要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文教育发展的具体途径。
1.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丰富的内容为教材
人文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着重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人文教育着重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人文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也包括中国优秀文化教育、世界文化教育等,这些内容对于提高人文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体育专业学生应该努力加强人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2.人文教育的发展必须高扬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对人性、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的关注与高扬的精神,是关于人的一种终极关怀和价值取向,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凡事以人为先,以人为重,以人为尊。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以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为基础,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是密切相关的。文化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和基石,人文精神是文化的灵魂。体育院系要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大力发展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6.
[2]吴鹏森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张玲华.加强大学生文科素养浅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发报,1997,(1).
[4]龚放.试论大学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