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文化发展历史的社会学审视与探讨

2009-07-28毕霍龙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发展历史社会学

毕霍龙

[摘要]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术文化社会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武术文化内外兼修的特性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是武术文化发展的主线。提出加大研究和提炼武术内外兼修的社会价值,使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是当前武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武术文化 发展历史 社会学

武术在现代作为一种文化,已深深根植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她所承载的是数千年间人类不断完善自我,以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和统一,其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无不体现出人类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处世哲学和所乞求的人生理念。我们重新审视与探讨这一问题,对当前武术文化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从求生存到重强身自卫的转变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因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武术在其萌发的时期,作为一种技艺、一种人体文化,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如何通过这一手段的练习,以最有效地获得食物,以求生存,是其发展的原始动力。这种生存上的需要,在冷兵器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斗争的对象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更多的体现是为谋取社会地位、权力、金钱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这个时代中,利益集团间的相互战争促使武术的技法发展从人与自然的对抗转化为具有更多战争性质的群体对抗。拳械技法动作简单但无不“大封大劈”,《手臂录(卷四)•临阵兵枪说》说明其动作多以战场拼杀的技法为主。到晚唐之后的火器时代,火器的发展使得武艺逐渐失去其军事价值,而这却是武术在冷兵器为主的兵器时代最主要的社会价值,当武术的技击价值逐渐消退以后,它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存在的依据。这促使武术开始历史性的选择与转变,其健身与防身的社会隐性价值被逐渐显露出来,并被社会所接受。武术技法上也由简单明快的动作转为重精巧,讲“内修”的两人对抗性技法和养生之道为多,习练者也由军队为主转变为民间团体发展为主。在这个时期,武术的文化特性得到空前的发展。众多的讲究内练“道”的武术流派、武术论著大量出现,无不着重强调健身养生的功法。近代和现代,由于西方兵操和西方奥林匹克体育竞技模式的传入和民族体育项目世界性的诉求,使武术文化的发展转向体育竞技、学校教育和民间发展的三重发展模式,其健身防身、竞技的社会价值更加体现的淋漓尽致。从而使武术的发展,在社会的需求下,完成了其由生存到健身防身、竞技的社会价值转变。

二、从重实效到重娱乐的分化

武术发展的原始动力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其动作技法在冷兵器时代前期更多的讲究实用和实效性,是在最短的时间、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制胜的技法集中体现。这个时代社会的需要限制了其另一隐性价值,即娱乐性的广泛发展。进入火器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的社会价值转向健身防身和竞技的同时,也出现了向娱乐层次的渗透和分化。从先秦宫廷的“角抵”戏到唐宋“手搏”、“相扑”的民间广泛开展;从唐宋的“百戏”到近代的“擂台赛”,这种由古代的“武舞”向“武戏”的分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武术在人类都市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三、从家族技艺到具有俗文化特性的社团组织的转变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是雅俗之分。雅文化亦可称为士大夫文化或精英文化。俗文化亦可称为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俗文化包括农民文化和市民文化,但同时也有大量的反映地主阶级利益的成分。从这种意义来讲,武术正是“流行于没有条件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和统治阶级内忙于实际事务的人们之中”。所以武术被政治集团用于军事,但主要掌握技法的还是普通大众。

武术在其萌发的时期,作为一种技艺、一种人体文化,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如何通过这一手段的练习,以最有效地获得食物,以求生存,是其发展的原始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类似家族式的,以武艺研究为目的的社会武术组织逐渐向具体内涵“仁”、“侠”、“义”特征的社会团体转化。其道德标准不仅从墨家思想一脉相承,组织形式上也大同小异。随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及国家有意识的引导,武术社会社团组织也转变为以继承和发展技艺,强调内外兼修的强身健体为宗旨的具有俗文化特征的社会活动。“侠”之“大义”也失去意义,而“见义勇为”成为其“侠”的社会责任的主要内涵,“天人合一”的人于自然和谐的理念更成为每一个练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从民间技艺到国家主导下以现代体育发展模式为主的转变

武术的发展过程其社会功能与发展模式有三次大的转变。第一次是武术原始时期,由个体求生模式转向国家主导下军事功能模式的转变;第二次是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过渡时期,武术由国家主导下的军事模式转向以健身防身的为主,自发的社会群体活动模式的转变;第三次是晚清时期,武术由自发的社会群体活动模式,转向社会群体活动模式与国家主导下体育发展模式并存的局势,这种并存模式一直发展至今。

五、武术文化的内外兼修是其发展历史中不变的主旋律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着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都有其发展的主旋律。在武术文化不断演变中,其内外兼修的健身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变得系统起来。我们看到,不管武术的表现形式的如何更新,还是技法上的如何创造;不管其军事价值随社会的进步而丧失,还是技击内涵的淡化,但其社会价值中的根本属性——讲究强心志,健体魄的内外兼修的属性却一直是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六、结论

文化的发展依附于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依靠国家教育的引导来促进和满足。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审视武术当前的发展状况,可以使我们不必为早已淡化的技击属性而复古和惋惜。正如萨马兰奇所说的,“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特别是在最广泛、最完全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不可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于一个完整的人”几千年武术发展的历史证明,武术随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在的社会价值,既内外兼修的特性要求,是和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完全一致的。

七、建议

当前,武术文化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不断提高技术难度和增加内容来适应奥林匹克运动。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是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步,但却没有用现代理念去解读武术根本属性这一问题,武术文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大对武术文化的真实内涵——内外兼修的理念的研究和提炼,使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以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

[3]何茂勋,廖明岚.人文社会科学概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何国华.民国时期的教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发展历史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俄罗斯保险市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叩问灵魂的乐章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