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新构想

2009-07-27朱晓东

继续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现状

朱晓东

摘要:国家教育政策倾斜力度不大、继续教育机制不健全和现有培训模式缺乏针对性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更新观念,着力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快师范教育改革,建立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体系,形成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合力,从而搞好“新农村建设”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新构想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国家教育政策倾斜力度不大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从1997到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总额分配格局的变化是:高等教育在教育经费支出里面所占比重持续提高,从原来的17.2%提高到31.2%,提高了整整14个百分点。中学所占比重从原有的3.4%下降到3.35%,比重下降了0.05个百分点。小学所占比重也持续下降,从原有的33%降到24.9%,下降了8.1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也是相当惊人的。特别是农村小学所占比例是持续下降态势,从20.1%下降到14.8%,下降了5.3个百分点。近年来经过努力,虽有较大改观,但情况仍不乐观。

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进而阻碍着实现教育公平的历史进程。虽然《教师法》第7条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但《教师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实质上没有完全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完全是一种附属或者补充,且多表现为个人行为。

(二)培训形式、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

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一方面是培训时间的安排缺乏弹性。短期集中面授的方式难免参训教师受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而缺勤、迟到和早退,其结果必然造成个体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突击性的教学使参训教师很少有人能在短期内接受、消化和掌握多门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素养。

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的表现之二是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很少。课堂教学对培训学校来说省时省力,对职前教师的专业知识传授具有重要价值。但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却并非首选,因为他们受训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而非简单的接受知识。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培训效率不高的另一原因。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由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教学,教研部门管理教学常规、考核教学质量。有些地方对教师的培训没有做到统筹兼顾,教师培训部门搞培训,教研部门、电教部门、仪器部门也搞培训。这种多元化培训并存,自成体系,互不沟通,独立运作的培训模式,大部分内容重复,培训费时又费钱,严重伤害了教师的利益,而且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培训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问题是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继续教育又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水平的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培训单位在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没有制定出因人而异,因人施教的教学计划,只是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使得参训教师再学习的效益,再学习的目标,再发展的思想得不到充分体现,这也挫伤了参训者的积极性。有的培训专家很少考虑到教师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其讲授的内容不具有应用性和操作性,无法让农村教师学以致用。讲授示范课的教师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忽视城市和农村中学之间的差距,农村教师可从课程中借鉴的内容不多。重理论培训导致培训目标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四)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不高

大多数教师普遍存在着继续教育的总体意识薄弱,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强度较弱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受现存的不良的教学环境影响之外,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有:

1参训动机激励模式单一僵硬

有些学校由于培训结果不与教师在校的教育教学直接挂钩,教师往往把学校交给的培训任务看作只是完成本职工作的一个部分,只要能应付过去就行,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受教育行为。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将参训与否和评定职称挂起钩来,从而使评定职称成为教师参训的唯一动机。此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参训态度和学习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后继学习,一旦受训完毕,再也没有提高的动力。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突出

尽管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有明确规定,但目前基础教育的师资严重缺乏,特别在贫困的乡村地区,人才外流现象相当严重,加之地方财力不足,对教师定编较紧,教师的工作量过大,致使工作与学习提高存在着较大矛盾。繁重的工作和接连不断的再学习让很多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导致职业倦殆。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构想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实行农村教师补贴制度

国家必须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投入比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进行补贴。为此,国家应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在科学评估、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中央、省、县、乡四级政府以及村的办学责任与分担机制。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这种制度应按照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成不同的等级,经济越落后、条件越艰苦的地方特殊津贴越高。建议要以省为主,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明确中央、省两级政府分担教师工资的比例,建立相应的监督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农村教师工资不低于国家标准,地方性津贴补助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水平,尽快做到城乡教师执行同一工资标准,才可能真正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在解决了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的前提下,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拨款建立贫困和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根据农村学校边远偏僻的情况,提高一到两级工资(或工资上浮10%~20%),对条件特别艰苦和贫困的教师要实行高于其它地区50%特殊津贴制度,并规定由中央或省级财政来负担。对教学、科研能力特别突出的农村教师要给予重奖,以吸引和留住有能力的教师扎根农村教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稳定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并激励和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员积极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的目的。

