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理论阐述及必然联系

2009-07-28张少杰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张少杰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客观需要,和谐社会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实践动力。文章分析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改革和发展从而全方位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实践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7-0089-02

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中政党特有的政治现象和活动。它的发展不仅是政党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们个体意识的发展、个体特征的突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的社会,这是我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宏伟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们的思想为对象的教育,有特定的目标、任务、内容、规律、方法以及专门的机构,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要旨一方面在于培养健全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德行;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国家政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其性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政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的。从宏观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特征是革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2)执政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特征是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3)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质特征是在抗政的社会体制转换过程中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的体现和具体化,取决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反映社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是由我国社会的性质、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所决定的,因此,从整个内容体系结构上,可以把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基本分为:思想观念教育、政治观点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和谐社会的理论及基本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仔细探讨这个理念的内涵,我们会发现,尽管和谐是古今中外都关注的一个概念,但以之定性一个社会,却是一种理论的创新,不仅保留了古今中外和谐思想的精粹,其内涵与外延也更为丰富深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强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是要靠发展,而且这个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这是从我国长期以来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治本之策,必须把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基。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讲的发展是科学发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也就是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理论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特有的政治优势,它内在地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的内容。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必须认真深入地研究和探索两者之间内在的理论联系。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归结为六个方面,但从本质属性来讲,可以归结为四个字: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转上页)(接下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2003年12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双重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2.民主法制建设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我们今天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中,最大的困难和问题就是缺乏合格的主体条件,即缺乏合格的现代公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先生指出:“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一百年来成就不大,以致被称为‘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第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始终没有能培养出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只有广大民众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现代人格,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制的功能与作用。

3.道德体系构建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同样道德的广泛性,道德教育对公民心灵的陶冶使得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容。

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决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里那种“物质富有,精神空虚”的社会。在我们着力建设的小康社会里,首先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遍提高人的素质,这就要求人们遵守道德、讲究文明、和睦相处,然后才谈得上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关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1995.

[3]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M].战略与管理,1999.

[4]杨芷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教学与研究,2004,(3).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