(二)加快师范教育改革,建立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体系

近年来,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传统的师范教育思想及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师教育制度和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师范教育改革的主流。在全方位推进师范教育改革过程中,各级师范院校特别是地方师范院

校应针对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调整师范教育功能定位,变一次性教育为终身教育,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开放式教育体系,为农村教师接受正规的教师专业教育提供广泛的机会。

进一步发挥地方性综合大学教育学院和重点师范大学在培养高水平师资和培训骨干教师方面的改革探索及带头作用,探索建立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和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开创农村教师教育的新局面。解决好进修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信息技术设施,多方筹资并用好师训专项经费、改善设施和装备,与电教、仪器部门合作,资源共享,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以适应培训工作的高要求。

建立培训实验基地。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几所学校进行教本培训实验,实施培训课题的实践和创新。在机构设置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内部的教研室、进修学校、地方教科室、电教部门等资源整合起来,避免多头培训出现的内容重复。实行教师进修、教学研究和电化教育或教育科研“三教一体”;以继续教育培训班为基础,有些专题讲座组织其他教师一起听,学员上研究课请其他教师一起观摩和评议,这样以“培”带“研”、以“研”促“培”,培训和教研相结合,大大增强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战性和实践性。教研室协调工作,统筹规划,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促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努力减轻交叉重复给学校和教师带来的负担。

(三)注重实效,走适合农村需要的继续教育之路

有师资培训任务的地方高校,应多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的特点,由于培训对象需求的多样性和培训内容的多元结构的存在,要求在培训形式上予以创新。

对农村中小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时,要调整和充实教育的内容,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教师新课程培训内容体系,应跟自下而上的研修结合。“在实践层面发生变化必须在一线产生行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说,校本研修能够促进教师个人实践和反思、体现了同伴交流互助以及专业引领与创新,而这些方面正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自上而下的培训指导要跟教师自下而上的研修相结合,只有教师主动去研究,成为学习的主人时,才能够获得极大成长。如果说教师集中培训是自上而下的探索,那么校本研修则是自下而上的“草根式”探索。如果再不关心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与教师实际结合,那么,教师培训就不会有生命力。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应以改进教学实践,以解决本校教学问题为指向,开展集体合作与个人研究相结合的校本进修的继续教育活动,形成多种形式的教师校本进修模式。例如通过名优教师的传、帮、带的校本进修模式,通过校内科研课题和教改实验活动的校本进修模式;通过校内集体交流,使各教学研究小组及时发现本年级、本班的教学问题,明确校本科研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本校教学的发展,达到解决本校教学问题的目的。有效的继续教育形式与培训内容是很值得研究的,然而无论继续教育形式如何选择、如何组织,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以适应农村教师的培训实效为前提。

(四)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自我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既要抓好学历补偿教育,又要抓好教师素质提高和能力更新的教育,真正做到学历与学力、学习目的与教育目的、学习内容与教育内容协调统一。在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对专业活动的持续有效的安排实施,并直接指向构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透过多元化的专业发展活动形式,摄取多方面的专业学习经验和智慧,使其专业发展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高。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但坚持学习与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基础,对照教案反思、记教育日志反思、通过教育叙事的方法反思、通过与学生或听课教师交流反思,这些课后反思的策略是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宝贵经验。为了保证这种反思不被遗忘,可以安排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使反思制度化。

另外,教师可以建立自我剖析档案袋,或绘制自我专业发展剖析图,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变化与进步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通过自学自教,提高独立思考、系统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真正的教师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自我发现过程中成长的,这是通往真正教师之路。此外,加强教师教学考核,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估制度,根据考核评估结果落实相应待遇,奖优罚劣,从而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

总之,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赋予了更多的职责,这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重视并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明确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价值,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校本管理机制和策略,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活动途径,充分激发和挖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潜能,真正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现状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